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大臣對侯景叛亂示警,蕭衍爲什麼還姑息縱容?

大臣對侯景叛亂示警,蕭衍爲什麼還姑息縱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臣對侯景叛亂示警,蕭衍爲什麼還姑息縱容?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侯景先叛魏後叛樑,對南北朝三國的局勢引發了巨大的震動,也使得南朝從此一蹶不振,走上了下坡路。侯景的叛亂對東魏造成的損害還能夠勉強承受,但對南樑的損害卻是近似於滅國的。侯景的叛亂將整個南樑的門閥士族和朝廷軍隊捲入其中,陷入了國家大亂的境地,甚至於臉都城建康和蕭衍的皇宮都淪陷了。這樣毀滅性的打擊是南樑難以承受的,以助於侯景敗亡之後不久,南樑也走到了歷史的盡頭。可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侯景叛亂前南樑從地方到朝廷的官員屢次向梁武帝蕭衍示警,可蕭衍卻置之不顧,反倒姑息縱容,以至於釀成大禍。

蕭衍對於侯景即將發動叛亂的示警沒有放在心上,而且還支持朝廷給侯景輸送大量的軍用物資,這讓讀歷史的人感到難以理解。很多史書上說是因爲蕭衍年紀太大,以至於昏庸無能,被侯景的假象所迷惑,所以才鑄成大錯,最後自己也餓死在皇宮之中。也有的人認爲蕭衍太過自信,認爲侯景幾千人馬翻不起浪花,卻忽略了南樑軍隊的腐敗和懦弱,最終無法阻止侯景的軍隊。還有一種說法是蕭衍寵信奸佞朱異等,而朱異等人又收了侯景的賄賂,才讓蕭衍做出了錯誤的決策。從史書上看這些說法似有道理,其實沒有抓住中心要點。

那些人說蕭衍昏庸無能的,怕不是忘了蕭衍是如何起家的。他能後在南齊末年的混戰中脫引而出,貢獻建康城,廢殺蕭寶卷,這可不是普通的將領能做到的。即便是北魏雄才大略的孝文帝拓跋宏,對於蕭衍的軍事和政治能力也是稱讚有佳。在侯景叛亂之時雖然蕭衍已經老到八十多歲了,但仍舊控制者諾大的朝廷,全國政務還掌握在他手中,怎麼能說是昏庸無能?在南樑激烈的門閥士族和寒門素庶族爭奪權力的過程中,蕭衍能憑一己之力壓住,可見其遠不是昏庸無能的狀態。這樣厲害的皇帝,又怎麼可能被朱異等人所矇蔽?

大臣對侯景叛亂示警,蕭衍爲什麼還姑息縱容?

至於說蕭衍盲目自信,忽略了侯景軍隊的強大和南樑軍隊的腐敗,這完全是人云亦云的說法。南樑承平已久,其軍隊戰力與開國時期不能相提並論,這是客觀事實,但要說面對侯景不堪一擊就是胡說八道了。侯景軍隊本身並不強,逃到南樑時只有八百人,經過準備出兵建康時也只有八千人。這點人數相對於數十萬的南樑軍隊來說是杯水車薪,就算大不過,拖也能把侯景拖死。實際上從侯景叛亂的過程來看,南樑的軍隊根本不是打不過,而是出工不出力。這不是戰鬥力的問題,而是南樑軍政內訌,各方勤王軍隊故意放水的結果。

分析當時侯景之亂所處的歷史背景來看,這場叛亂完全是蕭衍故意縱容而發生的,他的這種操作也是有着自己特殊的政治意圖的。在蕭衍建立南樑的初年,是得到了各方門閥士族的支持,才登上了皇位建國。但是建國後他一方面任用門閥士族的官員瓜分朝廷權力,另一方面卻大肆啓用寒門庶族的將領掌控軍隊,比如名將陳慶之等人,這使得雙方處於政治上互相制衡的格局。可隨着國力的發展,門閥士族越來越強,所以蕭衍又大肆推崇佛教,給予佛教超規格的待遇,以此來分化瓦解門閥士族集團對國家政權的壟斷。

蕭衍是玩權謀之術的高手,他通過寒門庶族和佛教制衡門閥士族,使得門閥士族無法獨霸朝廷大權,讓他的皇權得以穩固。這種穩固的狀態持續了幾十年,也讓南樑進入發展的黃金期,國力壓過了內亂頻繁的北魏。可是這種平衡狀態在昭明太子蕭統去世後被打破了,也就爲南樑的亂局埋下了隱患。

蕭統是蕭衍的長子,雖然是嬪妃所生,卻被立爲太子幾十年,是蕭衍治國理政最爲重要的幫手。在治國的態度上,蕭統善於平衡各方的勢力,不論是門閥士族還是寒門庶族都很支持他。而且蕭統在宗教信仰上非常支持蕭衍,使蕭衍利用佛教分化門閥士族的政策得以實行,南樑才長治久安。

蕭統去世後,本來應該是他的嫡長子南徐州刺史蕭歡當儲君的。但蕭衍考慮到蕭歡年幼,而他自己又已經年老,怕自己去世後蕭歡無法控制朝廷大局,便改立了蕭統的弟弟蕭綱爲太子。蕭綱與蕭統不同,他在政治派系和宗教傾向性上都與蕭衍有很大的差別。蕭衍信奉佛教,而蕭綱則喜歡玄學,常常找喜歡玄學的門閥士族一切談天說地。蕭綱身邊也聚集了大量的門閥士族官員,與蕭衍所執行的門閥士族和寒門庶族制衡的策略相背離。因此蕭綱上臺後門閥士族的勢力大增,傾向於門閥士族的蕭氏宗族子弟也權力大增。

