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戰國七雄初期秦國的實力最弱 秦國又是怎麼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的

戰國七雄初期秦國的實力最弱 秦國又是怎麼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秦國的故事,歡迎關注哦。戰國時期,秦國的實力最弱,秦國當時是怎麼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的?秦國是怎麼做到的?

引言

大國競爭,首先在於軍隊力量的競爭。軍強則國強,軍弱則國。有強軍者,可自衛;無強軍者,弱於人。如果說糧食是大國競爭的基礎,軍隊則是大國競爭的核心。

在商鞅所處的戰國時期,戰爭是常態。而且大國競爭已經從春秋時期的霸權爭奪,進入戰國時期的零和吞併,其激烈程度遠遠超出春秋時期。這從軍事力量的對比變化就可以看出來。春秋時期,齊桓公軍隊約3萬人,晉文公軍隊約2萬人,楚國2萬人。春秋後期晉國約有15萬人,楚國有10萬人。春秋時期影響最大的霸者齊恆、晉文的軍隊不過二三萬人,而戰國時最弱的燕國也有30萬人。所以,在戰國中期,商鞅在秦國面臨的大國競爭中最迫切的任務,莫過於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

奪回被魏國長期佔領的河西地,需要秦軍勝過當時最強大的軍隊魏軍。這對七國中最弱的秦國來講,是一個十分艱鉅的任務。但商駛做到了!而且商鞅建設強大的秦軍,只用了短短的20年!商鞅是如何做到的?

戰國七雄初期秦國的實力最弱 秦國又是怎麼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的

商鞅治軍時諸國的軍事力量對比

公元前453年,當時的超級大國晉國國內發生了重大的政治變化。智伯在滅掉範氏、中行氏之後,又試圖滅掉趙氏。智伯強行向趙襄子索地,被趙氏拒絕,於是智伯又轉而脅迫魏、韓一起舉兵攻趙,圍趙 裹子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在這之前,智伯也曾向魏、韓索地,被脅迫的魏、韓也感受到了智伯的威脅,兩氏深知,如果趙氏被滅,下ー個就將是魏、韓了。於是,魏氏和韓氏懼趙亡後禍及自身,遂聯合趙共同對抗智伯,最後,魏、韓、趙攻滅智伯,並三分其地,“三家分晉”的局面形成,這也是戰國的先聲。

中國進入戰國時代。是華夏體系的第二階段,華夏體系從發展走向成熟和高峯。戰國初期以秦楚齊韓趙魏燕七個獨立的國家最強,它們各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相互進行攻擊或防禦,這也是華夏體系從鼎盛走向衰亡的時期。

戰國初期,七個國家中按土地算,楚國最大,秦趙次之,齊魏再次之,韓最小;按人口算,楚魏最多,楚國約有500萬,魏國約有400萬,秦趙各約有300萬,齊300萬,韓150萬,燕150萬,當時七國總人口約有2100萬;以各國兵力計,楚100萬,魏70萬,秦60萬,趙50萬,齊50萬,韓30萬,燕30萬,七國計有總兵力約390萬。

戰國七雄初期秦國的實力最弱 秦國又是怎麼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的 第2張

在戰國初期,魏國最強。魏國前期定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後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國土大約在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

魏國軍隊的強勢,一強在人才的任用上,主要任用了吳起爲大將。二是在軍事上,魏文侯重用吳起對魏國的軍隊進行訓練和整額改革軍事體制,用新法練軍,推行“武卒制”。吳起用新式練方注建魏軍,建立了當時華夏體系中戰鬥力最強的精銳陸軍。後來的數十年間,吳起率領的魏軍幾乎戰無不勝,《吳子·圖國中記載,吳起“守西河,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餘則均解(不分勝負),闢土四面,拓地千里”,成爲魏國霸權的利器。而反觀秦國軍隊,有優也有劣。

秦的三大優勢,一是軍隊人數不少;二是擁有一定的地緣戰略上的優勢,地處華夏體系西睡,遠離中原各國爭存的中心地帶,三是秦人受西部戎秋的影響,爭強好勇,較爲驃悍。

但秦軍的短處首先是直接處於魏國這一霸權國家的刀鋒上,吳起率領的魏國軍隊主力長期駐守西河,對秦國形成了致命的戰略威脅。其次,秦國軍隊雖然人多,但戰鬥力不強,缺乏名將和先進的軍隊組織與制度建設,缺乏先進的戰略戰術引領,在與魏軍的交鋒中敗多勝少。

