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明朝持續了幾十年的國本之爭,爭的到底是什麼?

明朝持續了幾十年的國本之爭,爭的到底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明朝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從萬曆十四年(1586年)二月開始,滿朝文武爲了使出身低微、不受寵愛的皇長子朱常洛能被立爲太子,以六七位閣臣的離職、上百名大臣被廷杖或降處的沉重代價,前後苦爭了15年,此後又護衛了19年,朱常洛最終繼承了帝位。史稱“爭國本”。

明朝持續了幾十年的國本之爭,爭的到底是什麼?

明朝到了萬曆時,皇權已經萎縮。皇帝的旨意需要由內閣安排人去執行,假如內閣認爲旨意不合適,他們會讓皇帝修正或撤回,倘若皇帝堅持,他們可能不奉詔。如果皇帝不顧輿論的壓力,對朝臣加以懲處,則會引得更多的大臣站出來維護這個集體的權力。受懲處者和仿效者會被冠以“錚臣”的榮耀,而皇帝本人卻會被視爲昏君、暴君,受到道德上的極度孤立。皇帝不可能一個人就能管理全國的政務,他需要依賴內閣和六部大臣來具體地執行權力,所以明朝的官員敢於直諫,敢於用禮儀道德束縛皇帝。因此,大臣們並沒有去揣摩和迎合萬曆的意願,而是捨得以身家性命去和實力遠勝於己的皇帝抗爭。

明朝持續了幾十年的國本之爭,爭的到底是什麼? 第2張

反對皇帝廢長立幼的滿朝文官們,其實是在維護一種關於接班人的制度,一種已經用了幾千年、並且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只有確定了這套制度的效力,才能保證帝國權力交接的穩定,其實也就是國家的穩定。這讓宮廷免去奪嫡的紛爭和險惡,免去最高統治者一時頭腦發熱胡亂指定接班人的可能,免去野心家爲政治投機而行廢立之可能。

如果這套體制得以確立並且定型,國家將可以不必在選定繼承人之事上消耗過多的政治資源;並且,皇帝對接班人沒有了選擇的餘地,爲規避因接班人能力不足給治理帝國帶來的不利作用,他會強化對內閣班子的打造和對制度治國的依賴。毫無疑問,這勢必會擴大內閣的權力,進一步弱化皇權。或許,這是古代中國走上憲政之路的一個起點。

可惜,這一場爭國本,明廷的朝臣們集體表現出的,大約是中國歷史上士大夫們最後的一次風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