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盤點明朝十楊,每一位都是朝廷的棟樑之臣

盤點明朝十楊,每一位都是朝廷的棟樑之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十六位,自古以來就是比較常見的姓氏。在明朝歷史上有很多姓楊的厲害人物,他們有文有武,歷經幾百年,在明朝的歷史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今天就來談談明朝歷史上十個“楊姓”歷史人物。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楊(楊榮,楊溥,楊士奇)

三楊,指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均歷仕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都是四朝元老,先後位至臺閣重臣,正統時加大學士銜輔政,人稱“三楊”。

明人焦竑《玉堂叢語》卷七中有言:“正統間,文貞(楊士奇)爲西楊,文敏(楊榮)爲東楊,因居第別之。文定(楊溥)郡望,每書南郡,世遂稱南楊。西楊有相才,東楊有相業,南楊有相度。故論我朝賢相,必曰三楊。”

盤點明朝十楊,每一位都是朝廷的棟樑之臣

在三楊影響下宣宗頗能勤政愛民、信用賢良,內閣陣容強大而高效,配合默契。洪熙與宣德的11年間,在內政上極可稱道,天下清平,是爲仁宣盛世。三楊在明朝早期享有頗高聲譽,他們三人也是各有才能,輔佐幾位君主創造相對太平的盛世。

楊繼盛

要說明朝第一硬漢,非楊繼盛莫屬。楊繼盛爲人正直,敢於直諫,是一個直臣。然而當時是大奸臣嚴嵩當政,他看不慣嚴黨的所作所爲。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遭到嚴黨的誣陷下獄。在獄中他受盡折磨,被打得遍體鱗傷。

在獄中,楊繼盛創傷發作,於半夜甦醒過來,摔碎瓷碗,用手拿碎片割腐肉。肉被割盡,筋掛膜,他又用手截去。爲他持燈的獄卒顫抖欲墜,楊繼盛卻意氣自如。當年關公刮骨療傷還是用了麻沸散,楊繼盛什麼都沒有用,只是用自己的毅力壓制着疼痛。

他就是要用死諫的方式來搞垮嚴黨,可是他低估了嚴黨的實力,最終被斬首棄屍。硬漢之風莫過於此。

楊漣

楊漣本是一個知縣,因爲政績突出,做到了全國第一,最後入朝做兵科給事中,在神宗最後時刻,楊漣力主太子朱常洛進宮服侍神宗,這才讓權力交接沒有出現意外。光宗即位後,他極力反對鄭貴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時,楊漣上疏力陳其過失,光宗看他是一個敢言直諫之臣就讓他作爲顧命大臣。李選侍在光宗逝世後,想要挾太子朱由校把持朝政。楊漣說服朝臣,挺身而出,闖進乾清宮,擁熹宗即位,並逼李選侍移出乾清宮,安定朝局。

天啓五年(1625年),因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被誣陷受賄二萬兩,歷經拷打,慘死獄中。

楊博

楊博早年跟隨翟鑾巡視九邊時便受賞識,之後在兵部受到張瓚、毛伯溫兩位兵部尚書的器重。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任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時,興屯田、修水渠、築屯堡,使百姓安居樂業,境內肅然。

後任兵部左侍郎,經略薊州、保定軍務,兩次擊退蒙古首領把都兒和打來孫的進攻,累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

盤點明朝十楊,每一位都是朝廷的棟樑之臣 第2張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受命總督宣府、大同和山西軍務,造偏箱、修守備,屢受嘉獎。後調任薊遼總督,回朝任兵部尚書、少保。深受明世宗倚重,視爲左右手。又改任吏部尚書。

楊博魁梧豐壯,遇事能安閒處置,有膽識、有度量。出入朝廷四十多年,始終以兵事著稱。

嚴世藩說過當時有三個人最厲害,嚴世藩自己,楊博,陸炳。其中之一就有楊博,楊博對軍事很癡迷,爲官不參與黨爭,一心研究兵法。

楊廷和

楊廷和是一個天才,十二歲時鄉試中舉,1507年入閣,歷經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官至首輔。後來因爲“大禮議”事件與世宗意不合,被削職爲民。他鬧了三朝,也證明他是個厲害人物。

楊慎

楊慎是楊廷和的兒子,楊廷和被削職爲民之後,他不理解父親,繼續在朝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於雲南永昌衛。之後因對仕途的無望,於是專心著書,楊慎在雲南的三十年,博覽羣書。後人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楊慎爲第一。

他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其詩沉酣六朝,攬採晚唐,創爲淵博靡麗之詞,造詣深厚,獨立於當時風氣之外。著作達四百餘種,後世稱他爲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楊一清

雲南唯一一位官至宰相(明代沒有宰相,首輔)級別的官員,楊一清少年時代被稱爲“神童”,14歲參加鄉試,被推薦爲翰林秀才;明憲宗命內閣選派老師教他;成化八年(1472年),楊一清中壬辰科進士,授中書舍人,曾任陝西按察副使兼督學。楊一清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爲官五十餘年,官至內閣首輔,號稱“出將入相,文德武功”,才華與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楊嗣昌

明朝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楊嗣昌中進士,步入仕途,歷任南京國子監博士、戶部郎中、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等職。

崇禎十年(1638年),楊嗣昌任兵部尚書,用“四正六隅”、“十面之網”之策鎮壓農民起義軍,薦熊文燦總理六省軍務。崇禎十四年(1642年),熊文燦失職,楊嗣昌親自出京督師,被張獻忠以走制敵戰術牽制,疲於奔命。當時楊嗣昌已重病,聽聞襄王朱翊銘被殺,因自感有愧於崇禎帝的信賴懼罪自盡而死。

他是明末爲數不多的統帥。

明朝這些“楊"家人,各有才用,能文能武,是明朝的棟樑之才,明史有他們更加精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