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明朝史書是怎麼寫朱元璋身世的? 朱元璋身世之謎

明朝史書是怎麼寫朱元璋身世的? 朱元璋身世之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身世之謎: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爲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明史·本紀第一 ·太祖一》

  在明代徐禎卿的《翦勝野聞》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這樣記載的: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其地就在現在江蘇省南京市境內,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爲生。

按照記載,朱元璋五世祖叫朱仲八,娶陳氏,生了三個男孩。老大叫朱六二,老二叫朱十二,最小的叫朱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即四世祖。其後,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有二子,長子朱四五,老二朱四九。這個朱四九就是朱元璋的曾祖。再往後,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共四人。這個朱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到朱初一這一輩,他娶了王氏,生子二人,名字分別爲五一、五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親。

元朝初年,朱家在金陵句容,屬於淘金戶籍,按規定應該爲官府淘金納稅。但當地並不出產黃金,朱家要到別處買金向官府交納賦稅。朱初一爲官府賦役所困,便捨棄田廬,帶着兩個孩子遷到泗州盱眙縣,就是現在江蘇省淮河岸邊的盱眙縣。朱初一在盱眙曾經置田置產,但朱初一死後家境日益敗落,竟至無法爲生。朱五一、朱五四兄弟二人就流落到五河,不久,五一帶着全家遷到濠州鍾離縣東鄉(今安徽省鳳陽縣境內)落戶;五四一家則流落到靈璧、虹縣,後來也追隨五一到了鍾離東鄉。朱五一娶劉氏,在盱眙生有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五四娶陳氏,在盱眙生有朱重四和一女。到了鍾離後,朱五一又生了朱重五,朱五四在靈璧又生了朱重六,在虹縣生了朱重七和一個女兒。朱五四遷往鍾離之東鄉後,又生了一個兒子,按排行叫做朱重八,這就是朱元璋,其時在天曆元年九月十八日,按照公曆推算,是公元1328年10月21日。窮人家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地出生,添丁進口只會使生計更困難。可以想象,當時朱元璋的出生不會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太多喜悅,但是,因爲後來成了皇帝,朱元璋本來平淡無奇的出身卻由後人附會出許多靈異來——

一本叫做《天潢玉牒》的書是這樣講的:在朱元璋還沒出生時,有一天,朱元璋的母親陳氏在麥場坐着,這時候從西北方向來了一個道士,長着長鬍子,頭戴簪冠,身穿紅服,手拿象簡。道士坐在麥場中,用象簡在手中撥弄白丸。陳氏好奇地問道:“這是什麼東西?”道人回答說:“這是大丹。你若要,給你一粒。” 陳氏用手接過大丹,一不留神,竟然情不自禁地把它吞了下去。她吞下大丹後,那個道士卻忽然不見了。不久,陳氏就生了一個男孩,就是朱元璋。傳說朱元璋出生的時候,自東南飄來一股白氣,貫穿房屋,奇特的香味瀰漫在整個屋子裏,歷經一夜都沒有散去。

明朝史書是怎麼寫朱元璋身世的? 朱元璋身世之謎

另一本叫做《龍興慈記》的書上說:朱元璋誕生時,本來位於路西的二郎神廟竟然搬了家,搬到路東數十步之外靠近河邊的地方。於是,他母親就抱了新生兒到河中洗澡。這時,水中忽然漂來了一方紅羅,他母親就拿這方紅羅做了嬰兒的襁褓。後來,那漂來紅羅的地方就被叫做“紅羅障”。這本書上還附會說:朱元璋誕生時,屋上紅光燭天,於皇寺(後改稱皇覺寺)僧人遠遠地望見了,都驚疑是發生了火災。第二天早晨一打聽,才知道是有一個孩子出生了

朱家在朱元璋出生後十年,又遷到了鍾離之西鄉,後又遷到太平鄉縣孤莊村。關於朱元璋少年時的事兒,也有一些逸聞:朱元璋小時候跟許多窮人家的孩子一樣,靠替人放牛過活。有一次,嘴實在太饞了,就把東家的牛犢給殺了,然後大夥兒一起把小牛煮熟吃了。吃完以後怎麼辦呢,朱元璋想了個辦法:他把吃剩的牛尾巴插進地裏,騙東家說:“地開裂了,小牛陷進去了!”東家跑過去拽住牛尾巴,結果牛尾巴真的往地裏鑽了,東家見狀,無可奈何地相信了朱元璋的話,沒讓他賠償牛犢。

