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拓跋珪和拓跋宏 元宏是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

拓跋珪和拓跋宏 元宏是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拓跋珪和拓跋宏,在南北朝的歷史上我們該怎麼來看待拓跋珪和拓跋宏的關係,他們之間有哪些聯繫呢,關於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代明君還是千古罪人,其中主要介紹拓跋宏的在南北朝的進程中做了哪些事情呢,對此想要了解的朋友們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拓跋珪與拓跋宏是我國南北朝時魏國的皇帝。拓跋珪是道武帝也是南北朝時魏國的開國皇帝。拓跋宏又名元宏就是我國有名的孝文帝;

“孝文帝改革”。拓跋宏是拓跋珪的後繼人;拓跋珪起碼是拓跋宏的曾祖父。

拓跋珪和拓跋宏 元宏是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

網絡配圖

魏太武帝拓跋燾(408-452年),他是後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後改爲元宏。

中國歷史上值得了解、討論和紀念的人物實在太多了,近幾年我注意較多的一位是北魏孝文帝元(拓跋)宏。他生於北魏皇興元年(公元四六七年)八月,卒於太和二十九年(四九九年)四月。再過三年,就是他逝世一千五百週年。他本姓拓跋,但在逝世前的三年改姓了元。在他在位的二十九年間,最重要也最有爭議的舉措就是遷都和漢化。儘管歷史學家已經發表過不少論著,但我覺得還是有進一步討論的必要,因爲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或許人們會作出截然不同的評價。

 究竟元宏是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

還是先看一下史實吧!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四九三年)五月,孝文帝拓跋宏在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西北)的明堂舉行了齋戒,召集羣臣,將要占卜決定是否要出師征伐南朝。太常卿王諶主持卜卦,他仔細觀察龜版上的紋線,確定屬於革卦。孝文帝一聽,立即引述革卦的彖辭說:“‘湯、武革命,應乎天而順乎人。’真是再吉利也沒有了。”

羣臣知道孝文帝已打定主意,誰也不敢說話,唯有尚書、任城王拓跋澄說:“陛下繼承先皇遺業,統治中原,這次出兵征伐尚未歸服的小邦,可是得到的卻是商湯、周武王革命的卦象,恐怕不能算大吉吧。”孝文帝厲聲責問:“爻辭上明明說是‘大人虎變’,怎麼能說不吉?”拓跋澄說:“陛下登帝位已久,怎麼能到今天才虎變?”孝文沉下臉色道:“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王想使人心動搖嗎?”這位任澄王還是不買帳,說:“社稷雖然是陛下的,但我是社稷之臣,豈能知道有危險而不說話呢?”孝文帝好不容易纔忍下這口氣,淡淡說了一句:“各言其志,亦沒有什麼大不了吧!”這場隆重的儀式就草草結束了。

孝文帝的真意當然不是南伐,他知道任城王已看破自己的心思,回宮後立即召見,並說:“在明堂上怕人多嘴雜,壞了我的大事,所以假裝發怒,嚇住文武百官,你大概明白。現在我們再認真討論一下革卦。”接着屏退左右,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這次的行動實在很難,但平城是用武之地,不是實施文治的地方,要在這裏移風易俗,是毫無辦法的,我想乘機遷都中原,你以爲如何?”拓跋澄說:“陛下要遷都中原來經略四海,這正是周成王、漢光武帝取得成功的經驗呀!”孝文帝還不無顧慮:“北方人死抱住舊習慣,留戀故鄉,肯定會引起驚恐和騷亂,怎麼辦?”

拓跋珪和拓跋宏 元宏是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 第2張

網絡配圖

拓跋澄答道:“非常之事,本來就不是常人所能想到做到的,只要陛下下了決心,他們還能幹得了什麼?”得到了這位宗室重臣的支持,孝文帝更有了信心,他把任城王比爲當年使漢高祖劉邦下決心遷都長安的謀臣張良。接着,孝文帝又與漢族大臣、尚書李衝等作了祕密部署,並下令軍隊實施演習,由李衝負責選拔人員。七月十日,北魏全國戒嚴,軍隊總動員,正式宣佈南伐,還命令與南朝接界的揚州、徐州徵發民夫,招募士兵。十天後,孝文帝在他嫡祖母馮太后的永固陵前舉行了告別儀式,就從平城出發,率領三十萬大軍浩蕩南下。以“南伐”爲名的遷都,就從這裏開始了,以後歷經曲折,終於在兩年之間大體完成。

在遷都已成定局時,孝文帝開始採取一系列更徹底的漢化措施,而反對派也不放過每一個對抗的機會。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孝文帝下令禁止士民穿“胡服”(鮮卑等北方諸族的服裝),大多數鮮卑人都不樂意,很多人沒有執行命令,如東陽公(原東陽王)、太傅拓跋丕就公然一身胡服,拒不換裝。十九年三月十九日,太師、京兆公馮熙在平城病故。

