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本是楚國 爲何最終秦國稱霸?

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本是楚國 爲何最終秦國稱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國秦漢史上有句很有名的留言,叫做:“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預言者便是一位在史冊中以“南公”留名的楚人,預言的時間,就在楚懷王客死咸陽之後,距離秦亡近百年。說起來,被秦國滅亡的國家絕不止楚國一個,但最痛恨秦國卻是楚國人,也只有楚國人,在起義之後,不滿足於光復祖國,還要打進關中,以搗毀秦人的巢穴爲快。楚、秦兩國的恩怨,說來實在話長。公元前226年,當時的楚國,已經把都城遷徙到今安徽的壽春,雖然離中原更遠了,但從北方不斷傳來的噩耗,仍足以令楚國君臣寢食難安。其實楚人都明白,此刻秦國統一天下唯一的障礙,也只有楚國了。

事實是,在吳起改革失敗後,楚國的國力一直在走下坡路,看似錦繡堂皇的大國,實則日落西山,頹勢難挽。當年吳起來到楚國,針對楚國國家結構鬆散、中央權威削弱、貴族驕橫跋扈的特點,雷厲風行,罷免那些光領俸祿不幹實事的官僚,嚴格紀律以提高辦事效率,加強軍事訓練以提高楚軍戰力,無疑是給昏睡的楚國打下了一針興奮劑。在吳起執政期間,楚國東邊擊破百越,中間抗衡三晉,西邊敲打秦國。當彼之時,秦人之畏懼楚國,猶如今日楚人之畏懼秦國。

但是那些被私慾填滿胸壑的貴族,顯然對吳起振興楚國的成就視而不見,卻對自己個人和家族既得利益的少許損失怨恨難平,當支持吳起的楚悼王去世,他們便迫不及待地在喪禮上發難,急中生智的吳起逃入靈堂,躲避在楚悼王的屍體邊,希望能夠因此逃過一劫。然而暴徒已經殺紅了眼,他們不計後果地衝進靈堂,亂箭齊發,將活人吳起和死人楚悼王統統射得如刺蝟一般。

吳起死後,人亡政息,楚國的改革,半途而廢。倒是偏僻的秦國後來居上,雖然商鞅也難免一死,但改革事業卻被秦人繼承,不斷深化……吳起和商鞅一樣,都是單身匹馬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得到國君的信任,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並且都得罪了舊權貴,爲改革事業而犧牲。但是商鞅的事業得到了繼承,吳起在楚國的努力卻付諸流水,原因何在?

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本是楚國 爲何最終秦國稱霸?

這個問題,固然可以從楚國的內部舊勢力之強大以及楚國所面對的國際環境來找到一些因素,但最直接的原因,恐怕只有一個,那就是時間。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最早開始於前359年他出任左庶長,結束於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商鞅遇害。由此計算,商鞅在秦國執政長達21年。那麼,吳起得到了多少時間呢?

吳起入楚,史書上並無明確記載,只說是魏武侯即位以後,吳起受到猜忌,因而離開魏國,來到楚國。魏武侯即位是在公元前396年,吳起在魏武侯即位後還做了多年的西河守。由此看來,到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吳起在楚國執政時間最多不會超過十年。要注意,楚國的國土規模比秦國大好幾倍,所面對的國際形勢又遠比偏僻的秦國複雜,而吳起的執政時間如此短暫,難怪一場暴亂,就將楚悼王和吳起的努力斷送。但這個時候,楚國好歹還沒露出敗相來。真正的吃虧,是在吳起死後50年,楚懷王在位的30年中,楚國真正完成了從華南虎向老綿羊的角色轉變。然而楚懷王即位之初,似乎很有一點改革的理想抱負,他任用屈原,爲他編制新的法令,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頗有一番新氣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