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一猛將死後被奉爲“神仙”,爲何百姓都爭着供奉?

一猛將死後被奉爲“神仙”,爲何百姓都爭着供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關羽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提起“聖人”這兩個字,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文聖孔子,此外還有一個人在民間與孔子其名,這個人就是“武聖”關羽,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清楚,論謀略關羽遠不及諸葛亮司馬懿等人,論武力也不如呂布勇猛,那麼爲什麼武將當中只有關羽流芳百世,脫凡入聖呢?

孔子創立的儒學思想影響着整個封建王朝,歷朝歷代都倍加推崇,很多地方都能見到供奉孔子的文宣王廟,實際上供奉關羽廟宇規模更大更多,現代學者認爲關羽身上凝聚出現的忠、義、仁、勇、信等精神,是中華民族倫理道德的縮影,是浩瀚華夏之魂的的體現。

一猛將死後被奉爲“神仙”,爲何百姓都爭着供奉?

早年間關羽跟隨一無所有的劉備,從一個無名小卒到嶄露頭角,引來衆人側目,曹操不止一次邀請關羽加入自己的陣營,但是關羽始終如一,爲漢室立下汗馬功勞,後來因爲心高氣傲而敗走麥城,關羽的一生蕩氣迴腸,死後更是被逐漸神話,成了衆多宗教信仰爭相供奉的“神靈”。

知名學者田海曾深入的研究過關羽的生平,出版《一個失敗英雄的宗教後世》,這本書一經推出就掀起了軒然大波,深刻的解讀了關羽爲何被世人推崇,逐漸封神的由來,現如今各地有25000多座關帝廟,封號也從“壯穆候”到“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羽贊宣德忠義神武關聖大帝”,足足24個字,關羽正式脫離肉體凡胎成爲“關聖大帝”,對此人們認爲是文學作品的過度渲染所致,實際上田海教授卻認爲人們過於高估了文字的影響力,他認爲關羽之所以被衆人推崇,更多的還是人們口口相傳所致。

這裏就不得不提宗教思想的影響,田海教授列舉了中外學者對關羽的研究成果,發現絕大多數的素材都取自小說《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這兩部文獻是產生“關羽崇拜”的重要理論依據,但是爲何田海得出的結論卻與之相反,在他看來這些研究結論歸根結底都走向兩個方向。

首先就是受到佛教的影響,說到這裏在人們印象中,關羽似乎與佛教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傳教者爲了宣揚教義的手段而已,實際上很多佛教寺廟中也供奉着關羽的神像,原因是隋唐時期,智顗高僧超度關羽亡靈,讓他成了佛家弟子,後來玉泉山大同禪寺將關羽封爲護法迦藍,關羽成了佛教衆多神靈中的一個。

實際上最初的崇拜思想位於關羽死亡之地,而佛教寺廟大多建在深山當中,兩者並沒有很大關聯,除了這方面影響之外,就是歷朝歷代的文學作品影響了,幾乎在所有的史籍與文學作品中,關羽都是一個光輝的正面形象,人們從中看到了真正的英雄。

一猛將死後被奉爲“神仙”,爲何百姓都爭着供奉? 第2張

但是有個問題不知大家想沒想過,古代大衆的文化水平並不高,閱讀率也是如此,想來《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在當時真正閱讀的人並不是很多,閱讀能力限制了書本的流通,自然通過文學作品瞭解關羽的概率也小了很多。

此外調查發現北方的關帝廟要遠遠對於南方,規模上也更大,而在古代經濟重心南移之後,南方的生活水平更高,文化水平也超過北方,如果按照這種觀念來說,南方的廟宇應該更多才是,而調查表明恰好相反,說明這種假說不成立。

對此田海給出了自己的解釋,首先佛教當中把關羽當做護法迦藍,但是關羽的身份並不是,這種觀念直到明朝末期纔出現,除此以外關羽與佛教之間的聯繫很少,當然不只是佛教,關羽也被道教推崇,關羽在道教中的形象則是財神。

一猛將死後被奉爲“神仙”,爲何百姓都爭着供奉? 第3張

實際上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與關羽之間的聯繫都很牽強,幾乎都在“關羽崇拜”思想後期形成,這些都是崇拜導致的結果而非來源,說了這麼多究竟什麼纔是關羽封神的原因呢?

相比大家都知道了,綜合來說“口口相傳”纔是最終原因,古代大多數的故事都靠傳說流傳下來,例如沿海地區的“媽祖”,這些崇拜現象都離不開人們的口頭文化,當然口頭文化也與書本脫離不開,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蒐集了許多資料,其中不免一些傳說故事,此外作者往往也是將口頭敘述轉爲文字加工,這也是書籍產生的過程。

關羽身上的“忠勇”與儒家學說崇尚的“尊君”都成了統治者維護統治的武器,隨着封建社會的發展,關羽逐漸被神話,尤其是明清時期,關羽崇拜達到登峯造極的地步,對關羽的推崇也影響到了東南亞地區,總之關羽死後經歷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也算是絕無僅有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