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杜甫一生窮困潦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揭祕:杜甫一生窮困潦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甫窮困潦倒的根本原因,的確很難說清楚,因爲,杜甫窮困潦倒的原因太多了,要說起根本原因,反而不太好了解。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事物內因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我想還是通過內因,來尋找本質的原因。

那麼,在尋找答案之前,我先把一些外因剔除,其中主要就是安史之亂。

揭祕:杜甫一生窮困潦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這場戰亂不光是杜甫,就連皇帝都倉皇的逃往蜀地,所以說,這場戰亂的確可以引起窮困潦倒這樣一個事實。

但很顯然,只要有戰亂,九成以上的人都可能窮困潦倒,這並不能成爲根本原因。

拋開這個外因不考慮,那麼,我只能從杜甫的生平、性格、理想以及思維模式來分析。

書香門第的幸運和不幸

先說杜甫的生平。

其實,他的家庭,並不是一個大富大貴的人家,卻也不是普通人家,他屬於書香門第。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一代文壇領袖,格律的重要倡導者和推動者。他對唐朝詩歌,乃至整個中國的詩歌,都是有着無比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文學史上,不可能少了杜審言的位置。

但問題是,杜審言除了文學上的巨大貢獻以外,其他方面又如何呢?

歷史上,杜審言是一個有能力的狂人,但不是一個治國理政的能人。

他的狂,體現在對自己文章的自信,甚至狂到認爲蘇味道看到自己文章會羞死。

這樣一個狂人,當官的水平卻並不高,只當過地方的小官,他憑藉自己的文章,進入中央,也沒有進入政治的核心。只是當成是一種詞臣來對待。

這種任命,對於杜審言來說,實際上是合適的,但問題是,他還是不死心,希望通過自己文章作爲跳板,最終達到治國的夢想

但事實證明,他的政治嗅覺相當差,居然想到結交張易之兄弟,這種爲文人所不齒的行爲,終究害了杜審言。

並且,當張家兄弟倒臺之後,杜審言也被貶謫。

這次貶謫,讓杜家面臨一個極大的困境,這種困境,讓杜家三代人都沒有起來。

他的小兒子杜閒,不過當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官,而他的孫子杜甫,出生的時候,其實已經家道中落。

而杜甫,在這樣一個當官水平很低,文學水平很高的家庭裏出生,依然像是自己的祖父一般,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學功底。

而他成長的時候,正是開元盛世。在這種整個國家自由開放的風氣下,他開始雲遊四方,到處結交還有,談論詩文藝術,他的文學水平很高,也積累了足夠多的名聲。

但唯獨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生存技能。

開元盛世,之所以是盛世,那是因爲,整個社會的風氣開放,民風淳樸,很多有錢人並不在意去接濟一些雲遊四方的詩人學子。

而且,他們會認爲這是一件十分榮耀風雅的事情。

雲遊的生活,讓杜甫失去了緊迫感,直到一場挫折,讓他醒悟過來。

君子立德,小人成事

那是天寶三年的時候,杜甫準備考取功名,這時候的杜甫太過天真,他是一個相當理想主義者。

他雖然有抱負,但終究太過天真,他不知道官場和文學是不一樣的,當他沒有成功中舉,困在長安城,只有四處獻詩,來餬口。

這種現實,終於打破了他的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他的性格,變得沉默寡言,彷彿鑽進了牛角尖。

同樣是天才,李白在仕途不順的時候,選擇離開,去向更廣闊的天地自由翱翔。

那麼,爲什麼同樣天才的杜甫,會鬱鬱寡歡?這個就必須考慮到杜甫的個人理想以及思維模式了。

杜甫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詩人,但他絕不是一個單純意義上的詩人。

他的本質,是一位儒士。

他的理想,和他祖父一樣,還是想要治國,實現自己的抱負。

這是一個受到儒家文化薰陶的人的終極理想。他可以像李白一樣,雲遊四方,可以像李白一樣吟詩作賦,但他不能像李白那樣,拿得起放的下。他拿得起,卻放不下。

杜甫的苦,是心懷天下的苦,杜甫的是,也是民間疾苦的反應,這是他的理想和思維方式,他雖然是個詩人,但他並不想做詩人,只想做一個兼濟天下的人。

詩歌,只是他發聲的工具而已。

但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就像上文說的那樣,他的思維方式,是一個詩人的思維方式,是一個儒者的思維方式,卻不是一個官員或者一個政治家的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方式,根本區別在於,政治家會放棄很多自己曾經的驕傲,放棄很多尊嚴,放棄那些沒有價值的幻想,放棄白蓮花式的自尊。

並且,他們懂得怎麼在宦海中沉浮,然後才能知道,如何達到自己的目的。

杜甫卻沒有這樣的思維方式。

在封建社會,或者在現在也是一樣,君子立德,小人成事,這是一種亙古不變的規律。

杜甫的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君子,所以,他的人品,至今都閃爍着光芒,但他不是一個小人,那就意味着,他永遠不可能做成什麼大事情。在杜甫死後七百多年後,明朝有一位哲學大師,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觀點,也詮釋了,立德和成事的關係。所以,王陽明成功了,他做事的時候,很小人,立德的時候,很君子。而杜甫,始終沒有想明白這件事,所以,即使沒有安史之亂髮生,他的生活也可能窮困潦倒。杜甫窮困潦倒的根本原因,的確很難說清楚,因爲,杜甫窮困潦倒的原因太多了,要說起根本原因,反而不太好了解。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事物內因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我想還是通過內因,來尋找本質的原因。