朱元璋跟放牛的小夥伴們在一起的時候,常常玩拜皇帝的遊戲。他們拿車輻板做皇冠,拿破的木板做笏,拿籃子做龍椅。然後,大夥兒輪流做“皇帝”,坐上“龍椅”的人接受其他人的“朝拜”。不過,奇怪的是,當其他人坐上籃子的時候,都坐不穩,沒幾下就摔下來了,而朱元璋坐上去的時候卻穩穩當當的。大夥兒見狀,就服了朱元璋,就一起拿着“笏”參拜他。從此以後,朱元璋在放牛娃中儼然成了小首領。雖然這些傳說不免有附會或神化的地方,但還是可以看出朱元璋小時候要比一般孩子聰明、頑皮。

朱五四夫妻,對這個叫重八的小兒子寄託了很大的希望,但望子成龍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如果他將來能夠治點產業,過上吃得飽、穿得暖的小康生活,他們也就心滿意足了。朱元璋的母親曾經對丈夫說:“人家說我們家要出貴人。現在看來,我們家其他兒子混得都不怎麼樣,沒什麼產業,難道所謂的貴人,會是重八?”

對於一個封建皇帝來說,難能可貴的是朱元璋並不想掩飾他卑微的身世,他在《御製皇陵碑》中關於自己身世的坦白敘述正顯現了他的胸襟,而這也是他留給子孫最寶貴的財富。儘管朱元璋的子孫中出了很多不肖之人,明朝國祚還是延續了二百七十七年。至於其中的原因,我們不難從朱元璋當年的敘述中找到蛛絲馬跡。

中國人崇拜祖先,重視家世,喜歡把祖先的榮耀當作自己的榮耀,喜歡從祖先輝煌的歷史中尋找成功的原因。因此,中國人有修家譜的傳統,而且喜歡在家譜中把自己的家族歷史說得很久遠、很輝煌。歷史上,許多血統並不高貴的皇帝在獲得天下以後,也常常要拉一個顯赫的古人作爲自己的祖宗——隋文帝獲取皇位後,拉來漢代太尉楊震做祖宗;唐高祖定鼎後,把自己的李姓扯到了春秋時的老子身上。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也要追憶自己的祖上,同時不少人也對這個名不見經傳、無根無據的人的家世產生了興趣。他們從情感上主觀地認爲,朱元璋一定有一個了不起的先祖。於是,有人揣摩朱元璋的心理,一定要爲朱元璋找一個了不起的先祖,以示其出身高貴。他們找來找去,七拐八拐地找到了南宋大儒朱熹。

朱熹是徽州(今江西婺源)婺源人,按照那時候的地域劃分,與朱元璋算是大同鄉了。他在南宋歷事四朝,曾任祕閣修撰,著有《四書集註》——有這樣的大學問家兼高官作爲祖上,朱氏家族就很有面子了。但是,朱元璋對此很不以爲然,他不願意借別人來榮耀自己,也用不着找一個古代名人來給自己臉上貼金,他要把自己赤貧的身世原原本本地告訴世人和子孫,這顯示了他超乎常人的自信心和博大的胸襟。

明朝史書是怎麼寫朱元璋身世的? 朱元璋身世之謎 第2張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命令儒臣們著文詳細記錄他的身世和經歷,但儒臣們總不願直接寫朱元璋當年艱難窘迫的處境,不免筆下留有餘地,或稍稍加以潤飾。不過,朱元璋對這些稍事粉飾的文字並不滿意,於是就乾脆自己動筆來書寫自家的歷史——其實,也只有他自己才能把當年那些真實的感受準確地寫出來,他的貧窮家世和早年的艱苦經歷一再在他的文章中出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寫的《御製皇陵碑》,這塊石碑現在就立在安徽鳳陽的朱氏祖墳前,碑文寫道:

予時秉纜窺形,但見蒼顏皓首,忽思往事之艱辛。況皇陵碑記,皆儒臣粉飾之文,不足爲後世子孫戒,特述艱難,以明昌運,俾世代見之。

他說,我常常照鏡子,只見自己面貌也老了,頭髮也白了,忽然想起了往年的艱難困苦。以前寫的皇陵碑文,都是儒臣們粉飾的文字,不足以給子孫留下鑑誡。所以我要特意記述艱難的身世,讓後人明白我們家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昌盛的,我的奮鬥史,要讓世世代代都能見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