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朝皇帝既然沒有昏君 其中誰一個皇帝最是無能

清朝皇帝既然沒有昏君 其中誰一個皇帝最是無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皇帝,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談到清代的皇帝,總有一羣人整天叫嚷着這是一個沒有昏君的時代,與此同時爲了襯托清代皇帝的“賢明”,也總有那麼一羣人喜歡在歌頌清代聖君的同時順便“噁心”一下“昏君輩出”的明代。明代是否真的昏君輩出很難通過清代留下的歷史簡單的得出結論,因爲根據自己的需要修改歷史和刪改古典文獻是清代統治者的拿手好戲,但是清朝的多數皇帝確實是比較勤勉努力的,這點也是客觀事實。

清朝皇帝既然沒有昏君 其中誰一個皇帝最是無能

然而評價一位統治者及其所處時代的功過,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統治者在自己的時代裏是否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持續進步,是否促進了經濟的不斷髮展,是否順應了時代潮流推動社會制度向前發展,離開了這個大前提,縱然皇帝再怎麼勤奮,或者是勤儉節約,也沒有什麼好讚揚的。

要說清朝最無能的皇帝是誰?筆者認爲清朝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無能皇帝,如果非要選一個,那隻能說哪位皇帝相對平庸,或者說哪位皇帝沒有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阻礙了社會的向前發展。排除入主中原前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以及後期沒有實權的皇帝同治與光緒,以及幼年退位的宣統帝之外,可以在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七位皇帝中進行選擇。

毫無疑問,清朝最初的三位皇帝——順治、康熙、雍正三位皇帝整體口碑還是不錯的,雖然他們的時代裏也留下了不少問題,但是沒有多少人會覺得他們無能或者平庸。作爲皇帝,順治帝與康熙帝少年繼位,順治時代正式入主中原,建立了全國政權,康熙時代平定三藩,收復臺灣,三徵準噶爾,有效的鞏固了多民族統一國家,順治與康熙兩位皇帝在自己執政時間裏,實現了國家政局的穩定,很大程度上緩和了國內的各種矛盾,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加,爲後來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清朝皇帝既然沒有昏君 其中誰一個皇帝最是無能 第2張

康熙帝執政後期,或許是因爲年齡增長影響了他的體力,或許是長期的皇子爭位讓他晚年心力交瘁,或許是長期的治世讓他有所麻痹,總之在康熙帝執政後期,吏治有所敗壞,財政日益緊張,朝政出現動盪也是客觀存在,有些是制度的問題,有些是康熙帝自身的問題,但是這些絲毫不影響康熙一代聖君的歷史地位。

清代入主中原後的第三位皇帝,雍正帝是公認的清代乃至於中國歷史上最爲勤勉的皇帝之一。在他執政的十三年裏,通過必要的軍事行動讓清王朝疆域不斷擴大,持續的政治改革使得中央集權發展到頂峯,通過賦稅改革減緩了老百姓的負擔,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國庫由康熙末年日益空虛的狀態變得逐漸充盈,爲後來的乾隆盛世奠定了雄厚的財政基礎。

清朝皇帝既然沒有昏君 其中誰一個皇帝最是無能 第3張

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是世界格局逐漸轉變的時代,西歐的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歐洲大陸上的諸國有的正在醞釀資產階級革命,有的正在謀求民族統一,有的忙着學習先進,有的不斷通過改革推動社會向前發展,新大陸上的一些民衆也在謀求獨立自主,創造新的時代。總的來說,清代前三代皇帝身處自己的時代,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雖然在制度層面仍然有很多問題,但這些並非是皇帝本身的問題。在康熙與雍正離開之後,留給乾隆帝的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這是一個抓住機遇就能繼續輝煌的時代,也是一個錯過機遇就會逐漸沉淪的時代。

在清朝衆多的皇帝中,乾隆帝無疑是爭議最大的一位,贊他千古聖君的人很多,罵他是清朝乃至於近代中國走向衰敗之禍首的人也很多,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乾隆帝是一位既有功勞,也有過失的皇帝,至於功過應該怎麼分成,這個就因人而異了。如果僅從清王朝自身的角度來說,乾隆帝或許是功大於過,在他所處的時代裏,清朝總體上政局穩定,經濟發展,人口增加,清朝國力發展到了頂峯。然而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乾隆帝或許就是過大於功了,高度的中央集權束縛了百姓乃至於官員的創造力,大興文字獄讓老百姓愚昧無知,官員閉目塞聽,統治者盲目自大。與此同時乾隆執政時期也是中西方差距迅速拉大的時代,清王朝錯過了迎頭趕上與西方並駕齊驅的最好時機,說他把一手好牌打爛也許是有點不客觀,但是確實在很多方面做得不夠好。

清朝皇帝既然沒有昏君 其中誰一個皇帝最是無能 第4張

坐擁有着世界第一的GDP產值,佔世界總量的比重比現在的美國還要高,雖然質量並不高,但也不是真的差到哪裏去。擁有着世界第一的人口,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的清王朝如果人盡其才,物能盡力,縱然不一定能像英國那樣快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至少也能成爲封建制的強國,至少不應該淪爲後期的半殖民地狀態,然而在中國歷史平穩的度過乾隆時代後,周邊已經是危機四伏。

