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黃觀是什麼人?爲何能做到“連中六元”呢?

黃觀是什麼人?爲何能做到“連中六元”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連中三元”是指接連考中解元、會元、狀元。而“連中六元”又是什麼呢?

在參加鄉試之前,考生必須要先參加縣試、府試和院試,而這三場考試又被統稱爲童試。只有通過院試的人,纔有資格去參加鄉試。換句話說,縣試、府試和院試,就是古代科舉的資格考試。

黃觀是什麼人?爲何能做到“連中六元”呢?

縣試是最基本的考試,一般來說都可以參加。在報名的時候,考生要填報姓名、年齡、籍貫、體格和容貌特徵,這是防止有人代考。同時要填寫祖上三代履歷,這是要看考生是否身家清白。另外,每五個考生要互相擔保,如果其中一人作弊,其餘四人皆會受到連坐。縣試通過後,就可以參加府試。府試就在管轄本縣的府進行,由當地知府主持,一般在四月舉行,其報名流程與縣試相同,同樣也要考生互保。府試通過的人,就被稱爲“童生”,也就有資格參加院試。

院試的報名、作保等手續,與縣試和府試相同,凡童生都可以參加。不過院試分爲正試和複試兩場,分別考八股文和帖詩,並默寫《聖諭廣訓》百數十字。通過院試的人,就被稱爲“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便有資格參加鄉試了。考生如果中了秀才,就算是有了功名。縣試、府試、院試中的第一名,被稱爲“案首”,如果三場考試皆爲案首,就可以被稱爲“小三元”。

鄉試在明清時期每三年舉行一次,一般在八月舉行,所以又稱爲“秋闈”。鄉試在各省的省城舉行,凡中秀才者皆可以參加。考中鄉試的人被稱爲“舉人”,第一名就稱爲“解元”。

會試的等級就更高了,所以不再由各省舉辦,而是需要舉人統一到京城的貢院應試。也因爲在貢院舉行,所以凡考中者,都被稱爲“貢,第一名就叫做“會元”。殿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只有貢士才能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在紫禁城的保和殿內應試。凡考中者都被稱爲“進士”,而皇帝會欽定一甲前三名,也就是“狀元”、“榜眼”、“探花”,這三人稱爲“進士及第”。

在鄉試、會試、殿試中均爲第一名,就被稱爲“大三元”。而連續取得解元、會元、狀元,就可以說是“連中三元”。(具體關於鄉試、會試、殿試的流程,以及明朝連中三元者,可參考筆者文章)要連中三元已經實屬不易,歷史上也只有21人做到。而要連中六元,可想而知有多難,堪稱是難於上青天,在我國科舉史上,僅有一人做到而已。

黃觀是什麼人?爲何能做到“連中六元”呢? 第2張

這個人就是明朝的黃觀。黃觀從縣試到殿試,均爲第一名,所以被稱爲“六首狀元”,時人更是讚譽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

或許有人會說,六首狀元還有一個清朝的錢棨,此人也是六場考試均爲第一。但要注意的是,錢棨並非連續考中六首,他曾經考了幾次童試,但都落榜。直到乾隆三十一年,他才考中秀才。之後參加鄉試,他又接連失利六次,直到乾隆四十四年,才考中解元,當時已經47歲了。然而黃觀的六個第一,是一氣呵成,中途並未經歷過落榜,他考中狀元的時候才28歲。所以說,黃觀是我國曆史上,唯一“連中六元”的人。

黃觀考中狀元后,被授爲翰林院修撰(狀元一般直接授此職位,榜眼和探花爲翰林院編修),深得朱元璋賞識,沒多久便升到正三品(禮部右侍郎)的官職。建文帝即位後,黃觀任右侍中。黃觀十分看不慣朱棣,認爲他對皇帝無禮,甚至曾經當衆斥責過他。在靖難之役中,黃觀也積極效忠建文帝,一心想平定朱棣。也正因爲如此,朱棣對黃觀恨之入骨,將他列在“奸黨”的名單中。

建文四年,朱棣成功進入南京,此時的黃觀還在長江上游督促軍事。當他聽到燕王已即位,建文帝已喪生火海之後,便知道大勢已去。他知道朱棣不會放過他,而他也不願受辱,更不願爲朱棣效力,於是選擇投江自盡。黃觀死後,朱棣誅滅其九族,就連他的好友都全部收監,並削去了他的狀元稱號。直到萬曆二十四年,黃觀才沉冤得雪,朝廷爲其補諡“文貞”。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他,在翠屏山爲他建了衣冠冢。在他故居貴池上清溪建了“黃公祠”,在縣城建了“狀元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