對於這樣的政治格局的改變,蕭衍是非常不滿的,但又不能激烈處置。一方面是因爲他年紀太大,如果突然病逝,會引發國家動盪,另一方面是門閥士族勢力極大,又有太子蕭綱當後臺,他不得不慎重對待。在這種背景下東魏發生了侯景叛亂的事情,而侯景也向蕭衍送來降表。於是蕭衍派貞陽王蕭淵明率領十萬大軍背上接應侯景,順便奪取東魏北豫州的土地。可惜蕭淵明打仗是草包,被高澄派出的慕容紹宗打得全軍覆沒,還被抓了俘虜。侯景自己也是倉皇難逃,到跑到南樑的壽陽時僅剩八百人。

當時很多官員都上書蕭衍,讓他不要收留侯景,以免被東魏方面找到出兵南下的藉口,唯獨奸佞朱異表示反對,支持蕭衍收留侯景。很多人據此認爲蕭衍被你朱異所矇蔽,實際上朱異只不過代蕭衍說話而已。蕭衍收留侯景也是有着充足理由的,主要還是從政治上考慮。當時門閥士族和蕭綱的勢力龐大,朝廷制衡的局面出現偏移看,必須要有反對門閥士族的力量出現。而以陳慶之爲代表的寒門庶族將領相繼去世買,這讓軍隊的控制權也偏移到門閥士族手中。蕭衍收留侯景,就是希望他作爲南逃的北方將領,與南方門閥士族爭奪軍隊和政治權利。

蕭衍的這種操作在晚年是非常普遍的,也因此招納了不少從北魏和東魏叛逃到南方的將領。比如大將羊侃、王神念,氐族名將楊大眼的兒子楊華,北魏宗室元法僧、元樹、元顯達等人。這些北方將領在南方沒有根基,只能依靠於蕭衍的支持,所以成了他控制朝廷和軍隊的幫手。侯景在個人能力上遠超上述人等,自然更爲蕭衍看重。借侯景在軍事上的力量壓制軍隊中的門閥士族勢力,這是蕭衍的真實目的。所以在各地官員紛紛上報侯景即將發動叛亂時,蕭衍不但沒有先下手爲強,還以支持侯景北上討伐東魏爲由,送上大量軍用物資。

很多人認爲蕭衍被矇蔽了,其實蕭衍對侯景的打算也是很明白的。他送給侯景大量軍用物資,使得侯景的軍隊迅速壯大到八千人,足以起兵南下攻打建康。但在他心裏這八千人是打不垮南樑的,但卻能給門閥士族製造不少麻煩,有利於他控制和改變朝廷中門閥士族獨大的政治局勢。事實上這個判斷並沒錯,即便後來侯景擁有了十萬大軍,卻也被王僧辯和陳霸先滅掉,這區區八千軍隊算啥?但是蕭衍忽略了一件事情,門閥士族爲了爭奪國家權力和資源是無所不用其極的,甚至不惜主動出賣南樑首都建康。

侯景起兵叛亂的理由是朱異等奸佞矇蔽蕭衍,這個理由將矛頭對準了朝廷中的傾向於蕭衍的大臣。而這些大臣正好是門閥士族的對頭,門閥士族自然在抵抗侯景入侵的事情上放水。很多官員面對侯景大軍不戰而降,甚至當了帶路黨,指引侯景繞過朝廷圍剿的軍隊,直接順江而下攻打建康。這實際上是門閥士族在利用侯景軍隊,清除軍隊中寒門庶族出身的將領,想要逼蕭衍就範。蕭衍發出勤王詔令後,來自各地的軍隊都是出工不出力。這裏面既有門閥士族將領率領的,也有蕭氏宗室的,他們都作壁上觀,目的是借侯景之手威逼蕭衍。

更過分的是,蕭衍的侄子蕭正德因爭奪太子位失敗的仇怨與侯景勾結,讓侯景很容易的就攻破了建康外城,使得蕭衍陷入了困守皇城的危局。而蕭衍委託抵抗侯景的太子蕭綱又和門閥士族是一丘之貉,在很多方面出工不出力,這使得局勢變得非常艱難。若不是老將羊侃全力抵抗,建康的皇城都會迅速陷落。後來羊侃病逝,被門閥士族控制的軍隊乾脆一鬨而散,於是建康完全落入了侯景的手中。因此從這些歷史記載的細節看,侯景之亂之所以鬧得不可控制,其實就是南樑內部鬥爭互相勾心鬥角所造成的。

蕭衍姑息縱容侯景,其目的是爲了借侯景之力消耗門閥士族的力量,有利於他控制軍政大權,將朝廷格局恢復到平衡狀態。所以他纔對門閥士族多次的告警聽之任之,任由侯景坐大形成威脅。他相信侯景的軍事能力一定能給門閥士族形成困擾,有利於他政治上打壓門閥士族勢力。而尾大不掉的門閥士族則更無恥,寧願背上出賣國家的罵名,也要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在圍剿侯景上出工不出力,致使侯景徹底在建康坐大,控制了南樑朝廷和十萬大軍。於是在這種內鬥中,侯景之亂終於失控,蕭衍困死宮城,南朝門閥士族也幾乎被侯景連根拔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