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八國聯軍爲什麼只敢火燒圓明園 而不是選擇故宮呢

八國聯軍爲什麼只敢火燒圓明園 而不是選擇故宮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八國聯軍爲什麼不敢動故宮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被稱爲萬園之園的清代皇家園林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自古此地樹木蔥鬱,水泊遍佈。遼至金代日期附近地區開始興建皇室御用場所。

八國聯軍爲什麼只敢火燒圓明園 而不是選擇故宮呢

滿清入關後,此片地區爲滿清貴族佔領,以供貴族行樂。後來康熙皇帝將其進行改造,興繕成散心觀賞園林,直到乾隆時基本擴建成型,其中雕樑畫棟,珍玩充盈。

歷史上圓明園共被燒兩次:

第一次1860年,咸豐帝時期。

結果:恭親王奕欣出面議和,簽署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還加訂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八國聯軍爲什麼只敢火燒圓明園 而不是選擇故宮呢 第2張

第二次1900年,俄、德、奧、意、英、法、美、日,光緒帝時期。

結果:李鴻章簽署《辛丑條約》故宮即皇宮,火燒故宮看似更具威懾。

但爲什麼八國聯軍只燒掉了圓明園,不管故宮呢?

這就得從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原因以及他們入侵簽訂條約的目的去追溯。燒掉故宮會毀壞清朝統治的政治權利統治中心,八國聯軍的目的直接明瞭,只是爲了財富的掠取及商品物資的流通。他們遠赴重洋不是開啓戰爭的,他們想以通貨的方式攫取清朝的白銀。

清朝末年內憂外患,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四起,最以洪秀全太平天國運動聲勢浩大。當時清朝大多兵力被調往南方抵禦太平軍,北方兵力空虛,守衛京師僅有爲數不多的蒙古騎兵。

八國聯軍爲什麼只敢火燒圓明園 而不是選擇故宮呢 第3張

且當時武器裝備極差,遠遠不是八國聯軍的對手,況且八國聯軍作戰是經過科學訓練的,打敗清軍易如反掌。加之清朝在乾隆時期就閉關鎖國,廣州開設的十三行,遠不能滿足西方列強強烈的通貨慾望,增加通商口岸是他們蓄謀已久的。

列強想在中國操控架空的傀儡政府,將矛盾激化不是明智的做法,對於他們而言不費兵卒而獲利是最終目的。欲燒圓明園意在示威,如此也確實起到大用。南京條約簽署後,英法合謀逼迫清朝簽署諸多新的不平等條約,以求更多利益,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清末統治者無能,不僅體現在統治手腕上,更多的是對局勢的錯誤判斷與決策嚴重失誤。

1860年8月,英法聯軍與清朝議和,兵部尚書穆蔭在談判中觀察到英國使團中的巴夏禮精通漢語,認爲英軍主要是靠巴夏禮實施謀略,遂建議咸豐帝扣押巴夏禮,擒賊先擒王。咸豐居然讚許了,於是在談判中捉拿了英國談判代表巴夏禮及其士兵共39人。

在國際外交中這都是極其讓人憤怒的,被敵方擄去談判官,如此讓英法聯軍的總指揮回國也無法交代。英法聯軍迅速集結軍隊在八里橋同僧格林沁交戰,並打下了北京城。

八國聯軍爲什麼只敢火燒圓明園 而不是選擇故宮呢 第4張

清軍與英法聯軍在八里橋激戰,清軍統帥僧格林沁見戰事不利便逃走了, 清守軍全軍覆沒。咸豐皇帝攜妃子逃向承德避暑山莊,之後英法聯軍攻入北京。

留下的恭親王奕無奈交還了使節團,原本的39人只剩下了奄奄一息遍體鱗傷的18人,其餘人的屍體慘不忍睹,就連英國報的隨行記者也被分屍。

可以想象聯軍的憤怒,當時就有人提議燒了故宮及皇城以報復。

英軍指揮官以爲,故宮皇城是清朝的國家象徵,英法聯軍都不希望搞垮清政府,如果讓清朝面臨滅頂之災,那麼地大物博的清朝一定會反抗到底,這對於他們遠離本土作戰缺乏給養的聯軍來說是最不利的,他們也不想看到如此局面。

八國聯軍爲什麼只敢火燒圓明園 而不是選擇故宮呢 第5張

所以報復皇帝就應該燒圓明園,當時巴夏禮等人被發現時就被關在圓明園,遂後怒不可遏的英法聯軍縱火燒了圓明園,於是曾經的世界東方的文化瑰寶圓明園付之一炬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