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忽必烈爲何要將蒙古國號改爲大元

揭祕:忽必烈爲何要將蒙古國號改爲大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忽必烈已是成吉思汗創業以來的第三代,因爲有父祖開創的局面,忽必烈的早年生活,想必和成吉思汗當年赤手空拳打世界的狀況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因爲蒙古人的傳統,免不了還要學習馳馬疆場,但是也有了條件接受一些較好的教育,和起於草莽的成吉思汗迥異了。1251年,忽必烈的親哥哥蒙哥做了大汗,忽必烈得到了施展抱負的機會。 元史世祖本紀記載道:帝在潛邸,思大有爲於天下,延藩府舊臣及四方文學之士,問以治道。歲辛亥,六月,憲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長且賢,故憲宗盡屬以漠南漢地軍國庶事。

由此可見,早在漠北做藩王的時候,忽必烈就有“大有爲於天下”的抱負,在他的身邊開始聚集一些有學問的人才。忽必烈對漢族的文化很有興趣,非常的神往,這就象我們今天很多國家的年輕一代,都十分神往心中的自由世界一樣,所以,當時的忽必烈就已經延聘了不少的漢人到王府來做幕僚,向他們學習漢人的文化和制度,這些許多漢族的幕僚中間,有一個當時叫做“子聰”的和尚,他就是後來主持營建北京城、改國號、制定朝儀的劉秉忠。

揭祕:忽必烈爲何要將蒙古國號改爲大元

公元1271年的舊曆十一月,由劉秉忠領銜,幾位大臣給忽必烈上了呈文,呈文說:“元正、朝會、聖節、詔赦及百官宣敕,具公服迎拜行禮。”就是說按照忽必烈認可的方案,改國號行朝儀的一系列策劃工作已經完成了,忽必烈非常高興,批准了他們的方案,正式建國號爲“大元”。爲此,朝廷下了一道詔書,公告天下。

在古代,朝廷的詔書也都是很好的文章,因爲寫詔書的人都是當時文人的冠冕,如果沒有一流的文章手段,做皇帝的也不可能任用他來爲自己草詔,所以,這些詔書也都可當作好文章來一讀,這類文章一般來說,都非常大氣、莊嚴,又有雄辯的說理,又有華麗的辭藻,甚至還有平易近人的態度,讓天下的人聽起來能夠心服口服。不信的話可以試讀一下這分詔書,詔曰:

誕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紹百王而繼統。肇從隆古,匪獨我家。且唐之爲言蕩也,堯以之而著稱;虞之爲言樂也,舜因之而作號。馴至禹興而湯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還,事殊非古。雖乘時而有國,不以義而制稱。爲秦爲漢者,著從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見聞之狃習,要一時經制之權宜,概以至公,不無少貶。

我太祖聖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震天聲,大恢土宇,輿圖之廣,歷古所無。頃者,耆宿詣庭,奏章申請,謂既成於大業,宜早定於鴻名。在古制以當然,於朕心乎何有。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元”之義。茲大冶流形於庶品,孰名資始之功;予一人底寧於萬邦,尤切體仁之要。事從因革,道協天人。於戲!稱義而名,固匪爲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負於投艱。嘉與敷天,共隆大號。真是漂亮的文章,是出於劉秉中的手筆嗎?

揭祕:忽必烈爲何要將蒙古國號改爲大元 第2張

劉秉忠生於1216年,比忽必烈僅小一歲。當時的北中國,由遼、金兩朝的統治已經超過了兩百年,劉秉忠的父親和爺爺,都曾經是金國的官吏。由於家庭有入仕的傳統,十七歲的時候時候,劉秉忠也曾進入當局的下級機構做刀筆小吏,算起來這一年該是1233年,而金國被滅也在這一兩年間,而此前數年華北地區早已經兵戈不斷,可見劉秉忠剛剛參加工作,就是在蒙古國的行政序列中,只不過象他這樣下級的文官,實在無須對局勢負什麼責任,專業技術人才,不管怎麼改朝換代朝廷都是需要依靠的。

誕膺景命,奄四海以宅尊;必有美名,紹百王而繼統。肇從隆古,匪獨我家。且唐之爲言蕩也,堯以之而著稱;虞之爲言樂也,舜因之而作號。馴至禹興而湯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還,事殊非古。雖乘時而有國,不以義而制稱。爲秦爲漢者,著從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者,因即所封之爵邑。是皆徇百姓見聞之狃習,要一時經制之權宜,概以至公,不無少貶。

我太祖聖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震天聲,大恢土宇,輿圖之廣,歷古所無。頃者,耆宿詣庭,奏章申請,謂既成於大業,宜早定於鴻名。在古制以當然,於朕心乎何有。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元”之義。茲大冶流形於庶品,孰名資始之功;予一人底寧於萬邦,尤切體仁之要。事從因革,道協天人。於戲!稱義而名,固匪爲之溢美;孚休惟永,尚不負於投艱。嘉與敷天,共隆大號。真是漂亮的文章,是出於劉秉中的手筆嗎?

劉秉忠生於1216年,比忽必烈僅小一歲。當時的北中國,由遼、金兩朝的統治已經超過了兩百年,劉秉忠的父親和爺爺,都曾經是金國的官吏。由於家庭有入仕的傳統,十七歲的時候時候,劉秉忠也曾進入當局的下級機構做刀筆小吏,算起來這一年該是1233年,而金國被滅也在這一兩年間,而此前數年華北地區早已經兵戈不斷,可見劉秉忠剛剛參加工作,就是在蒙古國的行政序列中,只不過象他這樣下級的文官,實在無須對局勢負什麼責任,專業技術人才,不管怎麼改朝換代朝廷都是需要依靠的。

追隨忽必烈十餘年以後,劉秉忠奉命還俗,又過了十年,劉秉忠去世,死後贈太傅,封趙國公、常山王。就是這個劉秉忠,在1271年向忽必烈建議改國號爲大元。 從“大元”這樣的國號可以看得出,忽必烈的志向是很高遠的,他是心懷天下的,是以天下爲己任的。

揭祕:忽必烈爲何要將蒙古國號改爲大元 第3張

又過了八年,大元的海軍在厓山大敗宋軍,宋亡,他終於得到了南宋數千裏的錦繡江山,大元至此成爲當時世界上最龐大,最富庶,最難於想象的大帝國。對於這個龐大帝國的疆域,古人有很多描述:

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里,唐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裏數限者矣。

若夫北庭、回紇之部,白霫、高麗之族,吐蕃、河西之疆,天竺、大理之境,蜂屯蟻聚,俯伏內向,何可勝數。自古有國家者,未若我朝之盛大者矣。(元代社會生活史P2) 自封建變爲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爲盛,然幅員之廣,鹹不逮元。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