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宋朝官員爲什麼都不願意退休 這和致仕標準的更改有關

宋朝官員爲什麼都不願意退休 這和致仕標準的更改有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宋朝官員退休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引言

古代的官員的退休,通常被稱作致仕,在整個封建王朝致仕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各個朝代都有調整,到了宋朝逐漸完善。王彥超就是宋代知止而退的致仕官員,但是到了年齡就按時退休的人很少。所以另一種現象——戀棧,也就隨之出現。所謂戀棧,就是指到了退休年齡還不願意退休,還對官場留戀的現象。官員們不願意退休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因爲生計,有的貪戀權力,所以出現退休年齡與時間年齡不符合的更改現象。客觀原因上與宋朝的致仕標準不斷更改有關,官員們無所適從,不知該不該退。

宋朝官員爲什麼都不願意退休 這和致仕標準的更改有關

大夫致仕制度的弊端導致宋代出現一些官年與實年不符合的現象,也表現出了仕途中人的一些心理,從側面還表現出了宋代官僚體制的弊端,二者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又把這種現象加劇了。原本應該報實際年齡入仕的舉子們,因爲種種原因報上了虛假的年齡,甚至宋代留下的奏摺、詔書中都可看到“官年”“實年”的字樣。

一、宋官或因留戀官場,或因制度不明確,致仕一直模模糊糊,退與不退的選擇爲何如此難?

宋朝剛建國因爲需要人才,所以對致仕的要求並不多,直到真宗纔開始對致仕有明確要求。宋代經濟發展繁榮空前,宋代官員退休以後政府給予的待遇比較豐厚,但還是半俸。雖然已經比唐朝退休後沒有俸祿的情況相比,半俸的退休待遇並沒有受到太多官員的關注。所以首先,少數的官員非常知足,到了年份就辭榮知止。宋朝致仕制度的完善和規範過程中,雖然制度幾度更改,不不知何時退休的情況,出現了王彥超、韓世忠等到了年齡就退休代表。他們一方面因爲希望自己晚節自保,又能希望藉此以退爲進,朝廷能夠支持自己的政治主張。

宋朝官員爲什麼都不願意退休 這和致仕標準的更改有關 第2張

“文、武官年七十以上求退者,許致仕。因病及有贓犯者,聽從便。”——真宗詔令

大部分按照年齡退休的人都是功成名就,身高權重的重臣,他們在退休後不僅能夠有相應的待遇,還能奉養雙親,保住晚節,兩全其美,所以願意做出這樣的選擇。雖然以退爲進的官員其中一些是藉助假意知止,來贏得朝廷對自己的訴求的滿足,比如宋神宗期間,不支持變法的範縝、司馬光等人就假裝致仕爲藉口,希望皇帝對重臣們加以挽留,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致仕一度成爲他們相互競爭的手段。這些人內心期盼的其實是付出的代價和利益相匹配,不論是真情還是要假意,他們總在代價和利益之間找尋一致。

宋朝官員爲什麼都不願意退休 這和致仕標準的更改有關 第3張

但是朝廷重臣畢竟是少數,多數官員還是戀棧貪位的,到了退休年齡他們不願退休,雖然皇帝通過政令和退休的榜樣來引導他們退休,但是對於不主動退休的人也沒有附加的待遇,所以即使朝廷手段更強硬,官員們的致仕態度還是很消極。雖然存在主動隱退和逼而不退兩種原因不同的現象,宋朝政府試圖通過完善制度來解決,但是收效甚微,這也在側面推動了宋朝對自己的致仕制度反省和加快改革。

七十歲退休並不是絕對的,很多官員不願意到期退休,有的甚至在病倒難以支撐纔想要退休。由於官職的任命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官員們在致仕時也需要上交申請,在朝廷需要的時候,即使致仕也需要再回到朝廷任職。所以對於真實的致仕年齡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考量。

二、探析實年與官年不同的真實原因,或許對官位的迷戀、重財、戰亂都成爲不知止的原因

爲了早入仕籍延長官年,宋代士子開始爭相該年齡,這是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宋朝的恩萌制度,讓到了年齡的皇親國戚、官員子孫、異性親戚等到了年齡可以補授官階,所以孩童們在父輩的幫助下改動年齡後補官階,想要早點入仕。有些官員到年老時才入仕,對於官位更有迷戀,也因爲官位所帶來的實際利益,到了退休年齡也不願意退休。這種戀棧之風在宋初就已經存在了,一方面一些人迷戀官位想盡辦法更改歲數推遲入仕籍的時間,另一方面一些人實年一到但是官年不足,想要致仕但是不允許,這就非常的矛盾。

