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唐朝門閥士族的實力有多強 他們爲什麼敢拒絕皇帝的求婚

唐朝門閥士族的實力有多強 他們爲什麼敢拒絕皇帝的求婚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唐朝門閥士族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隋唐承自南北朝重門閥的傳統習俗。凡官府升用人才,科舉考試、婚姻締結無不考慮到門第因素。略言之,自隋及初唐,舊門閥仍佔有絕對優勢,此後,隨着舊門第的衰落和科舉制的推行,士人從科舉登第而累世仕宦,這也就產生了新門閥。

唐朝門閥士族的實力有多強 他們爲什麼敢拒絕皇帝的求婚

這種新、舊門閥的存在,影響和支配着隋唐社會的政治、學術和文化。講究世家門第、講究婚姻門戶、講究姓氏譜牒之學以及講究門風及家法也就形成時代的風尚。

門閥在它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是有族姓然後有門閥。門閥之後又產生了地望觀念。地望的產生是由於家族人口繁衍或由於環境變化,逐漸分支出來,自成門戶,分居各地。他們在血緣上雖屬同姓,但地位、盛衰各有不同。

爲了與其他同一族的姓有所區別,於是在族姓門戶處加上所著籍的地區名稱,地望觀念即由此而產生。前舉的杜氏有京兆杜氏、杜陵杜氏、襄陽杜氏、洹水杜氏,濮陽杜氏,李氏有趙郡李氏、隴西李氏,都各標州郡地域之名稱即爲顯例。

唐柳芳是一位譜系學家。他曾將中世的世族門閥,區分爲五個系統,分別舉出其中最爲特出的世族姓氏與地望。他說:

“過江則爲僑姓,王(琅琊臨沂)、謝(陳郡陽夏)、袁(陳郡陽夏)、蕭(東海蘭陵)爲大。東南則爲吳姓,朱、張、顧、陸(吳郡吳縣)爲大。山東則爲郡姓,王(太原晉陽)、崔(博陵安平及清河武城)、盧(范陽涿郡)、李(趙郡平棘及隴西狄道),鄭(滎陽開封)爲大。關中亦號郡姓,韋(京兆杜陵)、裴(河東聞喜)、柳(河東解縣)、薛(河東汾陽)、楊(弘農華陰)、杜(京兆杜陵)首之。代北則爲虜姓,元、長孫、宇文、於、陸、源、竇(代郡)首之。"

這些著名大姓均表現出各自的地域分佈及其精神文化的特異之點。

一、唐代山東大族有多強?

在這些著姓大族中,尤其是山東士族門閥頗以其家學、門風、禮法爲世人所推重。社會地位亦極高。唐初,太宗對此便深表不滿,特命高士廉、韋挺等人蒐集天下譜牒,據史傳考定真僞,其精神是“進忠賢,退悖惡,先宗室,後外戚,退新門,進舊望,右膏粱,左寒畯”,合爲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餘家,區分爲九等。定名爲《氏族志》。《氏族志》修成後,仍立山東崔氏崔民幹爲第一等。

唐朝門閥士族的實力有多強 他們爲什麼敢拒絕皇帝的求婚 第2張

太宗看後很不滿意,對左右說道:“我與山東崔、盧家,豈有舊嫌也,爲世代衰微,全無官宦人物,販紫婚姻,是無禮也;依託富貴,是無恥也。我不解人間何爲重之?我今定氏族者欲崇我朝人物冠冕,垂之不朽,何因崔(民)幹爲一等。"於是詔降崔民幹爲第三等。

此後,武則天,唐玄宗之世,復又重訂姓氏譜系,其重點仍是貫徹着太宗時重冠冕的精神,把宗室外戚功臣的地位擡高,但山東舊門的地位並未由此而受到多大影響。當時的公卿權貴如魏徽、房玄齡、杜如晦、高季輔、張說、李敬玄、李懷遠等人莫不競求與山東望族高門互通婚姻。

