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朝時期爲什麼大臣都想成爲奴才呢 看似罵人卻是一種榮譽

清朝時期爲什麼大臣都想成爲奴才呢 看似罵人卻是一種榮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清朝時期爲什麼大臣都想成爲奴才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中國的語言文化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才變成了如今我們通用的語言方式,在我們如今所使用的詞彙中有一些詞語帶着明顯的感情色彩,有些是褒獎的,有些是表示鄙視的,還有一些是比較中性的名詞。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個詞彙比較特殊,現代人看來是罵人的,但是在清朝的官場上這確實一個人人爭着想用在自己身上的詞彙。

清朝時期爲什麼大臣都想成爲奴才呢 看似罵人卻是一種榮譽

我們經常會在清宮題材的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情節,有些官員在皇上面前會自稱爲“奴才”,最經典的就莫過於王剛老師飾演的和大人了,從他嘴裏說出來的這個稱呼,再配上他活靈活現的表情,真的是道盡了一個貪官的諂媚之態,非常經典。以前不懂其中的原因,爲什麼自稱“奴才”還如此的開懷,現如今才知道原來這個稱呼在當時並不是誰都有資格使用的。

在清以前的朝堂上,官員們在上位者身前都是自稱爲“臣”的,謙虛一點的就會加一點前綴,如“微臣”,只有僕傭們纔會在主子面前自稱爲“奴”,以表示對主人的忠誠和自己的卑微的身份。但是這一點到了清朝並不適用了。因爲在滿洲貴族的心目中,“奴才”非但不是貶義,還是比較尊貴的稱呼,自稱爲“奴才”的只能是正宗的旗人。

清朝時期爲什麼大臣都想成爲奴才呢 看似罵人卻是一種榮譽 第2張

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定,是因爲在皇帝的眼中天下人都是自己的子民,但是和自己同屬於滿洲的子民相比於漢民就要更親近一些,而“奴才”就是自家下人才能使用的,漢民就算是高官也不能和這些滿人相比,說到底始終都是外人,所以漢臣是沒有資格自稱爲“奴才”的。

而且,如果有漢臣想要套近乎,主動自稱爲“奴才”還是違反祖制,會遭到皇帝的不滿和譴責的。雍正時期有個漢臣在上書的奏摺中自稱爲“奴才”,皇上看到後雖沒有對其進行責罰,但還是主動將這兩個字給劃掉,改成了“臣”。能夠勞動皇帝在奏摺上動筆的都是比較嚴重的問題,所以此後沒有人敢再輕易地犯這樣的錯誤,要知道一個臣子是沒有資格高攀正宗旗人的榮耀的。

清朝時期爲什麼大臣都想成爲奴才呢 看似罵人卻是一種榮譽 第3張

其實就連滿人也不是一開始就可以全部自稱爲“奴才”的,在清初只有上三旗和包衣可以擁有這樣的特權,其他普通的滿人只能在自己的旗主跟前如此自稱,在皇上面前就不可以;這一規定到了乾隆時期纔有所改動,所有的滿人在皇帝面前都可以享有這個自謙的稱呼。

清朝時期爲什麼大臣都想成爲奴才呢 看似罵人卻是一種榮譽 第4張

很多人看到這裏可能會笑了,沒想到這些滿洲人竟然會將一個無比卑微的稱呼當成是無上的榮耀。只能說每個王朝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色彩,滿人雖然在這一時期坐上了統治者的位置,畢竟沒有屬於自己的傳統文化,會有這種奇怪的想法也不意外了。不過,當時的漢臣沒有這樣的特殊待遇,在如今看來也是一種榮幸了,誰能想到僅僅過了二百年這個尊貴的稱呼就變成了一個罵人的詞彙。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