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南宋滅亡和聯蒙滅金關係很大嗎 這場北伐戰爭纔是導火索

南宋滅亡和聯蒙滅金關係很大嗎 這場北伐戰爭纔是導火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宋不是瞭解脣亡齒寒的道理嗎?南宋爲什麼還要堅持聯蒙滅金?南宋滅亡和這個關係有多大?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公元1234年正月,宋軍統帥孟珙於蒙古大軍統帥塔察兒先後率軍攻入金國小朝廷最後的駐地——蔡州,金哀宗在匆匆傳位之後便自縊身亡,金末帝完顏承麟則在率軍進行巷戰,伺機突圍之際,身陷重圍,力竭而亡。至此,享國近一百二十年的金國走向了滅亡。

次年年初,蒙古大汗窩闊臺便派出了皇子闊端率軍攻打南宋,拉開了宋蒙戰爭的序幕。因此,很多同學認爲南宋在四十多年後走向滅亡的誘因便就是“聯蒙滅金”,正是南宋方面重蹈了北宋“海上之盟”的覆轍,滅掉了可以作爲屏障的金國,這才引發了宋蒙戰爭。

南宋滅亡和聯蒙滅金關係很大嗎 這場北伐戰爭纔是導火索

可是,在歷史上,真的是因爲“聯蒙滅金”引發了宋蒙戰爭,繼而導致南宋走向了滅亡嗎?

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就說過了,與北宋“海上之盟”不同,“聯蒙滅金”絕非是一記昏招,而是南宋君臣在多方權衡之下,做出的正確決定。在這些同學的認知中,從公元1234年正月滅金,到次年年初,宋蒙戰爭打響爲止的這一年時間裏,是不是感覺宋蒙兩國相安無事,並沒有發生過什麼事情,繼而便有了在蔡州之戰滅掉金國之後,緊接着便就是宋蒙戰爭。

其實這種認知是不對的,因爲在蔡州之戰到宋蒙戰爭之間,南宋方面是曾發動過一場失敗的北伐之戰的,正是因爲這場北伐戰爭的失敗,使得南宋方面元氣大傷,同時也給了蒙古發動南侵的口實!

這場北伐戰爭便就是鮮爲人知的“端平入洛”。

“端平入洛”,這是指發生在宋理宗端平年間,在滅亡金國之後,匆忙發動的一場意在收復北宋故都——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應天府這“三京”的一場大型軍事行動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場“端平入洛”的前因後果吧!

南宋滅亡和聯蒙滅金關係很大嗎 這場北伐戰爭纔是導火索 第2張

公元1233年年底,在安排好後事之後,把持朝政數十年的權臣史彌遠去世,宋理宗得以親政。在宋理宗親政後沒多久,名將孟珙便爲其獻上了一份大禮——滅亡金國,攜金哀宗屍首班師,獻俘於太廟。

可是,孟珙與如今仍在朝廷之上有着極大影響力的史彌遠一派交往甚密,而“聯蒙滅金”這一國策也是史彌遠主持敲定的,孟珙取得這般戰績,並不能使得宋理宗有太大的成就感。於是,宋理宗便將目光投向了在蔡州之戰後,因宋蒙兩國相約撤軍而淪爲無人佔領區的河南,盯上了在此處的北宋“三京”。

爲了選拔一批可爲自己所用,又不被史彌遠一派控制的新人,宋理宗開始了一場史稱“端平更化”的改革,出身名門的趙葵、趙範兄弟便就是這其中的佼佼者

南宋滅亡和聯蒙滅金關係很大嗎 這場北伐戰爭纔是導火索 第3張

此時的趙葵、趙範兄弟正在兩淮地區主持軍務,因此前的李全之亂,他們兩兄弟雖然取得了一定戰果,卻錯過了滅金之戰的大功,使得這一功勞被孟珙以及支持孟珙出兵的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史彌遠侄兒)輕鬆拿走,引起了這兩兄弟的不滿。

爲了迎合宋理宗急於證明自己,來打擊史彌遠一派,加強皇權的想法,也爲了自己能夠取得更大的功勞,以此作爲進身之階,趙葵、趙範兄弟給宋理宗畫了一張天大的餅——出兵北伐,收復“三京”,效仿金國,距關守河,重構“關河防線”,以此抵禦蒙古可能發動的南侵。

“關河防線”,這是指在金國末年,由金哀宗傾全國之力打造的一條以潼關、黃河爲核心的防線。金國依靠這條防線,在全面劣勢的情況下,阻擋了蒙古大軍足足二十多年,若非因南宋方面的判斷失誤,導致拖雷借道漢中成功,金國還能繼續苟延殘喘下去。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趙葵、趙範兄弟提出“距關守河”的戰略是有着充足的歷史依據,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請注意,這只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如果從現實的角度來說,這一戰略是極其不現實的,對南宋來說,絕對是弊遠大於利!

