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都說古代百姓的生活很艱苦 古人究竟艱苦到什麼地步

都說古代百姓的生活很艱苦 古人究竟艱苦到什麼地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人生活艱苦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衆所周知,古代社會各個方面都與現代社會差別巨大。因古代生產力落後以及科技水平不發達,古人的生活條件是非常艱苦的。

不過,古代皇室以及達官貴人的生活還是非常滋潤的,他們的住所金碧輝煌,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相比之下,平民的生活就差了許多,但是具體差別在哪呢?可能很多人都說不出來,只知有差距,細說卻往往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都說古代百姓的生活很艱苦 古人究竟艱苦到什麼地步

圖片:皇室吃山珍海味劇照

這是因爲從古至今,很少有書籍從平民的角度來看待這一時期的社會,大多都是從皇帝以及權臣的視角來解讀社會。這樣一來,衆人只知王公貴族生活有多豪華,卻不知平民過得有多艱苦。

甚至有些人還認爲古代的平民也能享受“三妻四妾”,有僕人侍候。自然,這樣的想法錯得太離譜。如果人人“三妻四妾”,人人“有僕人伺候”,那麼這僕人的身份又是什麼呢?總不能是奴隸吧。

所以說,古代平民與達官貴人的生活差距非常大,那麼具體差別在哪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都說古代百姓的生活很艱苦 古人究竟艱苦到什麼地步 第2張

圖片:皇帝三妻四妾劇照

首先我們來看大家都比較關注的“醫療方面”。

不僅是古代重視醫療,現代人們更是重視。現代社會醫療條件發達,再加上我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國人的醫療健康保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不管大病小病,都有醫療補助,而且疾病治癒的概率非常高。

但是在古代,一般的平民手中是沒有什麼餘財的,除了基本的生活用品之外,很難買得起其他物品。就如“藥品”,在古代的平民眼中也算得上是一種“奢侈品”。

所以說,古代這樣一種狀況很常見,“往往古人請得起郎中,但是卻付不起抓藥費”。

這樣一來,平民百姓都在向上天祈禱“身體健康,疾病遠離”。就算是患了病,大部分人的做法也只是到寺廟拜佛,請求菩薩的庇佑,希望病情能自己好轉。

都說古代百姓的生活很艱苦 古人究竟艱苦到什麼地步 第3張

圖片:請得起郎中,卻付不起抓藥費劇照

漢朝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起義軍規模勢力龐大。其實最初是鄉下神漢用“免費看病”的手段,贏取了百姓的信賴以及尊敬,這才得以聚“衆人之力”,有了與封建王朝對抗的勢力。

由此可見,古代一般的平民是很難享受到“醫療”恩惠的,政府不重視,百姓沒有餘錢,因病而逝的人實在是多不勝數。

提到“無餘錢”,就要說到古代平民百姓的經濟情況了。鄉間百姓都以耕種爲生,有了餘糧就售出換錢補貼家用,他們的手中是很難有存款的。

大家都知道糧食是廉價品,不值什麼錢。而在古代“小農社會”,大家都以種植爲生,糧食的價格就更低了。所以說,平民百姓們的經濟很難發展起來,窮人只會更窮。

都說古代百姓的生活很艱苦 古人究竟艱苦到什麼地步 第4張

圖片:大家都以種植爲生劇照

下面我們再來看古代平民的“衣食住行”方面。

首先是“衣”,古人穿的皆是粗布麻衣,衣服破了就打補丁,往往一件衣服要打上幾十個補丁,直到真的不能穿爲止。一年到頭,古代平民也難有一件新衣服。

只有那些達官顯貴才三天兩頭的訂製新衣,而且都是由絲綢等各種高級材料製成。

在“食”方面,古代平民所吃的多數都是粗鄙之食,像“大米、白麪”只有逢年過節時才能吃上一餐。

另外,古時有這樣一個傳統:女人是不能上桌吃飯的。這是因爲古代糧食稀缺,男性作爲頂樑柱,需要更多的食物來維持體力。這就要委屈婦人了,所以纔有了這一陋習。

都說古代百姓的生活很艱苦 古人究竟艱苦到什麼地步 第5張

圖片:古人穿的粗布麻衣劇照

在“住”方面,達官顯貴們住的是精緻輝宏的府院,而且還講究屋內佈局美觀,有池子有假山。但是古代平民的居所,卻是讓人不忍觀之。茅草加上木棍或者柱子,簡單的組合,變成了一間茅草屋。

條件更差的連茅草屋也住不上,他們只能給地主做工,然後住在地主提供的柴房裏。

至於“行”方面,大家都知道古代交通非常的落後。達官顯貴出遠門還能靠馬車以及乘船,近處有轎子。但是平民百姓,不管是遠近都只能靠一雙腿。有些人穿的草鞋,出一趟遠門回來,鞋子都已經不成樣了。

都說古代百姓的生活很艱苦 古人究竟艱苦到什麼地步 第6張

圖片:達官顯貴出遠門就坐馬車劇照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教育方面”。

在古代,平民百姓是很難接受到教育的,孩子稍大一些,便開始跟着父母幹活了,幹一些放牛耕地等農活,各種雜活加身,又怎麼抽身來讀書呢?一是沒有時間,還有一點就是因爲窮,上不起學堂。

所以說,古代學堂裏坐着的那些學子,家裏面境況都是比較好的。而那些家境不好的平民,就只能世代“目不識丁”了。所以那時“代寫信”是很受歡迎的,學堂老師除了教授知識外,偶爾會代寫信件,賺點外快。

在我國上世紀70年代時,“代寫信”這一行業仍有立足之地。從這個現象就更能看出古人不識字了。到了現代社會,我國爲了改變多數“目不識丁”的狀況,也是做出了許多努力,例如“十二年義務教育”便是一種強而有效的手段。到現在,我國的“掃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都說古代百姓的生活很艱苦 古人究竟艱苦到什麼地步 第7張

圖片:平民百姓家的孩子放牛劇照

最後是“徭役方面”,

漢朝時有這樣一首歌謠《十五從軍徵》,一位十五歲的少年郎從軍後,一直到八十多歲的高齡才得以回鄉。這樣的徭役實在是太重了,而歸根結底,主要是古代平民沒有太多的錢,無法“逃過徭役”。

而那些有錢的人家,在和平年代時則會多交些錢,讓官員拿錢去找付不起錢的窮人服徭役。所以說,爲了保障兵源,往往就從平民家庭“挖”,少年從軍,白髮歸鄉。

另外,在戰亂之年,不管是“有錢無錢”,都要強制徵兵。所以說,古代平民就是爲王朝服務的,他們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權利。

都說古代百姓的生活很艱苦 古人究竟艱苦到什麼地步 第8張

圖片:少年從軍劇照

正因古代達官顯貴與平民百姓在方方面面的巨大差距,才導致了衆多的農民起義。古往今來,無數起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的爆發,這也引起了統治者的警覺,開始維護農民利益。

但是,這樣的君王太少。所以說,農民有什麼起義也是逼不得已,都是沒有選擇才走的這條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