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世界史:解析東西方教會的大分裂

世界史:解析東西方教會的大分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基督教的發展過程中,東西方教會的分裂與分歧對西方社會的歷史產生深刻的影響。

基督教產生後不久,教會就逐漸分化爲以希臘語地區爲中心的東方教會和拉丁語地區爲中心的西方教會。

公元1世紀以後,基督教在亞細亞兩河流域、阿拉伯半島以及希臘、北非等區域得到了發展。

世界史:解析東西方教會的大分裂

3世紀左右,在安提阿、亞歷山大里亞、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相繼成立了四個牧首區,之後又成立了一些獨立的教會。

上述地區位於羅馬帝國的東部,因其教會的神學思想、禮儀等方面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故而被稱爲東方教會。

安提阿、亞歷山大里亞、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四個牧首區的地位原本是平等的,然而隨着羅馬帝國分裂爲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成爲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主教逐漸擁有了其他主教所沒有的權力。而處於羅馬帝國西部的西方教會,則積極向不列顛諸島以及法蘭克4等地區發展。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蠻族所滅。由於東羅馬帝國的首都遠在君士坦丁堡,無法對西方教會實施有效的控制和管轄, 因此使得羅馬主教擁有很大的世俗權力。

東、西方教會之間的分歧甚至鬥爭由來已久,其直接原因是雙方都想爭奪教會的最高統治權,而雙方文化傳統上的差異也是重要的原因。

由於東方教會屬於希臘傳統,西方教會屬於拉丁傳統,所以雙方在神學、禮儀方面存在某些差異。

東方教會深受希臘化文化的影響,其神學帶有神祕主義的色彩,強調個人與基督的交流,認爲得救的直接方法是當修士;而西方教會深受拉丁文化的影響,注重律法,並發展出了關於“原罪”“救贖”等方面的神學教義,關心並注重倫理問題。

世界史:解析東西方教會的大分裂 第2張

在關於“三位一體”的神學討論上,東方教會受到希臘哲學中世界只有一個本原的思想的影響,認爲聖靈”由父出來”;而西方教會則繼承奧古斯丁關於“聖靈是父與子之間的愛”的學說,認爲聖靈是從“父和子”出來。雙方各持己見,並指責對方爲異端。

公元1054年,羅馬主教利奧九世派出樞機主教洪貝爾和洛林的弗里德里希前往君士坦丁堡,以商討解決雙方之間的一些分歧,但是遭到君士坦丁堡主教塞魯拉里的拒絕。於是,洪貝爾將絕罰塞魯拉里的”教宗通諭”放在索菲亞大教堂的聖壇上,以示決裂。而塞魯拉里則將利奧九世及其使節開除出教。至此,東西方教會完全決裂。

世界史:解析東西方教會的大分裂 第3張

東方教會爲了標榜自身的正統性,自稱爲“正教”,由於其受希臘傳統影響較大,故又稱爲”希臘正教”,又因爲其是東方教會,故又稱爲“東正教”。而西方教會標榜自身的普世性,稱爲”公教”,由於其中心在羅馬,故又稱爲”羅馬公教”,漢譯爲”羅馬天主教”。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