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話說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說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古代話說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說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古人說話,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很多人看多了穿越題材的影視劇,就會想穿越到古代去玩玩,卻擔心到了古代不好交流,畢竟古人的之乎者也實在聽不懂。

這點相信讀過書的朋友都明白,學生時代,我們看到文言文就頭痛,考試的時候不知道多少次因爲文言文丟分。

古代話說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說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劉禹錫的《陋室銘》這種還好點,至少讀起來朗朗上口,比較有意思。但《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這種,就真的是讓人絕望了。古人寫文章用文言文,難道說話也是用文言文嗎?

其實古人日常交流,和現代人一樣也是用白話文。文言文只是相當於書面語言一樣,它是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爲基礎形成的,從春秋戰國時期成型,到漢朝基本固定。

兩千年來,文言文的基本結構也沒有怎麼變過。但是古人的口語白話文一直在變化,王朝更替,少數民族的遷移等各種原因,導致了語言變化。

古人因此把文言文和白話文區分開來,主要有四點原因:

第一點,古人很重視古籍,這點我們從四書五經貫穿整個歷史就能知道。古人讀書人要走仕途做官,或者從事其他需要一定文化水平的職業,這些經典古籍是必學的。

古代話說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說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第2張

在紙張沒有發明前,古人都是在器物、竹簡、絲帛上寫字,如果用白話文,字數會遠遠超出控制,這些書寫材料也很昂貴,竹簡之類的完全不夠用,所以古人寫文章的時候只能精簡語言,這時候文言文對比白話文的優勢就突顯了。

比如《醉翁亭記》第一句,環滁皆山也。只有五個字,如果用白話文表達,就是滁州周圍都是山,多了幾個字,就多了很多成本,所以古人寫文章用文言文,控制成本也是一個原因。

第二點,方便交流。因爲口語白話文變化很快,並且很多地域的口語差別很大,於是古人設計出一套固定不變的工具,用來供所有人交流。

就像現代人說普通話一樣,你聽不懂方言,普通話你總聽得懂吧?文言文也是起到這樣的作用,專門用文言文寫作,這樣只要讀過點書的都能明曉其意。

第三點,也是文言文的優勢,簡潔到極致,寥寥幾個字就能把意思表達清楚。這也是爲什麼東漢改進造紙術後,紙張變得普及,古人不用刻意控制成本,還用文言文的原因。也是古代文化能夠傳承至今的重要原因。

古代話說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說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第3張

相反的就是第四點,白話文不適合寫作,因爲前面說了因爲口語變化大,如果用白話文記錄,可能我們現在都讀不懂了那些文章了。而文言文這個工具一經形成千年不變,後世子孫,只要稍加學習,就能讀懂前人的經典古籍。

古人也只有讀書人會用文言文,普通老百姓只會用白話文交流,所以很多讀書人用文言文還有一種優越感,這樣能把自己那些普通人區分開來,這點從魯迅塑造的孔乙己這一形象就能明白。

古代話說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說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第4張

孔乙己在日常生活中滿口之乎者也,只會惹人發笑。這也說明了文言文一直是讀書人的象徵,直到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讀書人使用文言文的優越感才漸漸消失。

宋朝之後,白話文和現代差別不大了,大部分都能看懂,朱元璋因爲沒啥文化,寫聖旨的時候就是用的白話文。到了清朝,白話文基本和今天沒有差別了。

但是雖然古人交流是用白話文,也不代表我們能跟他們面對面交流,因爲還有個發音問題。古代漢語發音大致有三個時期,西周到漢朝的上古音、南北朝到唐朝的中古音、宋朝至清朝的近古音。

這三種古漢語發音和現代漢語差距甚大,所以我們基本不可能用普通話和古人交流,不過今天的閩南語、粵語,還有一些客家話,倒是保留了一些古漢語發音。

古代話說到底是什麼樣的 古人說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第5張

中華文明數千年,時至今日,我們現代人還可以讀懂千年之前的文字。從先秦諸子百家的經典到貫穿近3000年曆史的二十四史,我們都可以通曉其理,文言文功不可沒。外國文明卻沒有我們這一優勢,我們的文化傳承從未中斷,可能正是得益於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