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高粱河之戰結果如何?對宋朝的打擊有多大?

高粱河之戰結果如何?對宋朝的打擊有多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粱河之戰輸就輸在宋太宗沒能憋住最後的一口氣,從第一天傍晚宋軍遭遇埋伏開始,宋軍在夜戰中四面受敵形勢危急,但是這支宋軍可是經過柴榮趙匡胤二十五年不斷錘鍊精選的百戰精兵,雖然處劣勢但是建制不亂隊伍不散。只要支撐到天亮,宋軍就可以扳回劣勢一舉擊潰遼軍,只可惜黎明時刻耶律休哥瘋了一樣的突襲宋太宗中軍大營,居然就把宋皇的皇羅傘砍倒了。

宋太宗也跑了,宋軍羣龍無首所以敗了,但這次宋軍只是小敗,死在戰場上的遼軍只比宋軍多不比宋軍少。真正改變宋朝國運走向的是宋太宗在盛夏時節中了兩箭,從此餘生都處在死亡的邊緣,心理已經無法保持理性判斷急功近利,導致之後的幾次大敗,特別是後來的太平興國北伐,光曹斌部陣亡就超過五萬,物資損失更是海量,從此宋朝失去了主動進攻遼國收復燕雲的能力。

此時宋軍可是開國的軍隊,戰力相當彪悍,遼軍此時狀態也並不比宋軍好(遼國北部還有個一心想向北發展的王氏高麗)所以遼的注意力並非一直盯着宋,如果此時先把耶律沙等殘餘的遼軍先肅清,遼國騎兵援軍即便從北方趕來。突然想到了嶺北之戰,如果把趙光義換成王保保,宋軍以逸待勞等待遼國疲憊趕來的騎兵,結局可想而知,所以即便宋軍出兵時機不對但並非不能戰,一味攻城搞得將領和士兵都厭戰不想戰。一句話:統帥無能,累死三軍。

高粱河之戰結果如何?對宋朝的打擊有多大?

趙光義即位之初大肆剷除異己,弄的人人自危,還要防將領造反,將領的作用可以忽略,哪怕是兵敗也要按照趙光義的部署作戰,和趙匡胤形成反差,趙匡胤基本上把用兵的權限都委託給了主帥,趙光義第二次伐遼,曹斌只是趙光義的代理人,東路軍完全可以避免大敗的,戰場形勢變了。遼軍早已識破宋軍部署,曹斌本人的意志只服從於趙光義,非曹斌無能,開國的百戰之兵奈何在趙光義的操作下就是敗敗敗,其實有很多擊敗遼的機會,所以百家講壇介紹這一段歷史時,除了耶律大石西征看的讓人熱血沸騰,其他的基本上看的就是窩心。

高粱河之戰結果如何?對宋朝的打擊有多大? 第2張

宋朝有句俗語叫“金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好好分析一下,其實這反應了另外一面,即漢人(再寬泛一點,即中原人)已很難組織出滿萬的上下一心,上下同欲的軍隊和組織。後來岳飛做成了這件事,殺的金人望風披靡,心驚膽戰,但這個觸犯了朝廷的最大底線,所以堅決扼殺。

朝廷(不論南北宋)當然能組織幾萬乃至十幾萬的大軍,但無論從人員構成(老弱病殘,地痞流氓爲主,多爲吃皇糧而已),組織體系(人員冗雜,互爲掣肘,以文制武),還是軍隊士氣(不知爲何而戰,勝了也不能裂土封爵,往往招致殺身之禍,敗了也不過是互相推諉,納貢求和而已),都不足以和蠻族的部落兵抗衡,往往是未戰先潰,兵敗如山倒。後來的曾國藩也很有意思,組織湘軍,成不世之功,爲朝廷續命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散湘軍,要求解甲歸田。

高粱河之戰宋軍的失誤:不該在師老兵疲之際出兵,大軍不該屯住在堅城之下,給了遼國的生力軍喘息的時機(孫子兵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應該以一部兵力牽制住幽州守軍,主力應該北上,把耶律斜軫、耶律休哥、耶律沙的大軍擊敗,再回師攻打幽州,幽州可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