隋唐人崇尚門第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政治上的官位與榮祿。人們常以自己出身門第高貴而自誇自傲。如袁氏是江左著姓,自南朝以來便歷著清風高節。袁憲傳子承家再傳至袁朗,他在隋及唐初所任官品不高,卻自以中外人物爲海內冠族,雖琅玡王氏,繼世臺鼎而累朝首爲佐命,鄙不爲伍。朗孫袁誼,爲虞世南外甥,武則天時,任蘇州刺史,他曾對佐屬司馬張沛說過這樣的話:“門戶須歷代人賢,名節風教爲衣冠顧矚,始可稱舉,老夫是也。"

又鄭仁表出身於滎陽高門,他自謂門第、人物、文章,畢集於一身。嘗自誇地說:“天瑞有五色雲,人瑞有鄭仁表。"這是何等的狂傲自大。又李稹爲隴西望族,他自以門戶第一而有清名,常以爵位不如他人,雖歷官郎中、刺史,與人書札時不具官銜,唯稱“隴西李稹”以顯示其清高不凡。

崔湜官拜宰相,門第高貴,自比東晉王導謝安之家。常對人說:“吾之一門及出身,歷官,未嘗不爲第一。”隴西李揆世代爲冠族,號稱“門戶第一,文章第一,官職第一”。不過他還稍有點謙虛。自稱道:“若道門戶,門戶有所自,承餘裕也。官職遭遇耳。今形骸凋瘁,看即下世,一切爲空,何第一之有?”

唐朝門閥士族的實力有多強 他們爲什麼敢拒絕皇帝的求婚 第3張

這是他到了老年對世事看空了的心態,其實他又何嘗不以門第自高而得意?門第不僅可以作爲自誇自傲的資本,它在社會上亦受到人們的尊重與敬仰。《唐國史補》捲上載崔、盧、李、鄭、王等大姓說:“四姓唯鄭氏不離滎陽,有岡頭盧、澤底李、土門崔,家爲鼎甲。太原王氏,四姓得之爲美,故呼爲鈒鏤王家,喻銀質而金飾也。”

又《因話錄》卷二載柳芳爲郭子儀掌書記時,有高堂之慶。郭子儀在軍中舉行大宴,常誡左右說:“柳侍御太夫人就棚,可先告。”及柳芳母趙夫人乘板輿到會,郭子便親自降階與僚屬等迎立恭候且對柳芳說:“子儀早親戎事,不盡奉養而孤,今日幸泰重寄,恩寵逾分,雖爲貴盛,實無侍御之榮。"又說:“若太夫人許降顧子儀之家,使南陽夫人已下執炊,子儀自捧饃,具供養足矣!”

柳芳外家趙氏亦爲高門大族,出將入相的郭子儀貴盛無比,但對趙夫人的降臨,卻一洗高貴之氣,且流露出無限企羨與仰慕之情,並表示願與家人親執子弟之禮以奉趙夫人,此亦可見世態人情和時風所重了。

隋唐人對待婚姻,十分重視門第和等級層次。仕宦之家,不僅講門當戶對,而且尤重出身門第。當時無論官家或私人均有姓氏譜系追述先世,當擇偶之際,必先尋求家族宗諾訪查門第高下。

唐初太宗厭惡這種婚姻習俗,曾下詔禁止“七姓”互相通婚及索取“陪門財”(而求婚高門,則須以重金作聘禮,多者達百萬,稱爲“陪門財”,意爲陪其門望)。他們更以此爲自榮,自稱“禁婚家”高標身價,暗中仍互相嫁娶。而朝廷大臣如魏徵、房玄齡、李勣、李敬玄等皆與山東舊族爲姻親。

唐朝門閥士族的實力有多強 他們爲什麼敢拒絕皇帝的求婚 第4張

其中李敬玄凡三娶,皆山東舊族。而則天朝時大臣李義府爲子求婚於七姓名門而遭拒,憤而奏請禁隴西李氏等七姓十家不得自爲婚姻。此後則天朝時酷吏來俊臣發跡爲御史中丞,爲求婚高門,棄其故妻,奏請娶太原王慶銑女,蒙特允,面另一酷吏侯思止亦欲援例,奏請娶趙郡李自之女,事下廷議。宰相李昭德議侯思止“出身皁隸,目不識丁",若加恩允以娶名門,乃是有辱國體,其事遂罷。

