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張遼是怎麼死的?揭祕剛侯張遼威震逍遙津之戰

張遼是怎麼死的?揭祕剛侯張遼威震逍遙津之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家正史《三國志》中的魏書,在記錄曹魏王朝的功臣宿將時,曾將這麼五位將軍合併列傳,謂之: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爲先。

沒錯,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曹魏五子良將的最初來源,而我今天所介紹的這位他,更是堪爲五良將之首。

他,本姓聶氏,爲豪族鉅富之後,卻因家族避禍,而被迫改姓張氏。

他,一生戎馬,征戰之地幾乎遍佈華夏北方,而也正是靠着蓋世軍功,死後竟配享皇族廟庭。

他,是丁原麾下能吏,也是呂布麾下驍將,更是曹操麾下悍將,最後的他又成爲了曹魏柱國虎臣。

是的,他就是原曹魏驃騎大將軍、剛侯張遼。

曹魏五良將之剛侯張文遠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少爲郡吏。《三國志·魏書·張遼傳》

張遼是怎麼死的?揭祕剛侯張遼威震逍遙津之戰

是的,年幼的張遼就是出生在邊塞之地的雁門馬邑。但,或許已經沒有人能知道馬邑這兩個字對於張遼家族是一個咋樣的痛。曾經,在漢武帝時期,一個幾乎差點覆滅匈奴主力的宏偉戰略計劃就是圍繞馬邑展開的,可惜,後來由於各種原因,致使“馬邑之謀”最終以破產結束。而大家更不知的就是,這個差點名流千古的“馬邑之謀”的最初謀劃人就是張遼的先祖聶壹。聶壹本是好意,事實上漢武帝也是全面實行了計劃,但無奈因爲其他的一些原因,匈奴主力沒有進入包圍圈,致使計劃流產。本來計劃失敗了就失敗了,也沒什麼,但是,聶壹卻忽視了“馬邑之謀”所真正產生的影響。事實上,正是由於"馬邑之謀"的實施,才拉開了漢帝國與匈奴部族的全面戰爭。而事後的匈奴在知道聶壹的計劃後,無疑也是下了一身冷汗,於是開始了一系列報復聶壹及其家族的活動。同時,漢帝國內部的一些主和之人,也因爲嫉恨聶壹設此計,致使漢帝國進入了與匈奴的全面戰爭狀態,所以,也針對聶壹及其家族開始了報復活動。所以,纔有了張遼家族爲避禍,而將一些子弟改姓爲張氏。所以,本來應該是叫做聶遼的一個小男孩,就這樣叫做了張遼。

因爲是出生在邊塞之地,所以張遼自幼身體強健,而在加上家族的教育,故而,年輕的張遼便以弓馬嫺熟武力過人而名聞塞外。事實上,年輕的張遼雖然勇武過人,但在那個亂世裏,也是屢遭坎坷。先是被幷州刺史丁原啓用,而後被丁原派去京城的張遼又因爲各種事變,成爲了董卓的部下。董卓被殺後,張遼又跟着呂布,其實固然張遼驍勇,但是,畢竟不是嫡系,所以很難被人重用,一直到28歲的時候,才被呂布封爲了魯相。直到之後呂布被曹操擊敗,張遼率部投降了曹操,這位不世出的名將才開始逐漸展露鋒芒。

張遼是怎麼死的?揭祕剛侯張遼威震逍遙津之戰 第2張

建安五年,三十歲的張遼被曹操派遣與關羽同爲解救白馬之圍的前鋒。很快,首戰告捷,大破袁紹軍。之後,張遼又是數有戰功,被曹操升任爲裨將軍。

建安六年,曹操任命張遼與夏侯淵包圍昌豨於東海,幾個月後,還未能攻破,而大軍糧草卻快盡了。於是,這個時候的夏侯淵就有了想要撤軍的想法。誰料張遼卻說:“數日已來,每行諸圍,豨輒屬目視遼。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計猶豫,故不力戰。遼欲挑與語,儻可誘也?”通過觀察敵情,張遼憑藉多年來從軍的經驗,知道昌豨也快支撐不住了,只需要再努力一下,昌豨必降。所以,張遼先是派人傳信,要求昌豨投降,果然昌豨有投降的想法,而後,張遼爲了穩住昌豨,隻身一人進入昌豨軍營,拜訪昌豨家人,果然,不久昌豨就率部投降了。事後的曹操知道此事後,因此而責備張遼,嫌棄張遼這樣隻身犯險,沒有大將風度。好吧,什麼是大將風度,張遼或許明白,但是,張遼肯定更相信自己的判斷,從軍這麼多年,連這點判斷都沒有,張遼早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建安七年,黎陽一戰,張遼領軍與袁紹之子袁譚與袁尚的軍隊相遇,大破敵軍。戰後,張遼擢升中堅將軍。

建安八年,張遼率部繼續攻打袁尚,由於曹操採納了郭嘉之計,於是將張遼軍撤回。

建安九年,曹軍又開始了與袁軍的戰爭,張遼被派遣與袁譚作戰,很快便取得大勝,而後,張遼率軍巡視常山一帶,相繼收服黑山軍孫輕等軍。

建安十年,張遼引軍攻破袁譚,而後又相繼攻破柳毅等軍。戰後回師,曹操親自迎接張遼,並擢升其爲蕩寇將軍。

建安十一年,張遼引軍攻擊荊州,很快便平定江夏,戰後封爵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柳城一戰,張遼率軍大破袁尚,並斬殺單于蹋頓。

