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項羽穩佔上風,敗給劉邦是因爲什麼?

項羽穩佔上風,敗給劉邦是因爲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項羽穩佔上風,敗給劉邦是因爲什麼?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楚漢爭霸作爲我國歷史上一段重要的時期,至今仍廣爲流傳。劉邦以市井小民的身份,最終逆襲成爲皇帝,開闢了漢朝的基業,對後世的國人仍有着深遠的影響。

而楚漢爭霸的另一位主角項羽,也是一位重量級人物。其勇猛剛毅的性格和最後烏江自刎的落寞,也始終是舞臺上經常展現的內容。他與劉邦的反差更是充滿了戲劇性的衝突。

項羽穩佔上風,敗給劉邦是因爲什麼?

正所謂“成王敗寇”,仔細分析其實不難發現,項羽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被劉邦一舉擊潰,從他在推翻秦朝時就已初見端倪。

霸王項羽

在推翻大秦的統治之後,根據封地的不同,各起義軍首領都獲得了相應的王位。劉邦被封在漢地,因此被稱爲漢王。這也是劉邦在統一天下後將王朝定名爲漢的原因。

而作爲起義軍的首腦,項羽的名號則要更加響亮,以求能夠威懾諸王,因此他以春秋時期的五位霸主爲參考,號稱霸王,以彰顯自己的地位。這一稱號其實也是項羽性格的一種體現。

從他率軍作戰時的狀態就不難看出,項羽勇猛頑強,而且天生力大無窮,每次戰鬥都是身先士卒,因此贏得了江東子弟的愛戴。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項羽率領的就是不折不扣的父子兵。

正是由於這種血緣的羈絆,使得項羽的部隊在戰場上能夠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在面對章邯的大軍時,只有這樣的部隊才能做到破釜沉舟,也只有項羽這樣的血性男兒才能將他們凝聚在一起。

然而性格從來都是一柄雙刃劍,任何性格都具有兩面性。項羽的勇猛果敢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但一旦離開戰場,就表現爲魯莽。項羽在諸多方面,都表現得頭腦極其簡單,行動快過思考。

在他推翻秦朝統治之後所做的三件事上,便可以看出,項羽是位天才的將領,但卻是低能的皇帝。

無辜的子嬰

在見到大勢已去之後,趙高殺死了秦二世胡亥,改立子嬰爲皇帝。而子嬰溫文爾雅,並且正直無私,宅心仁厚,趙高認爲深得民心的子嬰能夠化解這場危機。

但是讓他沒有料到的是,子嬰登基僅五天,便將其處死。這也許就是最典型的自掘墳墓。

除掉趙高,可以看到子嬰並非懦弱無能的王孫公子,這樣的魄力實屬難得。同時也反應出子嬰的果敢和威望。要知道,當時的秦朝已遍佈趙高的黨羽,要做到這一步十分不容易。

然而子嬰登基的時候已經爲時已晚,即便他有再強的能力也無力迴天。因此當劉邦的軍隊進駐咸陽時,子嬰立刻率領百官投降,以求劉邦能放過城中的百姓。

而劉邦則十分爽快地一口答應,並在之後的接觸中與子嬰建立了良好的感情。但此時的他們都忘記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項羽還沒答應,而劉邦根本無力與項羽抗衡。

於是在張良的提醒下,本已進駐咸陽的劉邦從城中退了出來,以求得項羽的原諒。之後便有了鴻門宴的典故。

而劉邦最終從鴻門宴逃了出來,但子嬰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對秦朝的極度仇恨,讓項羽最終將子嬰處以腰斬。如此簡單粗暴地將一位並未犯錯且有威望的投降皇帝處死,即便是起義軍也難免覺得過於殘忍。

但這在項羽看來根本不足以考慮。身爲霸王的他無須考慮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只要是霸王的決定,其他各王就只能服從。這便是項羽的處事原則。

恢復舊制

在項羽的心中,秦始皇建立的龐大帝國是臃腫而醜陋的,秦始皇的所作所爲實在是糟糕透頂。因此在見到秦始皇巡遊的車隊時,項羽對其嗤之以鼻地評價道:“此人可取而代之!”

而劉邦在見到同樣的場景時,卻由衷地發出了一聲感嘆:“大丈夫生當如此也!”這便是劉邦和項羽最大的區別,也是二人結局完全不同的原因。

在劉邦的眼中,秦始皇的做法是對的,這樣的排場也是他在取得成就後應該享受的。而項羽卻認爲應該取代秦始皇,去糾正他犯下的錯誤。對於歷史趨勢的理解,劉邦要比項羽通透得多。

因此在項羽奪取天下之後,將秦始皇好不容易統一的天下重新劃分爲大大小小的國家,並大行分封,讓一切都重歸於之前的樣子,並且各國的政策也恢復到各國自制時的狀態。

這一做法無疑是妄圖歷史能夠倒退。人們雖然苦於暴秦的統治,但經過多年的磨合,人們漸漸也體會到了一些統一帶來的便利。比如文字再也不像之前那樣混亂,度量關係也不需要再進行換算。

這種便利無疑是人們需要的。而項羽輕易地便要將其打破,即便人們能夠感受到的便利也要被剝奪,這樣草率的決定實在不應該是位高權重的人應有的表現。

火燒咸陽

如果說前兩件事是出於對暴秦的憎惡,那麼項羽做的第三件事就實在讓人無法理解了。這件事便是火燒咸陽。

俗話說“羅馬非一日建成”,咸陽同樣也是秦國一代代君王努力奮鬥的心血。對於美的東西,人們普遍都會有一種認同感,這種認同感讓人們會對其倍加珍惜。只要不是出於癲狂狀態,人們就不會進行破壞。

因此當劉邦在見到咸陽的繁華時,徹底忘記了項羽的存在,即便在被提醒之後也是戀戀不捨地退居灞上。

而當項羽來到咸陽時,這座帝王之都卻完全沒能打動他,一把火便將繁華的城市付之一炬,根本不考慮會造成多大的損失,更不考慮這樣的舉動將產生多麼惡劣的影響。

也許在項羽的心目中,只有自己纔是最值得珍惜的,其他的全部一文不值。

結語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項羽的性格成就了他的豐功偉績,同樣也讓他最後慘死江邊。

項羽對秦朝的怨念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使得他眼中一切與之有關的東西都應該毀掉。然而如果項羽不是這種暴躁傲慢的性格,也許在破壞之前會稍微考慮一下是否妥當。

但正是由於這種性格,讓他敢想敢幹,不計任何後果。也正是這樣的做法,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效果,導致最終被劉邦打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