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人生四大喜事,最後一件事“金榜題名”可以排在首位。所謂金榜題名就是指考中進士,因爲金榜是科舉最後一道關卡“殿試”揭曉答案的皇榜,榮登進士,通常就意味着前途無量。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

進士的前三名,一是狀元,二是榜眼,三是探花。民間戲劇中常有古代男主角高中狀元的故事,讓人以爲在古代考個狀元很容易,這真是天大的誤會。考狀元的難度,絕不亞於翻越蜀道,因爲狀元是從進士裏面產生的,而考中進士,已經是無數人花一輩子也沒達成的夢想。

而且,科舉考試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來,要做狀元先中進士,要中進士先做貢士,要做貢士先成舉人,要成舉人先當秀才。這和現代人先小學、再初中、再高中、在大學、甚至達到更高學歷的過程非常相似,那麼,在古代是初級選手的“秀才”,相當於現代什麼學歷呢?

答案可能有點意想不到。首先我們捋一捋,秀才究竟是怎麼煉成的。根據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想做秀才也得先打下基礎,十年寒窗苦讀不必多說,這些人讀書就是爲了參加科舉,他們讀了足夠的書後,第一步並非直接變身秀才,而是先從“童生”、也稱“孺子”做起。

所謂“童生”,指的是還沒有考取生員(秀才)資格的讀書人,跟年齡無關,哪怕你活到了70歲,只要還沒考中秀才,照樣是“童生”。童生是從縣試、府試兩場考覈裏產生的,是廣大學子們獲得的最小號名頭,也是將來參加秀才考試——院試的資格證書。

拿着這張通行證,童生們就可以參加院試了。院試是各省學政(學道)主持的考試,因爲學政還有個名字叫提督學院,所以才取了這麼個稱呼。大家參加院試的時候,必須先報名,然後填寫自己的履歷,再由當地廩生(先前名列一等的吃官糧秀才)作保,證明你身家清白。

入場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帖詩、還有默寫一些聖賢典籍。別小看了這些科目,它包含的內容絕對超出你的想象,各種典籍加起來可以組成一箇中型書庫,也就是說,想考中秀才的人,首先必須熟讀四書五經,背下無數經史子集,並且能根據這些內容自由發揮。

書上的知識,隨便摘取一句,就要能寫出一篇符合時代需求的文章(命題作文),如果我們現在看不懂高考作文題目,那穿越到古代,沒有龐大的知識系統積累,也一定看不懂院試的作文題目。而且,參加院試的人數很多,院試每3年考2次,分初試、複試兩場。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 第2張

且不說那時候大大小小的縣有多少,光是前幾場、前十幾場、前幾十場沒能考中秀才的“老童生”來湊熱鬧,就足夠讓人數充盈了。秀才的錄取機率在10%左右,比現代一本的錄取率還要低!考中秀才,在古代幾乎只等同於考中了現代博士,顛覆認知!你說讀書重要不?不好好讀書,還不如古代一落第秀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