清朝皇帝既然沒有昏君 其中誰一個皇帝最是無能 第5張

如果把康乾盛世說的一無是處,一定是很不客觀的,但是康乾盛世確實是清王朝乃至於整個封建時代的最後一次“迴光返照”,這所謂的盛世是否真的讓下層民衆生活幸福已經很難有準確客觀的結論,但是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民衆的愚昧無知,也讓統治者更加盲目自信,以至於西方列強已經把殖民地擴張到自己的家門口了都沒有半點危機感。

到了嘉慶時代,清王朝已經是國力由盛轉衰,國外列強步步緊逼,國內已是危機四伏。儘管嘉慶帝也進行了一些政治改革,提倡節儉,懲治了不少的貪官。但是這些舉措基本上都是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兼併帶來的流民問題,也無法從制度上消除吏治腐敗導致的社會矛盾。對外延續着乾隆帝的“光榮傳統”,繼續拒絕西方列強正常的外交與通商,維持着閉關鎖國的基本國策,進一步加劇了中西方經濟與科學領域的差距。作爲大變革即將到來之前的一位皇帝,嘉慶帝毫無疑問是比較平庸的,雖然不至於被評價爲昏君,但是確實沒有在自己的時代裏擔起自己的責任,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後來的落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清朝皇帝既然沒有昏君 其中誰一個皇帝最是無能 第6張

嘉慶帝的繼承者道光帝,在位三十年之久,總體上是清代中前期整體表現最差的一位皇帝,一方面是因爲長期以來社會問題已經積重難返,一方面更是因爲道光帝本人資質平庸,雖然和他的老爸一樣,推行節儉,也比較勤政,但是整個清王朝在下坡的道路上已是不可逆轉。

清朝皇帝既然沒有昏君 其中誰一個皇帝最是無能 第7張

如果說鴉片戰爭之前,康乾盛世的遺產及天朝大國的假象讓國人愚昧無知,讓統治者盲目自信尚且可以理解,鴉片戰爭的失敗與《南京條約》的簽訂,就足以讓統治階級徹底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從而採取必要的措施。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鴉片戰爭結束後的數年裏,道光皇帝依舊是無所作爲,苟安姑息、拒絕變革,使得國內形勢日益嚴峻,一手造成了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太平天國是否有積極作用不評價太多,但是對於清王朝的加速衰敗,道光帝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也因此被多數人認爲是清朝最平庸乃至於最無能的皇帝,祖宗留下來的問題不能完全怪道光帝,但是各種問題已經出現的時候不去積極的解決問題就只能理解爲道光帝的平庸與無能了。

清朝皇帝既然沒有昏君 其中誰一個皇帝最是無能 第8張

咸豐帝的一生或許用四個字來概括最爲貼切,那就是內憂外患,在他繼位的第一年就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沒過多久又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一時間是長江流域太平軍起義,華北平原捻軍起義,西北、西南少數民族起義,英法聯軍在整個沿海地區進行騷擾。內外交困的局面讓這位一度試圖進行改革,想有一番作爲的皇帝一籌莫展、焦頭爛額。

清朝皇帝既然沒有昏君 其中誰一個皇帝最是無能 第9張

按照古代統治者的傳統觀念來說,國都淪喪和宗廟丟失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甚至是亡國的象徵,被英法聯軍趕到避暑山莊的咸豐帝得知圓明園被燒之後,估計自己也是深感愧對列祖列宗,最後死在了承德。咸豐的過早離世給清王朝留下了一個母壯子幼的局面,儘管他已經意識到慈禧是個對權力慾望極強的女人,並且處心積慮爲同治帝留下了八位輔政大臣,依舊沒有阻止辛酉政變的發生,慈禧的上臺改變了清代後期的歷史走向,也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清朝皇帝既然沒有昏君 其中誰一個皇帝最是無能 第10張

客觀上來說,清王朝作爲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能夠最終建立全國性政權是要感謝上蒼的,因爲清王朝蒸蒸日上的歲月正好趕上了明末農民戰爭的“大好機遇”,如果兩者在時間上稍微陰差陽錯一點,或許清王朝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在清王朝入主中原以後,通過自身的努力也確實讓封建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盛世,然而在清王朝所處的時代裏,儘管多數皇帝執政都非常勤勉,甚至是比較節儉,但是在世界潮流浩浩蕩蕩的時代裏,滿清貴族總體上反應是非常遲鈍的,在兩次鴉片戰爭失敗之後依舊不能做出必要的調整,以至於讓國家一步步走向徹底的衰落。這究竟是誰的責任,是應該讓慈禧來背鍋?還是道光和咸豐?還是乾隆和嘉慶?一代人總有一代人的責任,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如果沒有推動社會的進步,甚至阻礙了社會正常的向前發展,即便自己再怎麼勤奮,再怎麼努力,也只能解釋爲平庸或者是無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