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秦滅六國真的是因爲他們咎由自取嗎 這種說法正確嗎

秦滅六國真的是因爲他們咎由自取嗎 這種說法正確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秦滅六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秦滅六國真的是因爲他們咎由自取嗎 這種說法正確嗎

戰國後期形勢圖

杜牧 《阿房宮賦》的最後一段寫到:“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意思是秦滅六國,是六國自取滅亡,不怪秦國的虎狼之師;秦朝的滅亡,也不是因爲陳吳劉項等人揭竿而起,而是因爲秦朝自取滅亡。在杜牧的觀點中,秦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爲秦王掃六合之後,不愛六國之人(實際上是連秦國人也不愛),那麼六國被秦消滅,爲什麼也是咎由自取呢?

秦滅六國真的是因爲他們咎由自取嗎 這種說法正確嗎 第2張

北宋時期形勢圖

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講到在漢人建立的政權中,宋朝國祚僅次於漢朝,但是漢是“強漢”,而宋卻是“弱宋”,在與遼、西夏、金等政權的對峙中,宋朝在武力上常常處於劣勢,於是不免有割地賠款的情況,在這種背景下,北宋文學家蘇洵曾經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政論文《六國論》。

秦滅六國真的是因爲他們咎由自取嗎 這種說法正確嗎 第3張

商鞅雕塑

由於蘇洵的主要目的是借古諷今,所以他主要站在最終滅亡的六國的角度。開篇便點明主旨——“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秦國在立國之初曾經非常弱小,甚至中原各諸侯國會盟的時候,秦國都沒有資格參加,但是後來秦國經過數代君王的變革,逐漸走向富強之路,躋身於戰國七雄之一。尤其是秦孝公採用商鞅變法之後,以戰士取得敵方首級數量爲封爵的唯一指標,秦國人從此成爲“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的“虎狼之師”。在這種情況下,六國“爲秦人積威之所劫”,爭相“抱薪救火”般地割地賠款,“以求一夕之安寢”,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六國從此一蹶不振,終至覆滅。

秦滅六國真的是因爲他們咎由自取嗎 這種說法正確嗎 第4張

秦滅六國次序

漢朝賈誼也曾經在《過秦論》中提到與“弊在賂秦”類似的觀點。他說經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代君王勵精圖治,秦國已經讓山東六國非常恐懼,並且開始“會盟而謀弱秦”,當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衆。”對於山東六國來說,當時形勢一片大好,並且六國人才濟濟:“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爲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他們曾經“以十倍之地,百萬之衆,叩關而攻秦”,但六國內部離心離德,並且內耗嚴重,當他們連兵西進之時,卻逡巡不前,互相扯皮,幾乎沒有取得什麼進展

秦滅六國真的是因爲他們咎由自取嗎 這種說法正確嗎 第5張

秦始皇雕塑

由此看來,以六國之地、之兵、之民、之人才、之補給……聯合起來定勝於秦國十倍,但當時六國對抗秦國,恰似於一隻羊領導一羣獅子與一隻獅子領導一羣羊的區別,所以,六國之敗,很大程度上是敗給了自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