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朝的罪人真的是慈禧太后嗎 應該是這個十全老人才對

清朝的罪人真的是慈禧太后嗎 應該是這個十全老人才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罪人,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法國作家莫里哀曾經說過:“惡人也許會死去,但惡意卻永遠不會絕跡”,因爲只要有人在,這個社會就必定存有高低貴賤的區分、就會有各式各樣的職業與各不相同的心理偏見,而這些懷有惡意的心理動機將披着坦率的外表暗傷中的,從而讓施虐者在比較中獲取快樂與平衡。

就例如人們常常會說“紅顏禍水”、“商女不知亡國恨”,卻很少有人去討伐抨擊皇帝的昏庸與無能,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來自於社會對於女性的惡意與偏見。

作爲儒道思想的秉持大國,從一開始便就用“三從四德”、“四書五經”來約束着女性的行爲準則,他們認爲女性應該相夫教子,“體夫婿、孝公婆”,僭越本分的事情理應一概不做,如有違背,則大逆不道、視爲異類。

清朝的罪人真的是慈禧太后嗎 應該是這個十全老人才對

所以,這樣的惡意與偏見隨着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化爲糟粕,深種於人們的思想之中。自此,男尊女卑的準則成爲了統治者掩飾自己罪行的堅固後盾、成爲了無能與慾望的最好藉口。

所以無論是周幽王與褒姒的“烽火戲諸侯”,還是妲己與紂王的禍國殃民,又或是楊玉環與李隆基的“傾城之戀”,昏聵的君王身邊總有一個驚世駭俗的美女相伴,而這卻在史學家的筆下成爲了王朝覆滅的最重要原因,聽起來如此可笑。

就如同每朵花都有凋謝的一天,每個王朝也有它覆滅的終點,而清朝作爲距離中國成立最近的封建王朝,它的命運卻同樣與一個女人緊緊捆綁。

草原之狼,逐鹿中原

隨着吳三桂獻關投降、李自成軍隊潰敗四散,大清的旗幟最終高臨紫禁城,宣告新時代的開幕,而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非漢人主導的國家政權。

他的領導者努爾哈赤來自於遙遠的蒙古,在那個草長鶯飛的廣闊天地裏,蒙古人民每日騎馬遊獵,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彷彿馳騁肆意的他們便就是“草原之狼”,是天生的王者。

狼的領地意識很強,喜歡主動出擊、追蹤獵物,他們也很狡猾,喜歡誘敵深入、羣起攻之。而當時積貧積弱的明朝便就是這羣“狼”的獵物。

當時明朝因受天災影響,衆多地區洪水不斷,百姓們糧食收成不好、軍隊的軍餉與軍糧供應也都不足,這導致了社會矛盾不斷、積怨已久,這纔有了後面李自成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

此外,明朝政府花了大量心力與財力去處理黨派之爭,滅殺東林黨人,這樣的舉措無疑加大了社會的惡性輿論並導致明朝的快速滅亡。

所以,清楚弱肉強食規則的草原人自然不甘心呆在貧瘠偏遠的蒙古,於是努爾哈赤集結了草原一衆勇士,號稱“八旗軍”,向中原進發。

由於草原子弟的身姿魁梧並且肌肉發達,所以與中原士兵交戰,他們更佔優勢,因此一路上他們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直達明朝朝腹地紫禁城。

而當時明朝的主力軍隊正和李自成的農民軍相爭鬥,並且已然消耗殆盡,但就在這改天換日的重要關頭,氣勢洶洶、驍勇善戰的“八旗軍”來了。努爾哈赤收買了吳三桂,成功入山海關,並憑藉自己精良的戰備以及充足的糧草打退了苦苦熬戰的農民軍,並給予羸弱明朝致命一擊。

可以說八旗軍的勝利,不僅僅是自身軍事實力的強大,同樣也夾雜着一絲幸運的成分,借農民軍之力,來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坐擁了這錦繡河山。

清朝的罪人真的是慈禧太后嗎 應該是這個十全老人才對 第2張

末世奢靡,後世譴責

事實上,清朝的前期還是十分強大的,在貿易方面,明朝殘有的船隊艦隊幫助清朝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同時絲綢之路的延伸與發展也讓西方充分嚮往這片神祕的東方古國。

而在政治方面,皇太極、康熙、雍正等人都十分勵精圖治,大力發展貿易的同時,也注重文化思想與軍事戰備的研發,正因如此,大清迎來了“康乾盛世。”

但是隨後由於清朝過度的中央集權化、封建自閉性,以及腐敗貪婪的官僚作風,國內國外都發生了巨大的動盪,最終導致滅亡。

而當時擔任大清末代皇帝的,便就是宣統帝溥儀,但他並不掌握實權,大清真正的權利與命脈都掌握在一個叫慈禧的女人手中,她是咸豐帝妃嬪、同治帝生母,貴爲太后的她可以說是權勢最大的女人,同時她還垂簾聽政、參與政變,風頭權謀一時無兩。

