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侯景之亂後,蕭繹爲什麼會在江陵稱帝?

侯景之亂後,蕭繹爲什麼會在江陵稱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侯景之亂後,蕭繹爲什麼會在江陵稱帝?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侯景之亂幾乎摧毀了整個南樑,而平定這場亂局的湘東王蕭繹在歷史上也留下了罵名。正是由於他擁兵自重且都留不前,才縱容侯景對國家造成了如此大的損害。在這場亂局之中,他以勤王的名義起兵,卻不是爲了營救被困建康的蕭衍和蕭綱,而是爲了爭奪皇權。他在戰爭上陽奉陰違,坐視侯景圍攻建康皇城,只是爲了兄弟蕭綸等人爭奪皇位。直到蕭衍和蕭綱死後,蕭繹纔再次起兵東進與侯景展開激烈戰爭,最終平定了這場亂局。可蕭繹在自立爲稱帝后,卻不搬入首都建康,而繼續留在封地江陵。這南樑羣臣們議論紛紛,朝局也因此而不穩。

蕭繹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是侯景之亂中起兵勤王的重要南樑宗室王爺之一。在這場遷延日久的戰爭中,蕭繹手下的將領們出了很大的力,爲平定侯景之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他麾下的王僧辯和陳霸先兩人,更是在戰爭中表現得出類拔萃。他們不但擊敗了侯景攻打江陵的十萬大軍,還逆襲奪回南樑首都建康,可以說是平定這場內亂的最大兩位功臣。作爲量大功臣的頂頭上司,蕭繹也稱爲這場亂局平定後的最大受益者。他在江陵自立爲帝,重建了南樑朝廷,讓南樑的國祚得以延續下來。

按照中國古代的規矩,作爲皇帝應該是在首都登基即位的,而且在太廟也有着一系列的登基流程,這樣稱帝才具備合法性。但是蕭繹並沒有如此操作,只是把封地江陵改作陪都,其他所有一切照舊。他這樣的操作也就引起了很多朝廷大臣的猜疑,出現了政局不穩的情況。再加上他自己並不是蕭衍認定的法定繼承人,所以在兄弟之間形成非議,爲他在兄弟相殘中敗亡埋下了隱患。於是有人提出了問題,蕭繹難道不知道首都建康的政治意義麼,爲什麼他不再建康即位登基,白白放過了這個名正言順登基稱帝的機會?

侯景之亂後,蕭繹爲什麼會在江陵稱帝?

分析當時的歷史背景,可以發現蕭繹沒有選在在建康稱帝是多重原因決定的。建康固然有着很重要的政治意義,得到建康後也會贏得門閥士族的支持,但在侯景之亂後卻也存在很大的隱患。由於在侯景之亂中建康受到極大的破壞,在城防和安全上已經不能滿足作爲首都的需求,這是蕭繹不選擇建康作爲南樑朝廷所在地的首要原因之一。經過了侯景、王僧辯等多支軍馬的反覆攻伐,建康這個昔日中華最爲繁華的城市已經破敗不堪。此事的建康別說作爲首都,就是養活普通人都成了問題,又怎麼可能作爲首都存在呢。

建康昔日繁華之時,是南樑門閥士族聚集之地,這裏可以說是繁花似錦,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大城市。可是在侯景之亂中,不僅這座大城市被毀於一旦,而且常住建康的門閥士族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尤其是靠近建康的三吳之地門閥士族,在這次內亂中損失最爲慘重,可以說是家族勢力被侯景連根拔起。在他們受到如此慘重損失之時,蕭繹卻打着勤王的旗號陽奉陰違。他一邊高呼剿滅侯景營救蕭衍和蕭綱扽口號,一邊卻在戰爭中出工不出力,把矛頭對準了自己的兄弟部隊,爲的就是爭權奪利。

蕭繹只是蕭衍的第七子,無論如何也是沒有當皇帝的機會的。雖然說昭明太子蕭統已經去世了,他的長子豫章王蕭歡也早逝,但蕭歡的長子蕭棟的呼聲也在蕭繹之上。而皇太子蕭綱更是蕭衍親自立的,在法定程序上最有繼承權。在他的兄弟之中,蕭衍第六子蕭綸也是勤王的重要統帥之一,以順序而論也比蕭繹更具有繼承權的優勢。所以蕭繹要當皇帝,必須要將上述的阻礙一一拔除。所以對蕭繹而言,快速剿滅侯景平定亂局對他沒什麼好處,反而借侯景之手殺死皇位的競爭者纔是他最想要看到的。