一些官職因爲有年齡限制,比如擔任國家學府講師的的條件是不小於四十歲、通經明義、品行端正,這類的規定也爲官年與實年不符的現象起到推動作用。在戰亂或者非常時期,由於用人的急迫,官員又很難致仕,大臣們如果不是生病,是很難退休的。這類情況下就出現了貪生怕死的官員,他們假裝生病,退避官場,只爲達到致仕的目的。宋朝的風氣是一種重財、重婚的,在這種重享受的風氣下,富人們有了“榜下捉婿”的風俗,抓舉子是必須的,但是舉人的年齡又不能很大,所以爲了在金榜提名後求婚成功,走上快速致富的道路,很多布衣舉人就把歲數改小。

爲了向朝廷人士靠攏,籠絡人心,宋太祖設立了“特奏名”和“恩科”制度,多次應是落榜的舉人,積攢夠一定的考試次數達到一定年齡就可以恩科補官職,這又爲舉人們少報歲數增加了一個砝碼。宋朝官人年邁多病又久治不愈的時候會反思自己虛報了年齡,是不是在年老時遭到了報應,所以在自己生命受到脅迫時,公開自己的真實年齡,還有一些官員受到良心譴責或者利益的權衡,向皇上上書自己虛報年齡的錯誤。

宋朝官員爲什麼都不願意退休 這和致仕標準的更改有關 第4張

還有一些官員實年一到但官年未到,想要提前退休,但是奏摺不被允許纔將自己改了年齡的實際情況上報皇帝,希望得到皇帝的垂憐。雖然宋朝政府對於致仕的官員給予了推恩及子的獎勵,但是到了年齡應該致仕的官員主動退休的卻很少增加,他們考慮到退休後的生計問題決定先不退休,所以朝廷就頒佈了關於不致仕文武官員的指令,如果被勒令致仕就不能夠享受致仕後的恩澤或待遇,想要通過強制手段來改變大齡的高官佔據仕籍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主動說出自己真實年齡的官員開始被治罪。但是主動告退致仕的官員還是不多。

三、對於物質的選擇讓戀棧官員對於致仕充耳不聞,政府的政策區別也讓官員們不能按時退崗

宋朝的地方官員其實收入並不高,大部分官員不願致仕的主要原因就是擔憂生活保障,爲了維持現有的待遇,常常裝作不知致仕之年或者改自己的真實年齡。到後期政府注意到了不願致仕的原因開始對致仕後福利給予保障,但是本就不多的俸祿減半後對地方官員的吸引力並不大,所以他們致仕的主觀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中上層官員的拜金風氣讓他們對官位的迷戀加深,在有官就有錢的觀念裏,大部分中層做官就是爲了俸祿,所以多年不退主要就是爲了求財。

宋朝官員爲什麼都不願意退休 這和致仕標準的更改有關 第5張

朝廷的政策修訂的非常頻繁,讓致仕變得善變和隨意,因爲人治的背景,官員也不能按時致仕。及年不退的官員待遇和及年致仕的官員待遇是不一樣的,高層官員如果不是因爲生病、犯法、貶官的原因不致仕就會被彈劾,但是高級官員因爲能力豐富,德高望重,到致仕的年齡又會給予雙重標準,所以政策在這期間開始具有隨意性。

如期致仕本來應該是官員該做的事,但是卻在退休後受到嘉獎,以激勵到期不退的官員。一些官員歲數到了想要致仕,但是由於能力優秀不給予致仕,所以在致仕後給予額外的待遇,作爲嘉獎。這就非常隨性,也非常讓官員混亂。到真宗時期致仕制度更加隨意,沒有到退休年齡官員選擇退休也能夠得到認可,給予褒獎後使官員不知道退休如何選擇。頻繁的修訂致仕標準是爲了留任真正的人才,但是對於地方官員,不知道如何面對既能褒獎提前退休,又能褒獎按時致仕,還要處罰不致仕的情況。

宋朝官員爲什麼都不願意退休 這和致仕標準的更改有關 第6張

總結

宋朝官員致仕制度逐漸完善,開始對官員致仕後的生活考慮的更周全,在高度繁榮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一部分官員擔心自己生活的窘迫所以主觀上不願意致仕,來求得致仕後生活的溫飽;另一些官員沉迷於高官厚祿的生活,到了歲數不願意退休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宋朝的致仕制度不完善,人治的色彩濃厚,官員無所適從不知如何致仕,都成爲不能致仕的原因之一。所以戀棧在宋朝成爲普遍現象也能夠理解,再加之主觀上受到社會拜金風氣的影響,更改年齡成爲戀棧的重要表現之一,縱觀整個宋朝,官員的致仕也成爲了政治制度中的一大亮點。

參考文獻:

宋人軼事彙編》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夢溪筆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