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古代戰役 > 逍遙津之戰:曹魏名將張遼擊敗東吳十萬大軍

逍遙津之戰:曹魏名將張遼擊敗東吳十萬大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逍遙津之戰,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將張遼率領七千人迎擊東吳的十萬大軍,先後兩次大破東吳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逍遙津之戰:曹魏名將張遼擊敗東吳十萬大軍

戰役後期,張遼率領追兵,以分兵毀橋的戰術 ,大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差點活捉孫權。孫權蹴馬趨津,跳過斷橋,才得以逃脫。一些東吳軍人被俘。

此戰化解了合肥之圍,又稱逍遙津之戰,是三國時期合肥之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也成爲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間流傳了“遼來來(遼來々)”的俗語。

《三國演義》中“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就是對這場戰役的改編。

歷史背景

東漢末年,孫權在江北濡須口(今裕溪口附近)建立了軍事據點,作爲東吳的北門鎖鑰;曹操渡重兵據守合肥、皖城(在今潛山縣境),作爲向南攻吳的基地。因此,魏吳雙方在這幾個地方頻繁進行大戰。

曹操擔心江西被東吳軍搶掠,於是,下令江西民衆遷移到中原。民間在相互轉告時,惶恐受驚,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有十餘萬戶都東渡長江到吳地。於是,江西人口空虛。在合肥以南,只剩下了一座皖城。

逍遙津之戰:曹魏名將張遼擊敗東吳十萬大軍 第2張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孫權親征皖城,率領魯肅、呂蒙、甘寧、淩統等人攻打皖城,魏將朱光及守城軍民數萬人被俘。魏將張遼從合肥向皖城馳援,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於是,張遼在硤石的南面迅速築起了一座被稱爲“南硤戍”的堡壘,作爲合肥的前哨。

戰役結果

張遼、李典、樂進這次以七千人大敗東吳十萬大軍,曹操大爲歎賞,封張遼爲徵東將軍,又在次年“乃增遼兵”。李典增加采邑三百戶。樂進此次軍功並以前的數次軍功,增邑五百戶,又有一個兒子被封爲列侯,樂進本人升至右將軍。

經過此役,張遼威震江東,江東小兒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只要嚇唬說:“張遼來了,張遼來了!”孩童就沒有敢哭泣的了,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張遼止啼”一語。

而東吳方面,淩統、潘璋拜爲偏將軍,蔣欽遷蕩寇將軍。陳武等東吳高級將領的遺體在撤軍之前就已被運往建業的東郊準備安葬,孫權回來後,親自主持了陳武的葬禮,並以其愛妾殉葬,又給陳武家族賜予復客二百家。

戰役評價

逍遙津之戰的勝利對曹魏來說意義十分重大,這是因爲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帶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則可以西問申、蔡,北向徐、壽,而爭勝於中原;中原得合肥,則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也因此,曹操對此戰中立下重大功勞的張遼倍加看重,史載“太祖大壯遼”,“大壯”兩字陳壽在《三國志》裏僅用了兩次,分別在《張遼傳》及《徐盛傳》,可見其分量之重。

曹操的知人善任和張遼的英勇善戰一直受到歷代學者的讚譽,東晉史學家孫盛評價說:“合肥之守,懸弱無援,專任勇者則好戰生患,專任怯者則懼心難保。且彼衆我寡,心懷貪墮,以致命之兵,擊貪墮之卒,其勢必勝,勝而後守,守則必固。魏武推選方員,參以異同,加之密教,節宣其用,事至而應,若合符契,秒矣夫!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