馮熙是馮太后之兄,又是孝文帝的岳父,留守平城的拓跋丕本來就不贊成遷都,就聯合陸睿等上書,請求孝文帝回平城參加馮熙的葬禮。孝文帝識破他們的意圖,指出他們在遷都之初就出了這樣的主意,是“陷君不義”,下令對他們給予降職處分,又下詔將馮熙的靈柩迎至洛陽安葬。

五月二十六日,孝文帝正式宣佈了他的另一項漢化措施:“停止說鮮卑話,一律講正音(中原漢語)。三十歲以上的人或許一時難改,三十歲以下的朝廷現職官員不許再講鮮卑話,如有故意不改的,就要降職或撤職。”六月初二,孝文帝正式下詔,禁止在朝廷使用鮮卑語,違者一律免職。

不久前,廣川王病亡,他的夫人早死,葬於平城,有關方面請示他應該在何處安葬,孝文帝又推出了一項重大改革:代(平城及周圍地區)人已遷洛陽者,應該全部葬在洛陽城北的邙山。如果丈夫以前死在代地的,妻子可以葬回去;丈夫死在洛陽的,不準回代地與妻子合葬。六月十九日下詔:“凡遷至洛陽的百姓死了,一律葬在河南,不得葬回北方。於是南遷的移民的籍貫都改爲河南洛陽了。

二十年正月,孝文帝走出了漢化過程中最徹底的一步,將本家族由拓跋氏改爲元氏,所有功臣舊族,包括鮮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統統改姓,如拔拔改爲長孫,達奚改爲奚,乙旃改爲叔孫,丘穆陵改爲穆,步六孤改爲陸,賀賴改爲賀,獨孤改爲劉,賀樓改爲樓,勿忸改爲於,尉遲改爲尉,等等。鮮卑等族與漢族在姓氏上的差別至此消除。

拓跋珪和拓跋宏 元宏是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 第3張

網絡配圖

同時,孝文帝以行政手段促使鮮卑族與漢族通婚,下令北方四個門第最高的家族的代表人——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將女兒送進後宮。李衝出身隴西大族,又與各個高門大族結爲兒女親家,孝文帝也將他女兒納爲妃子。他還下詔爲自己六位弟弟重新娶妻,分別與隴西李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和代郡穆氏聯姻。儘管此前鮮卑族與漢族已開始通婚,如孝文帝的嫡祖母馮太后就是北魏第一位被立爲皇后的漢族婦女,但如此大規模的通婚,無疑使鮮卑族從皇族元氏開始不再有純粹的血統了。

這樣劇烈的措施,推行時自然不會順利,但孝文帝萬萬沒有想到,帶頭違抗的竟是自己的長子——太子元恂。於是,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十五歲的元恂充當了可憐的犧牲品。爲了改革的勝利,他只能付出親生兒子的代價。

儘管孝文帝在兩年後就以三十三歲的英年逝世,他的改革措施再也沒有逆轉,中國歷史上掌握了政權的非漢民族統治者最主動、最徹底的漢化最終實現了。這樣的改革不僅在中國是空前絕後的,就是比之於我們的東鄰日本在近代實行的明治維新也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當時的思想家雖然倡導“脫亞入歐”,恨不得將日本變爲歐洲的一部分,但還是保留了語言、姓氏和種族。

歷來在中國北方和境外生活的遊牧民族,凡是要進入漢族農耕地區的,無論是被擄掠或強制遷入的,還是作爲征服者來君臨天下的,最終都免不了成爲文化上的被征服者的命運,而本民族也都融合在漢族之中了。且不說先秦的非華夏族,從漢代以來,匈奴、烏桓、鮮卑、羯、丁零、鐵勒、突厥、回紇(鶻)、沙陀、契丹、女真,幾乎無一例外。

拓跋珪和拓跋宏 元宏是蓋世英雄還是千古罪人 第4張

網絡配圖

孝文帝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覺、積極、主動的。當時北魏的國勢如日中天,在北方的統治已經穩定,並且已得到漢族官僚世族和士人的認同,並沒有面臨其他民族或勢力的挑戰,更沒有到達不改革就得覆滅的地步。他當然受到了嫡祖母馮太后的影響,而且在太和十四年(四九○年)馮太后死後他在親政,此前的一些重大措施,如制定新律,官員實行俸祿,施行均田制、三長制等都是在馮太后執政時完成的,但決定性的漢化政策還是由他制定並推行成功的。孝文帝的改革信念是基於他對漢文化優越性的認識和對鮮卑族長遠利益的關注,這充分表現在他對陸睿的談話中:

北人每言:“北俗質魯,何由知書!”聯聞之,深用憮然!今知書者甚衆,豈皆聖人!顧學與不學耳。聯修百官,興禮樂,其志固欲移風易俗。聯爲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孫漸染美俗,聞見廣博;若永居恆北,復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牆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