求婚高門士族之家是唐代盛行的社會風尚。即使是貴爲天子,欲爲太子、公主選擇高門匹配,亦不得隨意所欲。史載文宗欲爲公主擇婿,公卿士族之家子弟皆不願,以致文宗慨嘆地說:“我朝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婚姻必擇高門亦盛行於民間不息。這在唐人傳奇小說中也有大量的反映。如《遊仙窟》中的崔十娘是“清河崔公之末孫,適弘農楊府君之長子”,十孃的嫂子五嫂是“太原(王氏)公之第三女"。《離魂記》中的倩娘是“清河張氏",他的意中人王宙便是太原王氏之血胤。

《秀師言記》中兩個主人翁李仁鈞、崔晤均爲名門後裔,互爲表兄弟。後來李仁鈞又娶崔家的女兒爲繼室。《霍小玉傳》載隴西李益父爲當朝宰相,“門族清華",娶妻范陽盧氏。

盧氏爲天下之甲族,嫁女高自沽價,聘財必得百萬,若不滿此數“義在不行"。《定婚店》載杜陵韋生思娶婦以廣胤嗣。自言:“吾士大夫之家,娶妻必敵。"表示婚姻必要門當戶對。《玉堂閒話》載有一秀才年及弱冠,切於婚姻,“自以門第才望,方求華族。”

《續玄怪錄》載揚州有一富於資財的種植園藝的張叟慕州曹椽韋氏之女,託媒姐求婚。媼大罵道:“叟何不自度,豈有衣冠子女,肯嫁園叟也。”傳奇小說記事雖不可盡信,但都反映出唐人婚姻重門第的現實情景。

唐朝門閥士族的實力有多強 他們爲什麼敢拒絕皇帝的求婚 第5張

婚姻既重門第,若夫婿門閥不高,便會被妻族所看輕。如吉頊之父爲冀州長史,仰慕高門,欲爲頊娶縣丞崔敬之長女爲妻。崔爲當今甲族,看不起位高而門望輕的吉家。初始時,託故不許。後吉家以權勢威脅利誘。崔家無奈只得屈從。及花車到門,崔妻鄭氏抱着長女痛哭道:“我家門戶底,不曾有吉郎。”其長女也瞧不起吉家,亦堅臥不起,拒上花車。爲解燃眉之急,乃以其小女代姊出嫁總算打了個圓場。

元載出身寒門,得官後娶太原王縉之女韞秀爲妻。王氏諸姊妹及女眷皆看輕元載沒有地位,對韞秀常加侮慢和取笑,且稱她爲“乞索兒婦”,意爲討飯娘。韞秀含慚抱恨,在諸姊妹中擡不起頭。後元載貴爲肅、代兩朝宰相,王氏身份亦藉此提高。她每分贈衣服器飾給人,“惟不及太原之骨肉。“

對此,她說道:“兒非不禮於姑姊,其奈當時見辱何!"又宰相白敏中欲以前進士侯溫爲女婿。侯溫門第不高。盧氏對白敏中說:“身爲宰相,願爲我婿者多矣!既已姓白,又以侯氏兒爲婿,必爲人呼作‘侯白'爾。”白敏中乃打消了這件婚事的念頭。

二、爲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隋唐盛行門閥自有它存在的社會根源。

一是一些舊門士族雖部分衰落下去,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其中另有一部分舊門在新形勢下復與新王朝的政治勢力結合起來,從而維持其家世而經久不墜。

