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宋代時期的中秋到底是什麼樣的 此景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峯

宋代時期的中秋到底是什麼樣的 此景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宋代時期的中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對於中秋節這個傳統節日,華夏兒女在心中都有着獨特的感情。在今天,中秋節的地位不可謂不高,是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的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從已有的資料來看,中秋節雖然是在漢代才普及,但上古時代就已經起源了。它是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之一現象演變而來的,是古人對於天象的崇拜。中秋節的意蘊不少,在中秋這一圓月之夜包含着人們對團圓的憧憬,以此來表達託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當然,中秋節還有着祈盼豐收、幸福的節日意義。

宋代時期的中秋到底是什麼樣的 此景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峯

拋開賞月和吃月餅,在中秋節爲數衆多的習俗中,觀潮也是不得不提的。作爲中秋節由來已久的習俗,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漢人熱衷於中秋觀潮的記載。到了北宋年間,聞名天下的蘇軾,還特意爲觀潮寫到《八月十五日看潮》一詩,“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

不過觀潮若想達到最好的觀賞效果,對於地點的選擇可是相當重要的。經過比較,人們發現,在中秋時,到浙江省錢塘江觀潮最爲壯觀。明朱廷煥在《增補武林舊事》更是對錢塘江的大潮有過一段精彩的描寫,“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大潮之磅礴恢弘。

宋代時期的中秋到底是什麼樣的 此景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峯 第2張

漢代普及的中秋直到宋代才發揚光大,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起始之時,微見遠處如白帶一條迤邐而來,頃刻波濤洶涌,水勢高有數丈,滿江沸騰,真乃大觀也”。這本書所描寫的的觀潮盛況,足以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峯。

時光流轉,歲月悄然流逝,但錢塘湖的大潮總在中秋節如約而至,觀潮的盛況也依舊鼎盛。在今時今日,錢塘觀潮仍是浙江中秋節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數不清的中華兒女甚至國際友人來到這裏參加觀潮的盛事。

宋代時期的中秋到底是什麼樣的 此景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峯 第3張

爲什麼錢塘江的中秋時的大潮會較之旁處更加氣勢恢宏,這是有原因的。從科學家們的研究我們可以得知,中秋時節除太陽、月亮、地球都在一條直線上,因此海水受到引力可以達到最大漲潮。而,錢塘江獨特的地形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錢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這樣寬闊的江口,使得漲潮時,有更多的海水得以涌入錢塘江。之後,潮水從杭州灣進入,到達六和塔地帶的兩岸逐漸收窄。由於兩岸逐漸收窄,在力的作用下,潮水的速度逐漸加快,以每秒十幾米的流速向前推進。

而此時錢塘江流出的河水卻因爲潮水上涌的因素,難以向外排泄,使得江水的水位接連上漲,加強了潮勢。加上浙江沿海一帶夏秋季節常刮東南風,得到風力的加持風向,潮水的聲勢也愈發高漲。潮頭便形如立牆,勢若沖天,舉世聞名的觀潮盛景便由此形成。所以南宋每年農曆8月18日都會在在錢塘江上檢閱水庫,以後沿習成節。除農曆8月18日前後三天觀潮節外,農曆每月初與月中皆有大潮可觀,並可作一潮三看“追潮遊”。

宋代時期的中秋到底是什麼樣的 此景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峯 第4張

觀潮這樣的盛況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的藝術描寫。陳鳴樓先生花費十年的時間,繪製了《南宋皇城圖》一圖。在歷史上的觀潮盛景,當今、自從一幅恢弘鉅作中呈現。在這一作品中,其主要描寫場景裏就後宮皇后、嬪妃和宮女太監們前往至六和塔,去觀看氣勢雄偉的的錢塘江大潮;甚至,圖中還有南宋時期的宋高宗爲出征的岳飛隨軍踐行時,攜衆大臣前來的場景。

歷代文人觀潮的詩文蔚爲壯觀,早在晉代就開始了。在今人看來,最爲出色的就是唐代白居易所寫的《詠潮》,詩云:“早潮常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獨光陰朝復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就算是宋代巔峯,但明代也未曾衰落多少。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記當時的觀潮盛況,仍不減當年。文雲:“郡人觀潮,自八月十一日爲始,至十八日最盛,蓋因宋時以是日教閱水軍,故傾城往看,至今猶以十八日爲名。非謂江潮特大於是日也。是日,郡守以牲醴致祭於潮神,而郡人士女雲集,僦倩幕次,羅綺塞塗,上下十餘里間,地無寸隙。”錢江觀潮位於杭州東北45公里海寧鹽官鎮。如此壯麗景觀,世上只有二處,一是南美洲巴西的亞馬遜河,一是錢塘江。爲古今中外觀潮者所傾倒,稱爲“天下奇觀”。

參考文獻:《西湖遊覽志餘》 田汝成

《南宋皇城圖》 陳鳴樓

《夢粱錄》 吳自牧

《七發》 枚乘

《增補武林舊事》 朱廷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