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同樣都是軍閥割軍 唐朝和東漢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同樣都是軍閥割軍 唐朝和東漢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唐朝和東漢,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從平民角度看:安史之亂髮生在盛唐,天下太平國富民強,人口和財政還經得起折騰,人心向唐,如果不是皇帝瞎指揮,安史之亂早就平定了,陳勝吳廣起義、黃巾起義和黃巢起義、闖王起義等都是農民起義,天下苦秦漢唐明等政府日久,民生疲敝,政府無財政平亂,沒人口支撐軍隊,民心背離朝廷;是時朝廷使出渾身解數對付起義也使瘦死的駱駝被壓垮了,無力迴天;安史之亂只是折騰肥胖的壯馬,還可以蹦躂一段時間,加上後面出了幾個明君名相,續命一半世紀了。

同樣都是軍閥割軍 唐朝和東漢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其次,東漢王朝的建立吸收西漢後期王莽的教訓,更爲重視文教、儒教治國,所以東漢經學得到長足發展;國家中央集中權力得到加強,對地方組織控制前所未有的提高,禁止地方駐軍,加強基層控制;吸取西漢後期外戚專政,禁止外戚控制朝政(殷立華皇后爲例);強化對王朝邊疆的控制等,這些政策自光武帝起至明帝、章帝(明章之治),最終在和帝時達到永元之隆,東漢王朝達到全盛,再者,從軍事力量的分佈來看,東漢朝廷身邊已經沒多少用於護身和威懾四方的中央軍了。

同樣都是軍閥割軍 唐朝和東漢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2張

但唐朝中央政府通過分化原有的朔方軍系統和安西北庭行營軍以及澤潞軍、兼併原勤王內調的邊軍、兼併關東藩鎮防秋兵、自行招募新軍等等手段,在短時間裏重新組建一支了由朝廷直接掌控的中央軍,有了這支中央軍,利用朝廷本身的政治權威,再輔助新的中央軍的武力保障,足以對中原地區立場搖擺不定的藩鎮進行政治控制,不至於讓河朔割據的政治風氣進一步擴散到廣大中原藩鎮,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中原藩鎮時不時出現跋扈不臣的行爲,但始終未脫離朝廷控制的現象,唐朝的經濟大動脈一直是華北,正是因爲安史之亂爆發在華北,後期河北三鎮半獨立,不交稅。

同樣都是軍閥割軍 唐朝和東漢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3張

所以安史之亂才成爲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因爲丟了經濟重心,損失了很多人口,唐朝只能矮子裏挑大個,把重點從華北轉移到江南,叛亂和農民起義不同,農民起義尤其是所謂流賊對社會破壞極大,基層治理體系一鍋端,然後政府財政收入逐漸枯竭,另外,大家都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黃巾之亂後,中央朝廷取締了大批爲國出力,立有軍功的底層官吏,漢朝的基本盤就是軍功爵啊,東漢末雖然縮水,但是也一直在依靠這個,結果用人時候開空頭支票,漢朝廷的信用崩盤了。

同樣都是軍閥割軍 唐朝和東漢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4張

底層有才能和忠心朝廷的人士被一網打盡,都知道這家公司不講信用,那自然投靠豪強去了,但是這個時候漢朝中央還有臉,哪怕是董卓時期大漢帝國也維持了一定尊嚴,可是等到李郭之亂,堂堂漢朝天子成了土雞瓦狗那樣,白波軍等人看百官公卿議事就像看雜耍一樣,這個時候大漢就真的徒有虛名了,唐朝雖然內亂,但是唐帝國中央朝廷尊嚴尚在,哪怕是藩鎮林立,也照樣害怕中央朝廷,也只是到了黃巢之後纔開始不理長安,五胡到安史之亂前,經濟重心一直是華北,從沒有南移,北朝末期,北周滅北齊的時候,北齊的人口是南陳的10倍,北齊的人口相當於北周+南陳的1.5倍。

同樣都是軍閥割軍 唐朝和東漢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5張

唐朝開元盛世期間人口最多的十個郡除了宣城郡和蜀郡在南方外,其餘八個郡全都在北方,而且這倆南方的郡也不在江南,八個北方郡裏有六個都在華北平原,4個在河北三鎮手裏,一直到北宋初年也是北方人口最爲稠密,經過東漢王朝一個多世紀的經營,至桓靈之世,地方起義此起彼伏,原有地方軍隊不足以鎮壓動亂,地方豪族以其強大的經濟政事勢力收攏人員,建立地方堡,形成地方勢力,同時大量農民進入地方豪族烏堡,國家稅收減少,所以會繼續向其他未逃亡農民加大收稅,最終形成死循環。

同樣都是軍閥割軍 唐朝和東漢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6張

最後,唐朝由於在唐玄宗天寶十五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從此由盛轉衰,藩鎮割據,所以,人們對於隋煬帝的評價是不公平的,他是暴君沒錯,但是也有很多功績,尤其是唐朝中後期的人肯定會感謝隋煬帝開挖的這條大運河,沒有它,唐朝根本支撐不了那麼久,而東漢黃巾起義我不太清楚,但是可想而知的是,它很快就分裂的原因多半是根基不深,很容易就被其它強勢勢力分裂甚至是瓦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