建安十三年,張遼駐守長社,部隊發生動亂,很快便被張遼鎮壓平復。

建安十四年,廬江人陳蘭、梅成佔據氐等六縣作叛,張遼再次引進直撲敵營,斬殺陳蘭、梅成。

整整九年的時間,張遼可謂年年有戰。從邊塞遼東到江南魚米之鄉,但凡曹軍作戰所需,張遼幾乎都是無往不至。而或許也正是這九年裏張遼不間斷的作戰,才讓一代名將得以真正崛起。但是,如果張遼要想成爲一名真正的名將,無疑,此時的他還是不夠資格的,而他缺的也不是什麼憑證,缺的就是一場能夠真正證明他實力的揚威之戰。事實上,這場戰爭距離張遼也不遠了。

六年後,也就是建安二十年。在曹操引主力大軍攻奪漢中之際,江左孫權再起大軍十萬直撲合肥之地。而此時的合肥守軍,雖然名將較多,譬如同爲曹魏主力大將的樂進與李典,還有我們這個故事是主角張遼。但是,很遺憾的是,此時駐守合肥的曹軍人數總共纔不過七千餘人,無疑局勢非常危險。事實上曹操也做了一些安排,曹操的意思是,若孫權來,而我們的援兵不可能來這麼快到,所以,令樂進守城,張遼與李典出戰,且必須首先銼敵銳氣。

張遼是怎麼死的?揭祕剛侯張遼威震逍遙津之戰 第3張

說句實話,就曹操這部屬,這和沒說有什麼兩樣,誰不知道,敵兵來犯,最好的辦法就是率先出戰,銼其銳氣,再圖防守。但是,現在的關鍵是,守方不過是七千多人,而敵方足足有十萬之衆,還挫敵鋒芒,你搓個試試。當然,也算是曹操有見識,偏偏將張遼放在這,別人不敢,但不代表張遼不敢。想當年,張遼跟隨着呂布作戰,而要知道,呂布作戰,最喜歡打的就是這種戰,當然,那是呂布夠強,可是,你張遼也有那麼強嗎?

史書上記載的是: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衆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衆不知所爲,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衆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衆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衆。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衆心乃安,諸將鹹服。

其實,此戰張遼也是看準了一個機會,那就是趁着孫權大軍還未徹底完成部屬之際,率領精銳部隊直插敵營,從而達到挫敵銳氣的戰略目的。說到這裏,希望大家能明白一些戰爭的基本常識,要知道,十萬士卒的軍隊,部屬起來也是相當複雜的,除了單純的軍隊部署,還有各種後期物資的配運都要合理安排。所以,張遼就是利用孫權這個時候軍隊不能有效調配,而偏偏孫權中軍大帳周圍的軍隊還沒有多少之時進行攻擊。

張遼是怎麼死的?揭祕剛侯張遼威震逍遙津之戰 第4張

既然已經想到了辦法,那麼說幹就幹。張遼先是從大軍中抽出八百最爲精銳勇猛的士卒。第二天天還未亮,張遼便身披重甲手持長戟,與李典一起帶領着這八百勇猛之士直插孫權中軍大帳。根據史書的記載,此戰殺的可謂異常壯烈,從天還未亮一直殺到中午。張遼與其八百部屬,先殺孫權軍兩員大獎,而後甚至一度衝到了孫權身邊,在當時的情況下,正如史書所記:“權大驚,衆不知所爲”。天知道,爲何張遼能如此勇猛。很快,孫權便反映過來,才感覺到張遼才這麼點人,怕什麼,於是諸軍又是與張遼所部開始了大混戰。

其實此戰最爲感人的一幕莫過於就是張遼在殺出孫權大軍包圍之後,聽到與其一起的軍士中還有不能殺出的,於是張遼憤然又帶着士卒重新殺入了孫權大軍,如此反覆,直殺的孫權麾下諸將“無敢當者”。之後的張遼又順利率領所有還活着的部下一起殺出敵陣,順利回營。至此一戰,就打的孫權軍隊銳氣盡失。所以纔有了而後幾日,孫權大軍屢次攻打不能下,只能撤退。誰料,張遼又一次率軍殺出,直殺的孫權軍隊四散逃跑。根據史書的記載,此戰甚至一度差點活捉了孫權,而且,張遼還斬殺了孫權麾下大將陳武。當然,關於細節我們已經很難得知了,我們能知道的是,合肥一戰的輝煌,終於打出了一位絕世名將。而正如魏文帝曹丕在日後懷念張遼時曾下的詔書中說: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

後來的張遼,則是主要鎮守於合肥之地,以擋吳國。時間也沒過幾年,張遼的官職雖然一直在升,但是同樣張遼的身上的病也越來越多了。但儘管如此,正如孫權所言道:“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事實上也正如孫權所言,病了的老虎,那還是老虎,不能隨便觸動。也就是這一年,張遼再一次與吳軍大戰而取勝。但可惜的是,可能由於病勢加重,很快,張遼便就此病逝,享年五十三歲,之後,張遼不僅被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還被文帝曹丕追封爲剛侯,以表彰其英勇剛烈,縱觀張遼一生,其所參與戰爭之數,不可謂不多。只可惜,早年時運不濟,先隨丁原與董卓皆未能重用,又隨呂布,然呂布本就爲絕世名將,而起麾下高順、臧霸等亦皆爲一時之虎將,故張遼仍不能有所奇特。直至其跟隨曹操後,才初現鋒芒,直至合肥一戰,一仗打的孫吳再不敢犯雷池一步,其人不可謂不強悍。但合肥之戰後的張遼也是盛年已過,逐漸多病起來,故不能再立大功。

然,正如歷代兵家所盛讚,僅憑藉合肥逍遙津一役,張遼便能震服孫吳多年不敢北進一步。故其能名列曹魏五子良將之首,絕非虛言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