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人說話是“文言文”中的那樣嗎?和現在有何區別?

古人說話是“文言文”中的那樣嗎?和現在有何區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代很多的學生學習的課本中都有一類文章,這類文章往往晦澀難懂,理解和背誦難度都比較大,這種文體就是“文言文”,估計不少人會以爲古人說話也如“文言文”那樣,滿口的之乎者也,事實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古人說話是“文言文”中的那樣嗎?和現在有何區別?

想要知道古人是如何交流的,首先要知道文言文的來歷。大家都知道在紙張未大規模使用和發明前,古人用來記載文字的都是竹簡和絲綢之類物品,絲綢價格非常昂貴,自然無法做爲常規載體。而竹簡非常笨重,並且每卷竹簡能夠記載的文字非常的有限, 於是人們爲了能夠記下跟多的事情,很多人會將不重要的字刪除掉,形成“精簡版”,這種精簡版的記載方式就是文言的雛形。隨着這種習慣的延續,後世又對其精簡方式進行標準的制定,逐漸形成了規範性非常標準的文言文,所以說文言文其實是以古漢語爲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

瞭解了文言文的形成,我們就知道了古人的說話肯定不是文言文中的那種,正常的交流中使用的應該是白話文,甚至說文言文是屬於文化人才懂的東西,普通的老百姓對文言文的瞭解程度甚至不如我們。也就是說普通百姓可能本身就一直在用白話文,文言文一開始就是與白話文分離的。

古人說話是“文言文”中的那樣嗎?和現在有何區別? 第2張

東漢時期,蔡倫改進造紙術後,紙張能夠量產,紙張自然成爲了記錄文字的最佳載體,後面還有了活字印刷術,按理說完全沒必要用文言文了,爲何文言文還能一直存在下去,並且被一直使用呢?其實除了古人非常重視傳統外,使用文言文也是文人用來彰顯自己身份,用來和沒文化“普通羣衆”相區分開,算的上是一直自負的行爲了。

隨着歷史的推進,白話文的應用面變得更加的廣泛、明朝的朱元璋就頒過這樣一道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這句話看起來很違和,但是實際上明朝的白話文基本上和現在的區別非常小,到了清朝基本上沒區別了已經。當然雖說都是白話文,可是和今天的表達方法還是有不少區別的,也可以說今天的白話文也都是古代的白話文一點點演變而來的。不過即使是白話文相同,我們也不一定能聽懂古人說話,畢竟古代的不少文字發音與現在並不一樣,就想各地的方言一樣,想聽懂還是很費勁的。

原創獨家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