但是慈禧儘管身居高位,卻仍改不了自己好大喜功、富貴虛榮的性格,“舉天下以奉一人”,說的就是慈禧,形容的是她一個人的日常開銷巨大,足以輕鬆與軍費匹敵,也因此,漫漫歷史長河中,慈禧僅憑“奢靡”二字就穩佔一席之地。

而最令後世憤怒的原因,並不是慈禧的日常作風,而是她喪權辱國、崇洋媚外的做法,爲了維繫滿清的統治,她不顧四萬萬中國民衆的反對、不顧中國主權的喪失,同意並決定與外國人簽訂條約。

清朝的罪人真的是慈禧太后嗎 應該是這個十全老人才對 第3張

或許正是因爲慈禧的德不配位與奢靡作風,導致了後世人對她的巨大惡意與誤解,甚至將她的行爲作風與清朝覆滅的結局相關聯,遭後世唾棄。

罪應更名,固步自封

但在後世也有一批理性的學者作出了相反的質疑,他們認爲如果沒有慈禧,清朝或許會加速滅絕。

他們認爲慈禧爲了保住大清江山,首次打破了朝廷不用漢臣的規矩,這才引入了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一系列人才,這才爲後面成功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回民起義埋下了重要鋪墊。

同時李鴻章等人領導創辦洋務運動,發展近代工業,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僅創建了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購置先進的軍事武器裝備,增強了戰鬥能力,還提高了日常用品的產出效率,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因此即使慈禧功不抵過,她的這些努力與功勞也都一定程度上挽救延長了大清的壽命,所以與其說慈禧是大清的葬送者,更不如說她是一個格局甚小的大女子主義,滿眼唯有皇位與滿清,卻沒有四萬萬中國民衆與華夏大地。

相比之下,真正將清朝一步步帶入黑暗,並將它推入萬劫不復深淵的更應是這位人人皆知的皇帝——乾隆。

清朝的罪人真的是慈禧太后嗎 應該是這個十全老人才對 第4張

其實從乾隆的私人作風,我們便可以發現乾隆是一個十分喜好“大”的皇帝,他喜歡大的字畫、大的花瓶、大的油彩、大的青花瓷,而這些無一不證明了乾隆喜好浮華、好大喜功的特質。

同樣地,作爲皇帝,乾隆也將他的私人作風帶到了政治做派之中,他的大心思、大喜好導致了他自我內心的膨脹以及眼界格局的縮小。

首先乾隆爲了加強中央政權的集中以及思想控制的鞏固,制定了嚴厲的“文字獄”,說話與著作之中都不得談及政治敏感的詞彙,否則將會引火燒身。

清朝的罪人真的是慈禧太后嗎 應該是這個十全老人才對 第5張

這樣的文化專制政策,嚴重造成了社會恐怖、文化凋敝,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人才,最終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其次乾隆還進一步嚴格制定規範了八股文,要求以儒家四書爲內容進行議論,並且要求字句對仗、言辭工整,而這樣極爲侷限的文章要求也進一步固化了讀書人的思想內涵與表達方式,最終陷入桎梏與模仿,失去自己的思考與特色。

除了對於思想觀念上的控制,乾隆更是限制了經濟貿易的來往發展,由於先皇帝康熙開闢的“康乾盛世”導致他自身妄自尊大,甚至建立起天朝上國的美夢,於是他實施了“閉關鎖國”政策,限制對外文化經濟的貿易交流,同時也極力減少對外通商口岸的數量。

清朝的罪人真的是慈禧太后嗎 應該是這個十全老人才對 第6張

表面上美其名曰爲了防止塞外流寇的侵擾,實則是固步自封的孤立政策。

閉關鎖國政策不僅僅導致中國經濟的下滑流失,也讓中國變成了隔絕於世界的孤島,當世界其他國家都依然發展出先進的科技與堅強力炮之時,中國卻仍然在使用落後的土槍土炮;當世界其他國家都在合作共贏之時,中國卻依然沉浸於自己自足的大國美夢,最終落後於世界、遺忘於世界。

所以與其說是慈禧導致了清朝最後的覆滅,更不如說是乾隆帝固步自封的咎由自取。

清朝的罪人真的是慈禧太后嗎 應該是這個十全老人才對 第7張

小結:

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國內循環與國外循環,國內循環指的是國家內部的自我發展以及自我砥礪,國外循環指的是國與國之間的互相促進以及合作,在我看來,二者相依相存,互不分離。

只有發展好國內循環,纔可以保證人民基本的衣穿住行與生活,而發展國外循環則有助於提升國家的影響力以及大國形象,同時也可以在互幫互助間交換彼此的技術與文化,實現國家的共贏。

所以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開放,同時也離不開學習與合作,或許唯有開眼看世界,才能讓世界看到更好的我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