二是一些新王朝的權貴通過官府重訂《氏族志》、《姓氏錄》等譜系擡高自己姓氏地位從而成爲新門閥。

三是這類新舊門閥憑藉其政治勢力及所壟斷的學術文化,使子弟們通過朝廷的科舉考試及選宮,進入仕途,得以繼續不斷地維持其家世門第。

四是朝廷中的取人用人辦法也往往把門第,出身視作取捨進退的重要參考值。門閥子弟進入官場的途徑和機會都比之素寒子弟多得多。

唐朝門閥士族的實力有多強 他們爲什麼敢拒絕皇帝的求婚 第6張

因此在隋唐時期一些高門大族的子弟得以連綿不斷地在朝廷中相繼出任高官,有些直到唐未而榮華不衰。如杜如晦,太宗朝任宰相,弟楚客爲工部尚書。如晦五世孫元穎在穆宗朝時以學士承旨拜相。元穎侄杜審權懿宗朝時亦拜相,審權子杜讓能覆在僖宗朝時秉政,讓能子杜曉到五代後梁時仍官居禮部尚書。又杜氏的另一派杜佑在德宗朝時拜相,其子式方爲太僕卿,孫杜倧尚公主,武宗朝時亦拜相爲臺輔。人們把杜倧和杜讓能稱之爲大小杜公。

又崔氏中崔邠一門兄弟六人,皆登進士及第。邠、郾、鄲兄弟三人相繼各以禮部侍郎知貢舉,控制着人才的選拔工作。崔郾有五子,亦皆各任高官。鄲則在文宗末年拜相。又博陵崔氏中一派同州刺史崔頲,生八子,世人喻之爲東漢時“荀氏八龍”。子崔琪爲文宗朝宰相,琯山南西道節度使、刑部尚書、璵河中節度使。璵之子吏部侍郎。子遠在唐末爲昭宗朝宰相。諸崔自懿宗鹹通以後“歷臺閣藩鎮者數十人”,天下推爲“士族之冠”。

又崔氏的另一支崔琳一門,其羣從子弟多數均任高官,每當全家宴集之際,“組綬相輝映”,堂上專設一榻置象笏,平放既滿,“猶重疊其上”。又范陽盧氏爲山東著姓。盧懷慎在玄宗朝時位居宰相,子奐、弈均官至御史中丞。弈子杞在德宗朝時拜相。杞子元輔則官拜兵部侍郎,四世皆累居高位,簪纓滿門。

趙郡李氏其三祖在憲宗元和時每房均有一人同時拜相。此三人即李吉甫、李絳和李藩。李吉甫子德裕,後來又在武宗朝時任宰相,得專寵。而李程、李石、李福爲同堂三兄弟,亦在敬宗、文宗、宣宗三朝聯袂拜相。

唐朝門閥士族的實力有多強 他們爲什麼敢拒絕皇帝的求婚 第7張

蘭陵蕭氏早在南朝時即爲著名大族。蕭瑀在隋及唐初兩朝均拜相,一門管纓數十人。瑀侄蕭嵩在玄宗朝時爲宰相。嵩子蕭華又爲肅宗朝宰相。嵩孫蕭復再爲德宗朝時宰相。蕭華孫俯、做兩人在穆宗、懿宗時亦相繼拜相。蕭復孫真及真子構,先後亦爲懿宗、昭宗朝宰相。蕭氏自南朝經隋、唐至唐末歷三百餘年世代相繼,總計先後就有九人任宰相之位,其餘子孫官拜高位者還未計算在內。這在高門大族中也是少見的。

其他諸如韓休在玄宗時任宰相,其子滉在德宗時任宰相,滉子皋又在穆宗朝時官拜僕射。張嘉貞玄宗朝時宰相,子延賞爲德宗朝宰相,延賞子弘靖復爲穆宗朝宰相,祖孫三代均歷臺輔之位。

令狐楚爲憲宗朝宰相,其子絢以翰林學士入爲宣宗朝宰相,絢子煥爲中書舍人。一門三代,世擅紫薇省垣。此外,張九齡爲玄宗時宰相,雖爲後進新門,但其家亦“八代仕宦不絕”。顯而易見,在隋唐時期門閥與官品是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的。

唐朝門閥士族的實力有多強 他們爲什麼敢拒絕皇帝的求婚 第8張

隋唐人重視門第、崇尚婚姻、姓氏譜牒是爲了辨別氏族源流,嚴分士庶界限,同時也是爲了穩定士族的社會地位,爲了有別於其他家族,一些高門士族都力圖整肅門風,從立身、齊家做起,由此禮法家法,以及家教、家訓之類也就隨着高門士族的倡導而受到社會的重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