正是由於這種爭奪皇權的考慮,蕭繹纔在剿滅侯景的戰爭中陽奉陰違,讓軍隊出工不出力,致使侯景坐大,建康陷入了亂戰之中。這種亂戰不僅僅給當地的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使得建康的蕭氏宗族、門閥士族損失慘重。後來王僧辯攻破建康,又進行了一輪迫害和屠殺,這讓建康成了人間地獄。

也正是因爲如此,建康的蕭氏宗族、門閥士族、官員軍隊、庶民百姓都是比較仇恨蕭繹的。他們雖然沒有力量反抗蕭繹的統治,但也會讓蕭繹害怕重返建康後受到安全上的威脅。而江陵是蕭繹的封地,也是起兵之地,從安全和民心上更有保障,所以在他看來江陵比建康更適合建立南樑朝廷。

從當時的軍事環境來看,江陵比起建康也更有利於蕭繹軍隊在未來的軍事行動。建康雖然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六朝古都,但在軍事環境上是比較差的。除了長江天險和江南的財富以外,軍事上沒有太多的優勢。尤其是它處於長江的下游,對於順江而下的攻擊處於絕對的弱勢地位,使它直接站在了戰爭的第一線。雖然城防軍隊可以依託長江地利進行防禦,但在總體戰爭形勢上是處於劣勢的。尤其是建康被侯景之亂嚴重破壞,作爲後勤基地的三吳之地被連根拔起的態勢下,建康是絕不可能守住由長江上游發起的進攻的。

與建康相反,江陵所在的荊州卻沒有在侯景之亂中受到太大的傷害。他既有長江中上游的地理優勢,又處於中國古代第二大糧食主產區,可以說是兵精糧足。侯景十萬大軍逆流而上攻打江陵數次,都被蕭繹手下的王僧辯、陳霸先等人擊敗。這其中雖然有着軍隊統帥指揮的因素,但荊州軍的精銳是不可或缺的。在建康已經破爛不堪的情況下,固守荊州是蕭繹的最佳選擇,也是在南樑亂局中佔據優勢的第一選擇。可以說對比江陵和建康兩座大城在當時政治軍事格局中的狀態,選擇江陵作爲重建南樑朝廷之地是沒有問題的。

實際上在平定侯景之亂後,南樑的亂局並沒有終止,而是進入了新的狀態。由於蕭綱被侯景處死,侯景先擁立蕭統的孫子蕭棟爲皇帝,後又將其廢除囚禁,所以蕭氏宗族中繼承權出現混亂,皇位之爭愈演愈烈。王僧辯攻破建康後,蕭繹派心腹朱買臣處死了蕭棟兄弟三人,使得皇位之爭陷入一片混亂。蕭繹的弟弟蕭紀在益州稱帝,逃到西魏的蕭統之子蕭詧也在宇文泰支持下南歸,南樑陷入了新一輪的皇位之爭中。蕭繹雖然在諸王之中實力最強,但在經過平定侯景之亂的損耗後也需要休整,所以根本來不及回都建康。

從軍事發展來看,無論是益州的蕭紀,還是西魏的蕭詧,都處於長江上游,對於江陵是具備一定地理優勢的。蕭繹從江陵出發攻打,還能勉強能應付,可如果遷都到建康,對方的優勢就更大了,等於是白白把荊州的有利地勢扔給了對方。在這種局勢下,蕭繹自然要分輕重緩急,建康的政治意義再重要,也比不上江陵在軍事上的巨大作用。因此蕭繹在政治和軍事上權衡利弊,選擇江陵作爲南樑陪都,並在此重建南樑朝廷是有過深思熟慮的。雖然此人人品極爲卑劣,但不得不說在政治和軍事上還是有獨到之處的。

但是蕭繹與宗族兄弟爭奪皇位掀起的內亂讓南樑大傷元氣,尤其是在平定了益州蕭紀之後,更是使得南樑國力陷入了最低點。在此境況下面臨引狼入室的蕭詧及其帶來的西魏軍隊,疲憊至極的南樑軍隊難以抵抗,最終江陵城破,蕭繹以敗亡而告終。從這個角度看,蕭繹雖然在軍事上做了最佳的選擇,但在政治上卻犯下了不可彌補的錯誤。他的稱帝登基看似勝利了,其實卻讓南樑一步步的走向深淵,國家的失敗也成了他最大的失敗。由此看來,當政治上陷入最大失敗的時候,以圖在軍事上挽回便成了極大的奢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