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最初聰明伶俐的李承乾爲何被大臣搞的精神失常呢?

最初聰明伶俐的李承乾爲何被大臣搞的精神失常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長子,生於承乾殿。當時李世民忙於奪權,無暇他顧,就很省事地給他起名“承乾”。李世民登基爲帝后,順理成章地立八歲的李承乾爲皇太子。

然而歷史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李承乾一開始表現得聰明伶俐,處事非常得體,頗得太宗的賞識。然而年歲稍大之後,就表現出嚴重的青春期叛逆傾向,行事十分荒唐怪誕,幾乎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

最初聰明伶俐的李承乾爲何被大臣搞的精神失常呢?

他的黑暗事蹟大致分爲五類:模仿癖、妄想狂、僞裝秀、同性戀、嗜殺症。從其荒唐舉止來看,別說作爲帝國儲君不合格,就是作爲普通人都有廢品的嫌疑。種種跡象表明,聰慧少年李承乾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脫離了正常軌道,最終成爲一個德才兼衰的太子。

如果把這種頑劣性情的形成歸結到不求上進、自甘墮落上面,未免有點簡單粗暴。換個角度來看,李承乾的精神失常,其實應該和唐初的歷史大背景和唐太宗的治國方略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是把個人命運與王朝興衰進行捆綁操作的結果。

李承乾作爲接班人,是決定唐朝事業能否長存的關鍵人物,自然會被納入貞觀朝君臣們在強烈危機意識主導下的納諫互動體系中。太宗曾對房玄齡嚴肅表態,爲了防止隋二世而亡的悲劇,一定要加強對皇子特別是太子的教育。因此,李承乾被立爲太子後,太宗先後爲其配備了十幾位東宮輔臣,其中包括名臣魏徵。這些輔臣不是位高權重的帝國大佬,就是學富五車的鴻儒巨匠,全是德高望重的人物。老師們上崗之前,又被太宗找去專門談話,讓他們對太子嚴加管教,誰能指出太子的過失讓其改正,誰就是帝國大大的忠臣。

在這種背景下,各位老師本着對帝國美好未來負責的態度,爭先恐後地對太子橫挑鼻子豎挑眼,以顯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一開始,李承乾對老師們非常敬重;隨着時光的推移,師生關係急劇惡化。東宮輔臣的配置雖然陣容豪華,但是沒有很好地起到輔佐和教育的作用,完全是按照對待皇帝的模式,以對太子進行勸諫爲主,揪住小辮子不放。

比如太子右庶子張玄素就經常勸諫李承乾要艱苦樸素,勤儉持家。一次,他見東宮60天內花銷超過了七萬錢,便向太宗鄭重上疏。在這道奏疏中,張玄素引經據典,從北周武帝談到隋文帝,從居安思危談到驕奢亡國,寫得很是意義深刻,文采飛揚。

張玄素確實盡到了東宮輔臣的責任,但在處於青春期的李承乾看來,張玄素遇到芝麻大的事就打報告、寫奏疏、裝深沉、論興亡,純屬欠揍。

太子詹事于志寧動不動就寫書,更讓李承乾難以忍受。于志寧針對太子種種不合常理的行爲,專門撰寫了《諫苑》20卷,對他進行諷喻和勸諫。太宗看到後,認爲他不但工作認真負責,還善於開動腦筋,能從實踐中提煉理論的精華,於是賜給他黃金十斤、絹布300匹作獎賞。

就這樣,年幼的李承乾在批評的聲浪中長大,這些勸諫之詞宛如根根利刺,動輒以奏疏和書籍的形式出現,持續地傷害着李承乾幼小而脆弱的心靈。

最初聰明伶俐的李承乾爲何被大臣搞的精神失常呢? 第2張

東宮各位德高望重而又誨人不倦的老師,十幾年的教育成果,其實就是將太子的逆反心理無限放大,讓他不受教、不聽話,以至於李承乾的對立情緒大爆發,日漸以反常的心理狀態和行爲來維護自己的自尊。老師們的諄諄教導,像緊箍咒一樣,最終壓垮了李承乾的心理承受力,使他成爲了心理障礙症患者。

正是由於李承乾在精神重壓下徹底跑偏,行事乖張,喜怒無常,才導致魏王李泰的趁虛而入,使儲位之爭日趨白熱化。但如果天資聰慧的李承乾健康成長,如果王朝延續這個沉重的政治課題不那麼早就壓在他稚嫩的肩膀上,或許皇子相爭的悲劇就不會降臨,英明神武的李世民也不會弄到一度想拔刀自刎的境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