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威震逍遙津簡介 威震逍遙津戰前形勢是什麼樣的

威震逍遙津簡介 威震逍遙津戰前形勢是什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威震逍遙津,指的是曹魏名將張遼以八百將士逆襲東吳的十萬吳軍,先後兩次大破東吳的以少勝多著名戰役。

威震逍遙津簡介 威震逍遙津戰前形勢是什麼樣的

戰役前期,張遼率領800將士衝擊東吳的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東吳猛將陳武被斬殺,孫權丟掉主帥麾旗,逃跑到山冢,東吳軍隊全都披靡潰敗、望風而退、聞風喪膽。

戰役後期,張遼率領追兵,再次擊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孫權蹴馬趨津,跳過斷橋,才免於被活捉。

此戰化解了合肥之圍,又稱逍遙津之戰,是三國時期合肥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也成爲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間仍然流傳着“遼來來(遼來々)”的俗語。

戰役簡介

威震逍遙津,指的是曹魏名將張遼以八百將士逆襲東吳的十萬吳軍,先後兩次大破東吳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又稱逍遙津之戰,是合肥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戰直接擊潰了孫權大軍的進攻,幾乎生擒孫權。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實力大增,遂準備南下消滅劉備和孫權。但由於孫、劉聯合,大敗曹軍於赤壁,使形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赤壁戰後的五六年間,曹操不斷在江淮地區用兵,欲從此處突破長江天塹,統一江東,但遭到了孫吳的頑強抵抗。曹操只好改變策略。爲避免兩面受敵,他一面暫且放棄統一江東,派大將張遼等在合肥屯兵息軍養士;一面親率大軍西征張魯,試圖奪取漢中,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實力。

威震逍遙津簡介 威震逍遙津戰前形勢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吳主孫權乘曹操西征之際親自率兵10萬進攻合肥。而此時合肥城內僅有張遼、李典、樂進及薛悌等率7000餘人駐守。兩軍對峙,衆寡懸殊。

曹操在出徵之前,估計到孫權有可能再次進犯合肥。因此,他預先寫了一道命令,封於木函中,交給護軍薛悌,要他“賊至乃發”,按計行事。當孫權兵臨城下之際,薛悌與諸將打開木函,見命令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在曹操看來,張遼、李典是能征善戰的猛將,故使之出戰,樂進爲人持重,故使之守城;護軍薛悌乃文官,故不參戰。

諸將看罷命令,疑慮重重。樂進、李典等認爲,兩軍兵力對比懸殊,出戰很難取勝。張遼見此拍案而起,曰:“曹公今遠征在外,若坐等援軍來救,即便援軍來到,那時吾等也早被吳軍擊破。現當乘吳軍立足未穩之時,主動出擊,方能挫其銳氣,守住城池矣。”樂進等聞聽張遼之言,仍猶豫不決。張遼怒曰:“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若疑,吾張遼獨決之。”李典素與張遼不和,此時見張遼如此堅決,亦慷慨陳詞:“此國家大事,既然將軍主意已定,奮不顧身,吾等能以小私而舍大義乎?”於是,衆將遵從張遼之見,連夜徵募敢死之士800人,並設宴犒饗,以壯軍威,準備次日大戰。

威震逍遙津簡介 威震逍遙津戰前形勢是什麼樣的 第3張

次日晨,天色剛亮,張遼被甲持戟,親自先登直陷敵陣。在他率軍衝入東吳營壘之前,張遼就已經親自斬殺了東吳軍隊的數十人和兩名將領。隨後,他一邊大聲呼喊自己的名號,一邊拼殺,衝入東吳營壘。所向無前的東吳猛將陳武奮戰至死。宋謙、徐盛都不敵張遼800人的猛衝,潰敗逃走。當時,潘璋就在宋謙、徐盛等軍隊的後面,便馳馬向前,在馬上斬殺宋謙、徐盛軍中的二個逃兵,士兵見此,都回頭再戰。此後,張遼率軍一路猛攻,直至孫權的主帥旗之下。孫權見狀大驚,東吳軍將手足無措,不知所爲,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用長戟自衛。張遼見敵軍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但孫權沒有輕舉妄動,隨後孫權發現張遼所率領的士兵非常少,於是聚攏東吳士兵,將張遼的部隊重重包圍。張遼在吳軍陣中左衝右突,終於打開包圍圈,率領麾下數十人得以突出重圍。但陣中仍然有沒出突圍出來的將士,他們向張遼大喊呼道:“將軍捨棄我們了嗎!”張遼甘苦共衆,又殺入重圍,救出被圍困的衆人。孫權人馬皆望風披靡,沒有人敢抵擋張遼。從早晨戰至日中,吳軍銳氣爲張遼所奪。曹軍此時還城修業進行守備,衆心方纔安定下來,諸將對張遼所爲均表示歎服。

之後,孫權雖持續圍城十餘日,但終不能破城,遂撤軍返歸。當吳軍紛紛返撤之時,孫權與少數將領在逍遙津北岸巡視,恰被魏軍偵知。張遼即率步騎數衆突襲孫權。吳將蔣欽、呂蒙等與張遼奮力拼殺,甘寧、淩統則率親兵護衛孫權突圍。當孫權和甘寧等騎馬逃到逍遙津橋時,見橋南板已被拆除丈餘而不得過。在此危急關頭,吳將谷利急中生智,於孫權坐騎後猛著一鞭,“以助馬勢”。駿馬奮力一躍,飛橋而過,孫權奪路而逃,倖免於難。

威震逍遙津簡介 威震逍遙津戰前形勢是什麼樣的 第4張

此戰史稱“張遼威震逍遙津”,是三國時期魏軍創下的一個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戰前形勢

孫權舉傾國之力(十萬大軍),對合淝志在必得。而曹操率曹魏主力遠在漢中與劉備的大軍相持,遠水救不了近火,合淝總兵力不過七千人,雙方的兵力對比爲14:1,合淝之戰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拉開帷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