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崇禎不遷都到南京,背後到底有什麼顧慮?

崇禎不遷都到南京,背後到底有什麼顧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存在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令人不解的是,崇禎皇帝爲什麼沒有像北宋當年一樣選擇南渡呢?是他沒有機會嗎?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崇禎不遷都到南京,背後到底有什麼顧慮?

明成祖朱棣在遷都北京之後,南京的一套行政機構並沒有被撤銷,一直到崇禎時期,這套班底都還是齊整的,也就是說,如果當時選擇南渡,在南京馬上就可以開始辦公了。我們再看當時的形勢:大順軍是從陝西打過來攻入京城的,在當時的中部跟東南部地區,其實是沒有什麼戰亂的,而且在南方還有勤王的軍隊,所以如果朝廷南渡,軍事上的條件也是允許的,那麼,在這樣的條件下,崇禎和他的朝廷爲什麼就沒有選擇南渡呢?有人說是因爲什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其實大明是沒有這個訓誡的,不過是後來者根據崇禎殉國這件事杜撰的罷了,真實的原因跟崇禎皇帝以及當時的大臣們是分不開的。

其實,崇禎並不想自殺殉國,他其實是非常想南渡的,但是這個主張卻不能由他自己提出來,否則的話他就真的成了丟棄祖宗基業的罪人了。所以最好是由大臣們提出來,然後自己再批准,於是他數次暗示內閣首輔魏藻德,但是這魏藻德卻支支吾吾,沒有提出這個建議。爲什麼呢?是他不明白皇帝的意思嗎?其實不是。崇禎是個疑心很重的人,據說他在十年間內閣首輔就換了幾十人,下面已經沒有人可以信任了,魏藻德心裏明白,今天自己向皇帝提出這個建議,他日到了南京恐怕皇帝就要拿自己開刀了,所以這南遷之事最終也沒能實施。

其實,並非崇禎這個人多疑,實在是當時的環境決定的。崇禎以藩王的身份進入京城做了皇帝,所以在京城中他並沒有什麼親信之人。明朝文官勢力的力量很強大,這個我們之前說過,文官一直都是和皇帝處於爭鬥狀態的。魏忠賢在時,還有他在幫助崇禎穩定雙方的平衡,但是魏忠賢卻被崇禎誅殺,從此他就真的變成了孤家寡人了,他發現自己身邊沒有可以信任的人,所以這內閣首輔一換再換,到了最後竟然無人可用無人可信了。這也是爲什麼崇禎帝在臨死前下令重新厚葬魏忠賢,因爲此時他才明白皇帝哥哥臨終前給自己的遺言“忠賢可堪大用”這句話的分量。

一切都晚了,在東林黨和閹黨的鬥爭中,崇禎皇帝做了一個蹩腳的裁判,最終也自食其果。完勝閹黨的文人集團東林黨書寫了歷史,於是魏忠賢便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變態人妖,最終這幫人也玩廢了一個國家。可憐的皇帝直到最後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於是留下了“衆臣皆可殺,吾民不可傷”的臨終遺言。這幫大臣呢,最終也被李自成逼迫拷打,多年貪污受賄的成果被洗劫一空,甚至性命不保。本來想到新老闆那裏去謀個好差事,不料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也算是報應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