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從歐洲民族戰爭看滿清王朝喪權辱國的原因

揭祕:從歐洲民族戰爭看滿清王朝喪權辱國的原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滿清王朝喪權辱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個問題在大陸學者們看來,是因爲中國封建制度的落後。但是詳查歷史,並非如此。我們可以對比拿破崙戰爭時期歐洲各國的表現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史學家把拿破崙政權垮臺前的最後一次戰役“萊比錫會戰”稱爲民族會戰,這是有深刻社會背景的。

拿破崙在打敗第三次、第四次“反法同盟”後,特別是“耶拿戰役”輕取普魯士驕傲的封建王國大軍,之後強加給普、奧兩國以苛刻的條款,兩國被迫割地賠款。但是從此卻激發起歐洲各國人民反抗拿破崙侵略的決心,點燃起熊熊的民族意識。拿破崙以後面對的不再是各國封建統治者,而是憤怒的人民。 1812年拿破崙徵俄,俄羅斯人民衆志成城、堅壁清野,寧願莫斯科一把火燒掉也決不留給法國侵略軍一草一木。普魯士重新對法宣戰後,掀起愛國狂潮,全民動員,全民皆兵,人民實行焦土抗戰。

富勒在《西洋軍事史》這樣寫道:“法國**曾喚醒法蘭西的民族精神,使得法國人民獲得自信自強的精神。……到了1813年,由於法國在歐洲已經居於征服者的地位,所以也就把叛變的種子灑遍了其所征服的地區。莫斯科的火焰在精神上點燃了整個歐洲大陸,……萊比錫平原上的鬥爭,的確可以稱之爲“民族的會戰”一個新的歐洲就是從這次會戰中產生。”

“耶拿會戰中,拿破崙不僅毀滅了一個封建的陸軍,而且也肅清了封建觀念的最後一點餘孽。從這些灰燼之中,卻產生了新的民族性陸軍,終於在萊比錫會戰中把他自己擊敗了,近代歐洲卻從此脫掉了中世紀的蛻殼。”同樣是戰敗屈辱求和,在中國卻完全兩樣,“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鎮江之戰,滿清統領海齡卻以防諜爲名,大肆屠殺城中居民達萬人之多。在滿清統治者看來漢人天然靠不住肯定會和洋人勾結,乘機顛覆他們的政權。這就是以“老殖民者”自居的滿清政權的困境,這是其“部族統治者”深刻的本質特點決定的。

揭祕:從歐洲民族戰爭看滿清王朝喪權辱國的原因

所謂的“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在這種處境下“防漢”還來不及,怎麼可能動員全國力量進行抗戰呢?滿清統治者清醒地認識到抵抗只會使自己的“部族政權”垮臺得更快。 所以妥協投降、賣**平安,繼續維持其“殖民統治”是其權衡利弊做出的最佳選擇。

從《尼布楚條約》到《辛丑條約》都是這種心態。就西方侵略的規模來看,哪一次也比不上拿破崙戰爭時期。就武器準備而言,並不如我們今天想象的有如此大的差距。至少“雅克薩之戰”和“甲午戰爭”,滿清的軍事力量和當時俄羅斯、日本是基本相當的。

就滿清這種部族政權的困境,心理上的陰暗。帝國主義者早就看得明白,所以他們慣用恫嚇、威脅,加上適度的軍事壓力,就輕而易舉地迫使滿清政權簽訂妥協、投降的賣國條約,贏得極大的利益。在“甲午戰爭”時期,日本發佈“告十八省豪傑書”。公然號召中國人反抗滿清“遂滿清氏於境外”,更讓滿清統治者如坐鍼氈。在這種情況下,滿清政權一而再再而三喪權辱國,賣國條約越籤越大是不足爲奇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