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明朝縣太爺工資水平如何 他們到底窮不窮

明朝縣太爺工資水平如何 他們到底窮不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縣太爺,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爲童年悲慘的生活遭遇,對朝廷很有意見。

所以,在建立明朝後,給官員定的是低薪制,但是不至於讓基層官員太窮,至少養家餬口是沒問題的。

“國初定製,百官俸給皆支本色米石,如知縣月支米七石,歲支米八十四石,足勾養廉用度。”(王瓊《雙溪雜記》)

明朝大部分縣太爺(知縣)從正六品到從七品不等。

在朱元璋在自稱吳國的時候,分法非常複雜,將縣分爲上中下三等,分別爲從六品到從七品。

後來建立明朝後,也時有變動,不過大體上,京師等地下設的知縣級別高,比如宛平、大興二縣知縣均爲正六品;大部分的知縣爲正七品。

明朝縣太爺工資水平如何 他們到底窮不窮

▲明朝官員畫像

在大部分知縣爲例,俸祿爲每月7.5石,或一年45兩白銀。當時的購買力盡管說法不一,但是放到今天,年薪八九萬還是有的。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福利,比如筆墨費、柴薪銀、皁隸銀,或由國家補貼,或可以相對合理的“報銷”。

所以,知縣的俸祿基本上相當於淨賺。

儘管朱元璋在制定的時候,看似良心,但是標準後面加了一條:永爲定製。即只要老朱家在,工資數額就一直按這個標準來。

正常的通脹是存在的,這樣越到後來就越不夠看了,從這一點上看,後續皇帝如果不改變,明朝的滅亡是遲早的。

儘管後來皇帝也有所增減。比如知縣也有“優免雜泛差役“的特權(不是免稅,而是免雜役費用)。

“京官一品優免役糧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以下遞減,至九品優免役糧六石、人丁六丁;外官減半;舉、監、生員優免糧二石、丁二人;致仕優免本品十分之七。”(嘉靖《優免則例》)

但是減薪項更多,而且來得很快,皇位被朱棣奪得後,讓官員的工資有了實質性的縮水,最坑人的當屬“折俸制”。

折俸制將官員的工資分成兩個部分:本色和折色。

本色部分,一部分發祿米,一部分折銀折絹,這些都算是硬通貨,比較有價值;但折色部分就有點扯了,用大明寶鈔,甚至有的時候用香料代替。

明朝縣太爺工資水平如何 他們到底窮不窮 第2張

▲大明寶鈔

大明寶鈔的購買力可謂一朝不如一朝,貶值速度非常快,後來都快變成草稿紙了。一大把寶鈔買一袋米都費勁。

香料則更坑人,這東西一家人也用不了太多,不當吃、不當喝,還賣不出去。

隨着“折色”的比例越來越高,儘管從數額上看,知縣的工資沒有變,但是真正拿到的錢,連原來的一半都不到。

朱棣將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對官員們的工資也有很大影響。南京地處江南,魚米豐腴,吃喝的生活成本自然很低。

但是遷到北京就不一樣了,天子戍邊,儘管軍費大大減少,但百姓的生活成本可上來了。很多米麪糧油,需要從江南,通過京杭大運河運到京師。

明朝縣太爺工資水平如何 他們到底窮不窮 第3張

▲京杭運河

當時的漕運,可不像今天快遞成本這麼低,大量的花銷,是需要用財政資金來買單的。

原本這部分錢可以有一些用於官員身上。

南北方的生活成本的上漲,隱性福利的減少,如果知縣只靠朝廷的工資,就有些不夠用了。

明朝縣太爺工資水平如何 他們到底窮不窮 第4張

▲朱棣畫像

再加上知縣還要有一筆支出,要請師爺(相當於個人祕書)。錢糧師爺與刑名師爺的錢,可都是縣太爺自己付,因爲師爺不在編制之內,朝廷是不會負擔的。

明朝縣太爺工資水平如何 他們到底窮不窮 第5張

▲明朝官員(影視劇形象)

因此,明朝知縣,在朱元璋一朝還好,儘管工資不高,但是一家溫飽不成問題。後來隨着折俸制的推行,物價的增長,知縣的工資養家餬口都成爲問題。

工資不夠用怎麼辦,知縣有權力在手,自然會爲自己牟利,加劇了百姓與官員之間的矛盾,並形成惡性循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