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戰場上是怎麼處理屍體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古代戰場上是怎麼處理屍體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常常說“寧爲太平犬,不爲亂世人”,的確對於老百姓來說,安安穩穩過日子纔是硬道理。在戰亂年代,老百姓們提心吊膽、流離失所,而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戰場上征伐的士兵,不論是戰敗方還是戰勝方都死傷無數、屍橫遍野,而我們也知道屍體可能引起瘟疫造成更大的傷亡,屍體處理必須迅速,那麼士兵屍體是怎麼處理的呢?

對於高等級的軍官,死後人們會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下葬,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馬革裹屍”。而絕大多數死去的普通士兵則會被成批運走,在一個地方統一土葬,所以在各地都會考古發現各種萬人坑,而一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就將戰爭對士兵、百姓生命的無情摧殘體現的淋漓盡致。

古代戰場上是怎麼處理屍體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除了土葬,在古代戰爭中也常常用火葬來處理屍體,火葬更加方便、快速、節省人力,在戰國著名的長平之戰中,趙國士兵被斬首50多萬,將屍體整體掩埋和焚燒就成了處理屍體的主要方式。

另外,在古代軍隊的名聲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做無恥之事,比如,雖然說“兵者,詭道也”,但在古代戰爭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每場戰爭結束後,雙方都會處理戰死的士兵,在這段時間裏,雙方不會再開打,更不會出現偷襲對方的無恥之事。

而在古代戰爭中,爲了嘲諷敵方,也曾盛行過一種殘忍的“骷髏堆”,也叫“築京觀”,就是將戰死的敵方士兵的屍體和泥土混雜堆成一個大屍堆,以炫耀戰果。比如,隋朝時隋煬帝遠征高句麗失敗,對方就在戰場上築起了“骷髏堆”,把隋煬帝氣得不輕。到了清朝,清政府認爲這樣的行爲過於不尊重死者,於是就將它取消了。

古代戰場上是怎麼處理屍體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2張

死者爲大,對戰死士兵屍體保持尊重是一支軍隊應該具備的,然而在五胡亂華時期的胡人卻做下了各種讓人憤憤不平的事情,比如將俘虜作爲軍糧,稱之爲“雙腳羊”,甚至戰死士兵都不放過,成爲了他們飽腹的食物,令人髮指。

不論是勝利方還是失敗方,戰爭是平民老百姓的噩夢,勝,百姓苦;敗,百姓苦!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