因爲在金國末年,因爲戰亂的問題,金國根本沒有國力去治理黃河,黃河時常氾濫成災,對南宋的後勤保障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而且,此時的河南地區因爲戰亂不斷,早已是十室九空,曾經巍峨的關河防線也隨着金軍主力在三峯山之戰的覆滅而灰飛煙滅。反觀南宋方面的兩淮、京湖和巴蜀三條防線經過了百餘年的精心打造,早已是銅牆鐵壁,放棄這三條經營百年的防線,去重新修建關河防線,這不是一個笑話嗎?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無論此戰的勝負,皆會給蒙古方面一個開戰的口實,對於急需時間整頓內部,提升國力的南宋而言,絕對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南宋滅亡和聯蒙滅金關係很大嗎 這場北伐戰爭纔是導火索 第4張

所幸,在面對趙葵、趙範兄弟所畫的大餅之時,朝堂之上的絕大部分文武百官頭腦都是清醒的,如時任參知政事的喬行簡便抱病上書,提起:“今邊面遼闊,出師非止一途,陛下之將,足當一面者幾人?勇而鬥者幾人?智而善謀者幾人?陛下之兵,能戰者幾萬?分道而趣京、洛者幾萬?留屯而守淮、襄者幾萬?”

而剛剛返朝的名士真德秀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移江、淮甲兵以守無用之空城,運江、淮金谷以治不耕之廢壤,富庶之效未期,根本之弊立見!”

不僅如此,坐鎮兩淮、京湖、巴蜀三大防線的守將也基本上不支持出兵北伐,四川制置使趙彥吶和京湖制置使史嵩之更是直接表示就算是抗旨不尊,也絕不出兵北伐。

南宋滅亡和聯蒙滅金關係很大嗎 這場北伐戰爭纔是導火索 第5張

按理來說,面對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如此巨大的阻力,宋理宗也只能同意不出兵北伐了。就在此時,一位關鍵人物的支持卻給了宋理宗固執己見的底氣。

這個人便就是繼史彌遠之後,史黨的核心人物——右相、樞密使鄭清之。

在鄭清之的支持下,宋理宗於公元1234年五月給趙葵、趙範兄弟下達了北伐的詔書。可是,等到趙葵、趙範兄弟接到詔書之後,這兄弟倆人都傻了——在他們的計劃之中,想要徹底修復關河防線,抵禦蒙古有可能的南侵,南宋方面至少要動用十五萬以上的精銳,糧草也需要從靠近河南的京湖地區供給。而在這封詔書之中,參與北伐和後續守備的兵力僅僅只有自己兄弟倆麾下的六萬兩淮精銳,巴蜀、京湖兩地既不出兵,也不爲兩淮軍供給糧草。兩淮軍的糧草運輸既要防備蒙古騎兵的突襲,又要繞過黃河奪淮入海造成的黃泛區,如此一來,兩淮軍的糧草運輸變得極其困難,只要糧道一斷,兩淮軍全軍覆沒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這一戰略是自己兄弟提出來的,現在只能是打碎了牙往肚裏咽,唯一期望的便就是北撤的蒙古大軍反應不及,使得自己能夠迅速收復河南,重新構築起關河防線。於是,在同年六月中旬,趙葵正式誓師,發動了這場北伐之戰。

南宋滅亡和聯蒙滅金關係很大嗎 這場北伐戰爭纔是導火索 第6張

可是,作爲當時橫掃整個亞歐大陸,對外作戰所向披靡的蒙古大軍,又怎麼會給南宋大軍從容、迅速收復河南的機會呢?

在南宋出兵不久,負責河南地區軍務的蒙古大將塔察兒便接到了宋軍北進的消息,隨後,塔察兒直接下令遊弋在河南地區的兩支蒙古騎兵撤到了黃河以北,示敵以弱。而後,在得知趙葵率宋軍主力進抵汴京,糧草運輸不暢的消息後,又悄然南下,在汴京到洛陽之間設伏,利用趙葵基於求成的心理,放過了趙葵所部先鋒,使其迅速佔領了洛陽城,使得宋軍上下開始輕敵冒進,結果就是趙葵所部爲先鋒大軍押送糧草的第二梯隊放鬆戒備,直接被蒙古大軍突襲成功,一萬五千餘人全部戰死。

隨後,汴京與洛陽的聯繫被切斷,兩地宋軍被各個擊破,趙葵、全子纔等人倉皇逃竄,僅以身免,六萬兩淮軍主力損失殆盡。

在此戰過後,南宋方面國力大損,而意氣風發的宋理宗也迅速消沉,再加上主和派與主戰派再度內訌,直接導致了南宋方面在此後的宋蒙戰爭中處處被動挨打,使得南宋方面遭受更大損失的餘玠之死、劉整叛亂也是在這一時期埋下了伏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