那麼,在尋找答案之前,我先把一些外因剔除,其中主要就是安史之亂。

這場戰亂不光是杜甫,就連皇帝都倉皇的逃往蜀地,所以說,這場戰亂的確可以引起窮困潦倒這樣一個事實。

但很顯然,只要有戰亂,九成以上的人都可能窮困潦倒,這並不能成爲根本原因。

拋開這個外因不考慮,那麼,我只能從杜甫的生平、性格、理想以及思維模式來分析。

書香門第的幸運和不幸

先說杜甫的生平。

其實,他的家庭,並不是一個大富大貴的人家,卻也不是普通人家,他屬於書香門第。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一代文壇領袖,格律的重要倡導者和推動者。他對唐朝詩歌,乃至整個中國的詩歌,都是有着無比重要的作用。

揭祕:杜甫一生窮困潦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因此,在文學史上,不可能少了杜審言的位置。

但問題是,杜審言除了文學上的巨大貢獻以外,其他方面又如何呢?

在歷史上,杜審言是一個有能力的狂人,但不是一個治國理政的能人。

他的狂,體現在對自己文章的自信,甚至狂到認爲蘇味道看到自己文章會羞死。

這樣一個狂人,當官的水平卻並不高,只當過地方的小官,他憑藉自己的文章,進入中央,也沒有進入政治的核心。只是當成是一種詞臣來對待。

這種任命,對於杜審言來說,實際上是合適的,但問題是,他還是不死心,希望通過自己文章作爲跳板,最終達到治國的夢想。

但事實證明,他的政治嗅覺相當差,居然想到結交張易之兄弟,這種爲文人所不齒的行爲,終究害了杜審言。

並且,當張家兄弟倒臺之後,杜審言也被貶謫。

這次貶謫,讓杜家面臨一個極大的困境,這種困境,讓杜家三代人都沒有起來。

他的小兒子杜閒,不過當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官,而他的孫子杜甫,出生的時候,其實已經家道中落。

而杜甫,在這樣一個當官水平很低,文學水平很高的家庭裏出生,依然像是自己的祖父一般,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學功底。

而他成長的時候,正是開元盛世。在這種整個國家自由開放的風氣下,他開始雲遊四方,到處結交還有,談論詩文藝術,他的文學水平很高,也積累了足夠多的名聲。

但唯獨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生存技能。

開元盛世,之所以是盛世,那是因爲,整個社會的風氣開放,民風淳樸,很多有錢人並不在意去接濟一些雲遊四方的詩人學子。

而且,他們會認爲這是一件十分榮耀風雅的事情。

雲遊的生活,讓杜甫失去了緊迫感,直到一場挫折,讓他醒悟過來。

君子立德,小人成事

那是天寶三年的時候,杜甫準備考取功名,這時候的杜甫太過天真,他是一個相當理想主義者。

他雖然有抱負,但終究太過天真,他不知道官場和文學是不一樣的,當他沒有成功中舉,困在長安城,只有四處獻詩,來餬口。

這種現實,終於打破了他的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他的性格,變得沉默寡言,彷彿鑽進了牛角尖。

同樣是天才,李白在仕途不順的時候,選擇離開,去向更廣闊的天地自由翱翔。

那麼,爲什麼同樣天才的杜甫,會鬱鬱寡歡?這個就必須考慮到杜甫的個人理想以及思維模式了。

杜甫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詩人,但他絕不是一個單純意義上的詩人。

他的本質,是一位儒士。

他的理想,和他祖父一樣,還是想要治國,實現自己的抱負。

這是一個受到儒家文化薰陶的人的終極理想。他可以像李白一樣,雲遊四方,可以像李白一樣吟詩作賦,但他不能像李白那樣,拿得起放的下。他拿得起,卻放不下。

杜甫的苦,是心懷天下的苦,杜甫的是,也是民間疾苦的反應,這是他的理想和思維方式,他雖然是個詩人,但他並不想做詩人,只想做一個兼濟天下的人。

詩歌,只是他發聲的工具而已。

但理想是理想,現實是現實。就像上文說的那樣,他的思維方式,是一個詩人的思維方式,是一個儒者的思維方式,卻不是一個官員或者一個政治家的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方式,根本區別在於,政治家會放棄很多自己曾經的驕傲,放棄很多尊嚴,放棄那些沒有價值的幻想,放棄白蓮花式的自尊。

並且,他們懂得怎麼在宦海中沉浮,然後才能知道,如何達到自己的目的。

杜甫卻沒有這樣的思維方式。

在封建社會,或者在現在也是一樣,君子立德,小人成事,這是一種亙古不變的規律。

杜甫的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君子,所以,他的人品,至今都閃爍着光芒,但他不是一個小人,那就意味着,他永遠不可能做成什麼大事情。在杜甫死後七百多年後,明朝有一位哲學大師,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觀點,也詮釋了,立德和成事的關係。所以,王陽明成功了,他做事的時候,很小人,立德的時候,很君子。而杜甫,始終沒有想明白這件事,所以,即使沒有安史之亂髮生,他的生活也可能窮困潦倒。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