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揭祕:古人說話也是用文言文交流嗎?

揭祕:古人說話也是用文言文交流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學五年級,剛接觸文言文時,那叫一個頭疼。雖然句子文章看起來確實簡潔,省了不少篇幅,但是那幾十個字,實在拗口,讀都不容易,更別說背下來,比白話文難太多了。後面接觸到《過秦論》《曹劌論戰》等幾乎崩潰,心裏不知道把古人埋怨了多少次。

於是,一個問題就出現了:難道古人說話也都是用文言文嗎?

揭祕:古人說話也是用文言文交流嗎?

當然不是。實際上,古人說話和記錄是兩回事,所用的語言文字是不同的兩套,文言文就是用於記錄的,尤其是修史。爲何要用文言文記錄呢?

早在先秦時期,還沒有紙,所以大都是用竹簡記錄事情,或刻或寫。竹簡所用的竹子並不是隨手可取,而且需要烤、削、刻、編等手段處理,再加上古人敬畏自然,所以需要儘量用最少的竹簡記錄最多的事情。

還有一點,記錄的歷史是爲了讓後人看到、看懂。

文言文言簡意賅,三五個字就能記錄一件事,而且自有一套系統,意思不會隨着時間的改變而改變,能夠滿足這些要求,所以用文言文來記錄,再合適不過。

揭祕:古人說話也是用文言文交流嗎? 第2張

《左傳》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晉景公做了個夢,找人算命。算命的來了之後,認爲他活不到今年吃新麥子的時候。到了新麥成熟的時候,晉景公特意把算命的喊來,要當着他面吃新麥粥,然後殺了他。結果,剛要吃,就覺得肚子不舒服,上廁所居然掉茅坑裏死了,真是窩囊。

歷史記載就八個字:將食,漲,如廁,陷而卒。

這八個字,稍微有點文言文基礎的人都能懂。要知道,那可是兩千多年前記錄的事啊,爲什麼今天的人還能看懂?這就是文言文的功勞。

但是,說話和記錄是完全不一樣的,要是你以爲古人說話也是這樣,那就大錯特錯了!

以皇帝爲例,他們說話辦事都代表着國家顏面,看看他們怎麼說話的。

據《齊東野語》記載,趙匡胤的寢宮樑柱壞了,需要換一根大木頭。有關人員知道後,就說其他木頭可能不行,必須要截斷一根巨木用。趙匡胤一聽,頓時大怒:截你爺頭,截你娘頭。這是原話,可不是翻譯。

太祖時,以寢殿樑損,須大木換易。三司奏聞,恐他木不堪,乞以模枋一條截用。上批曰:截你爺頭,截你娘頭,別尋進來。於是止。

揭祕:古人說話也是用文言文交流嗎? 第3張

或許你會說:這是皇帝着急,一時口不擇言,所以顧不上許多。那再來看看雍正批閱奏摺的批語,你就懂了,皇帝也是人,不會費工夫想着文言文的,都是用大白話,跟今天毫無區別。

雍正時期,曾打算從北方搞點小米賣到南方。田文鏡認爲不可行,畢竟南方人不吃小米,換成小麥還差不多。張廷玉說試試才知道,結果果然沒賣掉。後來雍正認爲田文鏡不錯,就大大表揚了一番。

田文鏡聽了之後,寫了個摺子感謝雍正,雍正批語頗爲有趣: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實際上,雍正批語有很多,大多都是類似,比如“知道了”,至於他爸爸和兒子,那也是差不多,康熙還經常寫錯別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