戰國七雄初期秦國的實力最弱 秦國又是怎麼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的 第3張

歷史上,從秦國立國到商鞅變法之前的四百年中,秦國也曾有過秦襄公稱霸西戎的輝煌。公元前645年,秦穆公曾大敗當時的晉國,獲得了晉國的河西地,把秦國的地盤向東擴展到了黃河。到戰國初期,魏國當時是七國最強。公元前408年,魏國名將吳起連敗秦軍,以5萬魏國尖銳部隊打敗了秦國50萬大軍,在魏國進攻下,秦國幾有亡國之險。

直到秦獻公時,秦國受到的威脅纔有所緩解。但好景不長,素獻公因在少樑之戰中負傷,於公元前361年死亡。魏軍雖然有石門和少樑兩次戰役的失利,但仍然有強大的力量,並在公元前350年與秦國的戰爭中大勝秦軍,收復了這兩次戰役的失地。秦孝公繼位後,繼承父親遺志,繼續改革軍隊,爲打造一支強大的秦軍而努力。他所做的最正確的決定就是從魏國招來商鞅,並把治理軍隊的任務一併交給了他。

解決兵源和兵賦問題

建立強大的軍隊,首先要解決兵從何來的問題。

戰國七雄初期秦國的實力最弱 秦國又是怎麼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的 第4張

根據班固在《漢書刑法志》中的說法,周初軍事制度中設有專門管理軍隊的官職——司馬,周初的軍隊制度大體是建立在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基礎上,由井田制解決兵賦問題,由分封解決兵源問題,還沒有形成正式的常備軍制度。春秋時期,諸侯國先是實行按照等級制形成的兵役制,通常只有居住在城中的貴族集團子弟或“國人”可以作爲軍隊的來源。因爲當時戰爭規模相對較小,而且打仗主要用兵車,戰爭裝備比較昂貴,所以只有貴族子弟有資格當兵。

齊國首先對周的軍隊制度進行了改革。《漢書刑法志》中說,“周道衰,法度墮,至齊桓公任用管仲,而國富民安。公問仲伯用師之道,管種日:“公欲定卒伍,修甲兵,大國亦將修之,而小國設備,則難以速得志矣。”於是乃作內政而寓軍令焉,故卒伍定乎裏,而軍政成乎高。連其什伍”。“連什伍”就是管仲時的重大改革。

戰國七雄初期秦國的實力最弱 秦國又是怎麼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的 第5張

齊桓公還採納管仲的建議,把“國人”中適合服兵役的單獨劃分爲一個階層,與從事工商的人分開居住,不準遷徙,專服兵役,且世代相傳。軍隊開始形成專門和固定的一個軍事組織和一個特殊的階層與職業,具有常備軍的特徵。其他的諸侯國如晉國“作州兵”,魯國“作丘甲”,鄭國“作丘賦”等做法,也都是爲了擴大兵員和軍賦來源。

春秋時期的作戰方式,從過去的車戰變成了步戰,車兵變成了步兵。戰國時期步兵躍居爲主要兵種,車兵地位下降。相對雨言,沒有經過訓練的農民,比較容易適應步戰步兵的需要。而到戰國時期,步戰已經成爲普遍的作戰方式,此時開始實行編戶齊民制度下的普遍兵役制度,當兵成爲各種徭役(服兵役、服勞役)中的一種,農民成爲軍隊的主要兵源。

結語

經過這些改革和變化,戰國時期的農民就成爲各國兵員的主要來源。但是,農民變成軍隊士兵,到底是形成職業兵,還是臨時徵兵,又成了一個難題。職業兵的優勢是作戰比較專業,有經驗,戰鬥力相對較高,但維護的成本高;而臨時徵兵雖然成本低,但招募的士兵戰力又較欠缺。真正從制度上解決兵源和兵賦問題的,還是商鞅的農戰政策。農民即是軍隊士兵的主要組成來源,農業又是軍隊兵賦的主要來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