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悲慘世界》:一部關於仁愛,恩典與靈魂救贖的史詩

《悲慘世界》:一部關於仁愛,恩典與靈魂救贖的史詩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悲慘世界》,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果說世界文學名著浩如煙海,都是一座座巍峨的高山,那《悲慘世界》無疑是羣山中最高的一座。

最初接觸的時候以爲是一部壞警察抓好人的故事,隨便翻了一下目錄,以爲是一部宣揚階級鬥爭的小說,仔細通讀了一遍,才發現這是一部關於仁愛,恩典與靈魂救贖的史詩,用任何偉大的字眼都不足以表達心中的讚美!

《悲慘世界》:一部關於仁愛,恩典與靈魂救贖的史詩

這是一部雨果在內心醞釀了三分之一個世紀的宏篇鉅製,雨果在《悲慘世界》出版之前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在爲創作該小說在做準備。

《悲慘世界》講述人從惡走向善,從非正義走向正義,從假走向真,從黑夜走向光明,從慾望走向良心,從腐朽走向生命,從獸性走向責任,從地獄走向天堂,從虛無走向上帝。起點是物質,終點是靈魂。始爲九頭蛇,終成爲天使。

《悲慘世界》猶如浩瀚的森林,遼闊的海洋,它是那樣的厚重,那樣的寬廣,那樣的氣勢磅礴。描述了外省偏僻的小城,海濱新興工業城鎮,森嚴的法庭……。

但作者花費筆墨最多的城市是巴黎,它幾乎是關於巴黎的一部百科全書。在這裏,可以目睹監獄,街壘,貧民窟,下水道,還能看見粗魯但善良的野孩子,聖潔卻刻板的修道院,詭詐而不擇手段的犯罪團伙,以及如蛆蟲一般活着、似牛一般的苦役犯。

《悲慘世界》:一部關於仁愛,恩典與靈魂救贖的史詩 第2張

我們隨着雨果的筆觸,徜徉在昏暗的街道,迂迴於曲折的巷道,匍匐於幽深的下水道,呼吸每塊磚瓦的氣息,觸摸每扇百葉窗背後的祕密。

如果一個人爲了錢犯法,那這個人有罪;

如果一個人爲了麪包犯法,那這個社會有罪;

如果一個人爲了尊嚴犯法,那世人都有罪;

雨果說,偷麪包充飢的人應該再獎勵他一塊麪包。

小說主人公正是一個因飢餓而偷麪包的人,他因此服了19年苦獄,社會給他貼上了骯髒與恥辱的標籤,他將永遠遊離於正常文明社會之外。冉阿讓完成從野獸向聖人的轉變,其源頭來自汴汝福主教。

在以後的日子裏,他一直在進行着苦行僧般的精神修煉。他慢慢成了正義和救世主的化身。他佈施窮人,開辦企業振興小城經濟,拯救了落亂的妓女芳汀,用千斤神力把福舍勒旺老爹從馬車底下救起,把小坷塞特從壞人德納第開辦的客店救走,把馬呂斯從戰鬥的街壘揹走,穿過巴黎骯而幽長的下水道最終得救。

《悲慘世界》:一部關於仁愛,恩典與靈魂救贖的史詩 第3張

最終,芳汀的靈魂安息了,小坷塞特的未來光明瞭,馬呂斯的靈魂得救了,他的光輝人性就像一盞暗夜中的明燈照亮了這些落亂的弱小者。

警察沙威和冉阿讓至始至終都在上演着貓捉老鼠的遊戲,這是一場延續了半個世紀的遊戲,在惡法和上帝之間的較量中,上帝贏了,惡法輸了,最終沙威也因爲在上帝和法律的糾纏中精神錯亂而自殺。

而冉阿讓最終完成了他苦行僧般的修煉,可以說,他成仙了,成佛了,成聖了,他如願以償進入了天堂。

掩卷深思,心中的激盪久久不能平靜,然而,回到現實,那些悲慘的弱小者每天都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是否力所能及的作出一些改變呢?

在冷天遇到流浪的乞討者我們是否買一些食物給他果腹;遇到寒冷的冬夜還在擺攤掙錢的小販我們是否能夠多買一些讓他早點回家,遇到黑社會欺壓底層受害者時我們是否仗義執言,遇到社會極爲不公引起民憤的事件我們是否敢在互聯網上大聲疾呼呼喚公平正義呢?

我們不是冉阿讓,也沒有汴汝福來教化我們的靈魂,我們也成就不了光輝的人性,但以上我說的那些小小舉動是完全可以做到,從小的說我們這是我們的善良本性,從宗教角度來說,這是我們在贖罪。

《悲慘世界》:一部關於仁愛,恩典與靈魂救贖的史詩 第4張

雨果說:只要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還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爲地把人間變成地獄並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

只要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某些地區還可能發生社會的毒害,換句話說,同時也是從更廣的意義來說,只要這世界上還有愚昧和困苦,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益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