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楚國底蘊深厚,爲何只有楚莊王時期稱霸過中原?

楚國底蘊深厚,爲何只有楚莊王時期稱霸過中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國底蘊深厚,爲何只有楚莊王時期稱霸過中原?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楚國,其先祖被周室分封於商於之地,授子爵。然而到了西周昭王時期,楚國崛起,從漢水流域逐步擴土到長江流域南岸,周王數次南征,卻最終沉溺漢水。再往後,楚國君主僭越稱王,將自己孤立在諸夏體系之外,卻有保持一定的聯繫。

到了春秋時代前期,楚國實力繼續壯大,逐步成爲威脅中原列國的南方大國,遼闊的疆域已經佔據天下近半,但彼時的荊楚大地荊棘遍地,富庶程度遠不如中原諸國,尤其是先後會盟諸侯、稱霸天下的齊國、晉國。

楚國底蘊深厚,爲何只有楚莊王時期稱霸過中原?

尊王攘夷,是齊桓公、晉文公等霸主標榜的自身的旗幟,“尊王”的本質即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攘夷”則是對諸侯盟國提供軍事政治等全方位的保護,比如北方的燕國所面臨的山戎威脅,但大多數中原諸侯國所面臨的“夷”卻是南方的楚人。

姜齊自建國之初,便對封地之中的東夷族羣,尤其是萊夷進行同化和融合,並由此塑造了齊人特有的浪漫文化色彩。但“夷”也因此成爲一種貶稱,齊國稱霸期間,收到齊國影響的中原諸國均以蠻夷對待楚國,將攘夷視爲政治正確性。齊、晉的稱霸促使強橫數百年之久的楚國始終被阻隔北進的道路,直到一代“神鳥”楚莊王親政之後,纔出現改變。

楚國底蘊深厚,爲何只有楚莊王時期稱霸過中原? 第2張

楚莊王即位之初,三年不問朝政。面對複雜的楚廷局勢,莊王選擇了以靜制動,以感辨奸的方式,逐漸理清了楚國內部的政局和各類人物情況,並選賢舉能,促使楚國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在楚莊王的勵精圖治之下,楚國北上中原,與晉國爭奪霸主之位,並先後在北林之役、邲之戰中擊敗晉國。尤其是在邲之戰中,晉軍主力大損,造成晉國元氣大傷,楚國軍威大震,對中原諸國形成威懾。此後楚國憑藉強勢國力持續剪除晉國盟友,本屬晉國盟國的諸侯國或叛變、或消亡。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楚國幾代君王稱霸中原的夙願。

楚國底蘊深厚,爲何只有楚莊王時期稱霸過中原? 第3張

在楚莊王北進稱霸的過程中,聯齊制晉的邦交政策極有遠見。齊國自齊桓公稱霸之後,始終以泱泱大國自居,並不甘心屈居晉國之下。當楚國向齊國拋出聯手製約晉國的意向之後,目光狹隘的齊國君臣急切想脫離晉國的控制,並在邲之戰後進軍攻伐晉國親密盟國莒國,並策反晉國重要盟友魯國。在齊國的頻繁動作之下,晉國始終無法集中全力對付楚國,基本忙碌於在北方爲了維護原有的盟友體系,同齊國周旋不休。

然而在北上稱霸的過程中,楚國曾因使者挑釁而被宋國斬殺,楚軍圍困宋都長達九個月之久,卻遭到了宋人舉國抵抗,最終楚軍戰敗罷兵言和。這場春秋時代持續時間最長的圍城戰中,楚莊王看到了中原諸侯國中,堅定的抵抗意志。宋國並非晉齊這樣具備豐厚底蘊的大國,但依舊讓楚國耗損頗多,這也是楚莊王問鼎中原但依舊未能在中原佔據絕對穩固霸主地位的原因。

楚國底蘊深厚,爲何只有楚莊王時期稱霸過中原? 第4張

中原強勢文化所帶來的心理優越感,讓中原諸侯,尤其是淮泗一帶諸侯國雖然名義上臣服於楚,但卻並不情願。楚國內部同樣存在隱患,名義上是一個國家的楚國,存在林立的諸多領主封地,這在其他諸侯國中同樣存在,但兩者之間卻有本質區別。中原列國內部的封地雖多,但國君的權力足以約束封臣貴族。而在楚國,楚王則是大小封國名義上的共主,但封國貴族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楚國是一個披着諸夏外衣的百濮部落聯盟,無怪被管仲斥爲蠻夷。

春秋後期,隨着“士”階層的崛起,在與國君聯手變法壓制封臣貴族之後,中原列國完成了各國內部的整合,在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後再無內部掣肘因素。楚國雖爲爆發類似晉國一般的分裂,但卻始終存在楚廷派系林立,相互攻訐的毒化政治生態。楚莊王病逝後,屍骨未寒之時,貴族內部的新仇舊恨就已經迅速爆發。不同於戰國時期變法派與守舊貴族之爭,楚國的派系衝突本質上就是內部封國舊貴族之間的爭權奪利。

楚國底蘊深厚,爲何只有楚莊王時期稱霸過中原? 第5張

楚國內部分分化給了晉國喘口氣的機會,晉景公任命在派系傾軋中失敗的楚人屈巫前往吳國,教吳人以軍陣之術與抗楚之策,吳國始強。此後協助吳國強大的伍子胥等人亦大多原先爲楚國臣子。晉國通過和吳國的結盟,在楚地後方扶持了一股掣肘力量,

楚國的衰敗同時導致晉國騰出手來對盟楚的齊國進行清算,並將其重新納入晉國聯盟體系內。此後楚共王雖再度出兵北上至魯國,並號召諸侯會盟,但此刻的會盟十三國早已不復楚莊王時期的心悅誠服,楚國霸業已是最後的迴光返照。

楚國底蘊深厚,爲何只有楚莊王時期稱霸過中原? 第6張

在楚莊王死後的幾十年裏,楚國迅速衰落,而晉國卻再度崛起並反超楚國。晉國重整中原諸夏體系,並在晉悼公時期不斷會盟諸侯,聲勢愈發滔天。而楚國,卻始終再難整合國家內部資源,楚靈王好高騖遠,身死人手。楚平王時期奸臣當政,國勢繼續衰微。到了楚昭王時期,吳國在伍子胥和孫武的雙重加持之下,打的楚國幾乎國滅,若非秦國出於同晉國爭霸的考量,出手干預,戰國時期也就沒有楚國什麼事了。

戰國時期的楚國依舊維持了遼闊的疆域,卻也延續了混亂的楚國政治生態。楚軍在同秦軍反覆爭奪祖地商於的過程中,往往由於各路楚軍各自爲戰,無法形成有效合力而功虧一簣。楚軍的軍令不通源於其自身本就是貴族私兵的原因,私兵皆聽命於領主而非楚王或楚國將領的號令。戰國後期廉頗曾在楚國爲將,就曾因指揮不動楚軍而頗爲感嘆;齊人陳軫乃天下大才,亦因外來身份而不受楚廷重用,遭到楚國卿族與王族排擠。

楚國底蘊深厚,爲何只有楚莊王時期稱霸過中原? 第7張

楚國的底蘊雖然深厚,但因其組織結構的不合時宜,稱霸宏圖過分依賴君王的自身素質。楚莊王一代雄主,尚且憑藉多年蟄伏纔看清局勢,選拔賢才。此後楚王大多庸主,雖皆有成就王霸之業的抱負,卻總被朝臣掣肘,喪失良機,直至被秦國所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