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被日本奉爲“神書”的《海國圖志》爲何不被清朝重視呢?

被日本奉爲“神書”的《海國圖志》爲何不被清朝重視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爭中,在武器裝備旗鼓相當的情況下,想要取得勝利,思想就成爲了其決定性因素。

而思想的傳播方式,除了言傳身教之外,就是閱讀書籍。

有一箇中國人,他如同黃昏時刻的貓頭鷹,通過自己敏銳的感官,察覺並預告了天黑後的昏暗和悲涼,然而卻喚不醒一個裝睡的大清王朝。

這個人就是魏源。

1839年,林則徐在廣州江海夾角衝擊地的虎門,銷燬了一千多噸鴉片,這讓包括道光皇帝在內的禁菸派欣喜萬分,皇帝甚至批閱這次銷煙“可稱大快人心事”。

皇帝欣喜之餘也不免嘉獎林公,在林公55歲壽誕之際,親筆御提“福、壽”二字的匾額贈與林公。

然而這份喜悅之情還維持不到1年的時間,英國就派出軍艦攻打廣州,被林公擊潰後,英軍又北上攻打天津。

天津一直被視爲大清朝的門戶,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於是,皇帝連忙派出議和使團和英國談判,希望化解這次危機。

圖:林則徐蠟像

道光皇帝很清楚,英國軍艦就是爲了燒絕鴉片,斷毀貿易之事而來,正所謂“槍打出頭鳥”,林公就成爲了這次事件的“替罪羊”,而皇帝也是有意無意的想把事情的“鍋”丟給林公,這也使得許多人跟風而至,紛紛參奏。

求和心切的皇帝顯然已經分不清好壞,隨後就把林公降職處分。

1841年,林公再遭陷害,而皇帝似乎是下了狠心,把做了“大快人心事”的林公革職,併發配伊犁充軍效力。

林公帶着悲痛的心情前往伊犁接受懲罰,在流放的途中,他見到了一位老友:魏源。

被日本奉爲“神書”的《海國圖志》爲何不被清朝重視呢?

身受重託,以救國之危局

之後林公,把之前收集到的洋人書報都交給了魏源,並請求魏源可以寫出一本大清朝自己的世界性書籍。

本來魏源在林公的建議下投筆從戎,但對朝廷畏首畏尾的行事作風十分不滿,憤慨之下就辭職回家,碰巧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被流放新疆的林公。

看到老友受難,魏源的心裏不是滋味,百感交集之時聽到老友的請求,魏源也是當仁不讓,馬上就接過了這個艱鉅的任務。

回家之後,魏源馬上開始編寫,並在半年的時間裏,就寫成了《聖武記》以及著名的《海國圖志》。

《聖武記》是一部軍事歷史著作,從清朝成立之初一直寫到當朝,詳細的分析了清朝歷史上的各大戰役。

但魏源的目的不是爲歌功頌德,而是在這個基礎之上,激發清朝統治者的“尚武”決心,讓王朝可以重視軍修,實行強兵政策,以抵禦外敵使用武力干預清朝的內政,和侵害國家主權的行爲。

此外,他還希望藉助此書,找到泱泱大國繁榮與失敗的原因,然後揪出病根徹底“治癒”,特別是:

“故先王不患財用而爲亟人材,不憂不逞志於四夷而憂不逞志於四鏡。”

這句話也是犀利的指出了國家興亡的關鍵。

開眼第一書

如果說林公是開眼第一人,那麼魏源的另一部書《海國圖志》,就是“中國開眼第一書”,書中涉及了西方科學、軍事、地理等各個方面內容。

也正是這本書,讓日本視爲珍寶,促進以及加速了日本的變革,致使日本快速發展,最終在52年後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

然而魏源在創作這本書時,苦於資料的缺乏,不得已四處求人,他的一些好友也是積極幫助,從全國各地郵寄各種西洋資料給他,甚至有的資料還是被俘的英國士兵所提供。

在朋友的幫助下,魏源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發行出版了50卷,此後他又用了4年的時間擴充到了100卷。

書中提出,西方之所以強大,就在於“夷之長技”的戰船和火炮,如果我們能夠學習他們,打造出自己的堅船利炮,就可以達到制衡甚至趕超的目的,爲此魏源甚至在書中注入了大量西方船炮的圖紙,以供國人的參考和學習。

此外,他還對清朝如何建造自己的強大海軍,給出了方式方法,比如前期購買,後期自制等。

當時的大清王朝有300多萬的讀書人,魏源想通過自己的這套書,讓這些讀書人可以認識全新的世界,可以學習研究西方文明,可以轉變思想,從而尋找出抵抗西方國家的方法,也就是這套書的核心理念“師夷長技以制夷”。

然而當書本發行到1000多冊的時候,魏源遭到了士大夫們的猛烈攻擊,他們認爲魏源“鼓吹蠻夷之長,剪滅天國之威”,是一種大逆不道的罪責。

甚至有些極端主義的士大夫們認爲,上國怎可“知夷”,又何必“知夷”。

在這些猛烈的攻擊之下,圖書的發行也就止步不前,甚至還差點被全部焚燬。

“神書”問世,卻“牆內開花牆外香”

就在中國人惡意抨擊《海國圖志》的時候,日本人卻把此書視爲珍寶,因爲他們在這本書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

衆所周知,他們和中國一樣,也曾遭受列強的侵害,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因此他們一度非常仇視西方,也一直尋找解救國家的辦法。

1851年,中國商船給日本帶來了《海國圖志》,當日本人看到這本書後,從這本書的精髓“師夷長技以制夷”中,找到了救國之法,與其坐以待斃任人宰割,不如取其精華,讓自己變的強大。

特別是書中還給出了西洋船炮的各種圖紙,這簡直就是上天賜給日本最爲救命的“禮物”。

在中國沒有讀者的“神書”,卻在日本炸開了花,被日本維新人士所追捧,因此圖書的價格一路走高,甚至是原來價格的兩倍。

被日本奉爲“神書”的《海國圖志》爲何不被清朝重視呢? 第2張

在這些維新人士中,著名思想家佐久間象山和其愛徒吉田松陰,依靠這本書不僅自制出西洋炮,還提出了“維新”這個主張,這在日本思想界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而“維新”的思想被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明治天皇所支持,可以說,後來“明治維新”的發起,和這本“神書”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此後日本逐步從仇視西方轉變爲親和西方,在這個背景之下,吉田松陰的愛徒伊藤博文於1863年出國留學。

反觀清朝,第一次出國留學,還是在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強烈推薦下,才於1872年派出,可見大清王朝已經愚昧迂腐到了什麼程度,即便是再來十次鴉片戰爭,也許大清朝依舊還在做着自己的“天朝大夢”。

當伊藤博文回國後,積極活躍在維新之路上,此後更是四次擔任日本首相,並一手策劃實施了“甲午戰爭”。

甲午的慘敗,讓日本收穫了喜悅,而這份喜悅原本應該屬於大清,日本維新的成功,也本該是大清的成功,因爲這其中的所有觀點,都是大清國的子民率先提出。

然而這些新潮的理論在面大清這潭迂腐的渾水時,卻絲毫激不起任何的漣漪。

對於這本“神書”,大清國甚至連看都不想看一眼,卻被日本人拿去當做珍寶來研習,可謂諷刺之極,可悲可嘆之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