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主編《永樂大典》的大才子解縉,最後結局怎麼那麼慘?

主編《永樂大典》的大才子解縉,最後結局怎麼那麼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解縉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大明王朝一共出了三個大才子,他們分別是楊慎,徐渭,以及解縉。這三大才子的命運都挺相似,都是才高八斗卻又下場頗慘。尤其是今天要說的這個解縉,主編了《永樂大典》的他,卻爲何被埋入雪中凍死?

照例回顧一下解縉的生平。洪武二年,也就是大明王朝建立起的第二個年頭,解縉出生了。解縉是江西人,生於書香世家,打小就聰明,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神童。他五歲背詩,七歲寫文,十二歲便讀盡四書五經。

這是標準的學霸人設,當然,學霸的考試之路也是暢通無阻。洪武二十年,解縉參加了江西鄉試,名列榜首,得中解元。第二年,解縉中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即所謂的進士及第。得授庶吉士,官至翰林學士。

主編《永樂大典》的大才子解縉,最後結局怎麼那麼慘?

此時朝堂的天子自然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很是器重解縉,常把他帶在身邊。有人要說了,都說伴君如伴虎,更何況還是伴着朱元璋這樣的“猛虎”,危險不?其實也還行,朱元璋對解縉還是挺不錯的。

有天朱元璋跟解縉說,咱倆雖然是道義上的君臣,但論恩情,則如同父子,你應該知無不言。解縉很聽朱元璋的話,第二天就呈上了萬言書,裏面都是些關於律法、政治等方面的建議,得到了朱元璋的賞識。

這麼一來,解縉就有了諫言的癮。沒過多久,解縉又呈上了《太平十策》。不過這些都還好,關鍵是之後解縉學到了言官的精髓——打小報告,勢必要得罪一些人了。解縉指責兵部僚屬玩忽職守,惹怒了尚書

尚書沈潛當即上疏誣告解縉,朱元璋將解縉貶爲了江西道監察御史。諸如此類,解縉還得罪了御史等一干大臣,就連朱元璋都替他捏一把汗,命其“閉門思過”。朱元璋病逝後,朱允炆聽信誨言,再貶解縉。

好在有禮部侍郎董倫爲他說好話,解縉得以重返翰林,並出任內閣首輔。朱棣登基後,解縉也得到了重用,還與朱棣建立了文淵閣,開啓了明朝的內閣制度。期間還奉命總裁《明太祖實錄》《列女傳》等書。

《永樂大典》這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總計約3.7億字的類書,也是由解縉主編的。朱棣欲立次子朱高煦爲太子,解縉以“好聖孫”(朱瞻基)這三個字,說服了朱棣,而漢王朱高煦則對解縉恨之入骨

主編《永樂大典》的大才子解縉,最後結局怎麼那麼慘? 第2張

雖說朱高熾已爲太子,但朱棣仍是寵愛次子朱高煦。朱高煦自是驕傲,甚至在自己的儀仗上超過了太子的水準。解縉“老毛病”犯了,跟朱棣說,這樣下去怕是要起爭鬥啊!朱棣勃然大怒,這是要離間我的骨肉?

朱棣不喜,朱高煦更是厭惡,還誣告解縉,導致解縉一貶再貶,一下被貶到了今越南地區,後來還落得個“無人臣禮”的罪名而入獄。永樂十三年,朱棣想起了解縉,問:“解縉還在嗎?”錦衣衛都指揮當即會意。

解縉被灌醉埋入了雪中,就這樣悽慘死去。解縉一生都在“仗義執言”,並無私心,卻爲何死狀極慘?我們不能武斷地說解縉因嘴招災,因爲直言進諫本就是臣子的本分,正所謂雖萬死吾往矣。才子玉殞,惜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