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揭祕:孟達人生的悲劇到底是誰導致的?

揭祕:孟達人生的悲劇到底是誰導致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孟達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一)孟達暗投劉備,鐵哥們法正是靠山

孟達,陝西扶風郿縣人。其父孟他(一說孟佗),據傳做過涼州刺史,但遍查漢史,涼州刺史的傳承中找不到他的名字。《後漢書·宦者列傳》與《三輔決錄》均有他的記載,雖史實難考,但家裏不差錢,應該沒有疑問。所以,孟達少時應該受過良好的教育。

揭祕:孟達人生的悲劇到底是誰導致的?

孟達的同鄉法正,其曾祖法雄,做過南郡太守,祖父法真,天下名士。孟達與法正是鐵哥們兒。

185年,韓遂,馬騰犯長安,屯兵陳倉(今陝西寶雞市)。前將軍董卓與左將軍黃埔嵩大敗韓遂、馬騰。孟達和法正都感覺長安已經不太平,明年,攜手避亂,舉家遷益州,投奔劉璋。

劉璋昏暗、羸弱,被地方豪強控制,孟達、法正輾轉不得志,唯益州別駕張鬆善之。

211年,劉璋聞曹操欲討張魯,怕被曹操兼併,張鬆勸劉璋迎劉備入川,討伐張魯。劉璋遣法正、孟達各帶二千人出使劉備。法正、孟達乘機投靠劉備。劉備留孟達接替張飛任宜都太守,從此,孟達的仕途才走上正軌。

219年,劉備取漢中,命孟達攻房陵,孟達從秭歸翻香溪,沿粉水河谷下擊房陵,殺房陵太守蒯祺。劉備又命義子劉封相助,上庸,西城的申耽,申儀望風而降。劉備奪取東三郡,孟達當記頭功,可惜他是劉璋的舊臣,只好做劉封的副手,協助劉封管理東三郡。

8月,漢江大水,關羽發動了襄陽之戰,打了人生中最後的一場勝仗,水淹七軍,名震華夏,曹操大驚,準備遷都避其鋒芒。可惜好景不長,曹操和孫權這兩個死對頭,爲了對付關羽竟然歷史性的合作,關羽敗走麥城,被孫權殺害。

這也應驗了那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關羽襄陽失利,曾向劉封,孟達求救,孟達以州郡初附爲由向劉封進言,劉封軍事上無能,政治上弱視,性格上還有點兒二,便聽信孟達,不救關羽。從事後來看,很可能是被孟達套路。因爲孟達一直做老大,突然給劉封做助手,肯定不習慣。而劉封對孟達的不配合也是針鋒相對,處處壓制孟達。這時,法正主政成都,孟達有恃無恐,一點兒也不鳥劉封,兩個人誰也奈何不了誰,相互制肘,相安無事。

58歲的劉備戎馬一生,漢中王肯定不是他的終極目標,眼見一世爲人,心思都用在了稱帝上,忽視了劉封與孟達的矛盾。

揭祕:孟達人生的悲劇到底是誰導致的? 第2張

(二)靠山法正去世後叛劉投曹,靠山曹丕死後再度叛魏

220年,曹操死了,法正也死了。法正主政期間,得罪了很多人。法正一死,孟達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時,諸葛亮主政,被達兵所害的蒯祺是諸葛亮的姐夫,又從成都傳來消息,說諸葛亮要殺他全家。本來孟達已惶惶不可終日,劉封更是變本加厲。7月,喪心病狂的劉封孩子氣地搶奪了孟達的儀仗隊,這讓顏面盡失的孟達徹底地崩潰,對益州失去了最後的信心,非常無奈地投降了曹丕。

曹丕初登大位,聽說孟達來降,異常地興奮。遣夏侯尚、徐晃進討劉封,和孟達裏應外合,劉封被趕回了成都。

孟達長得相貌堂堂,身材偉岸,是標準的大帥哥,擅長見風使舵,加之能言善辯,談吐不凡。曹丕雖然貴爲天子,但骨子裏有着文人的浪漫,一見到孟達,就心生喜歡。親附其背,誇他有將帥之才。魏國龐大,也不缺馬屁精,又附和他有卿相之器,一時榮寵無二。

11月,曹丕稱帝。合房陵,上庸,西城爲新城郡,加封孟達爲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平陽亭侯,領新城太守,並且親書手令,榮寵有加。因新城地處魏蜀吳三國交匯地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所以朝中大臣多人反對,曹丕爲了政治平衡,將西城分離出來,命降將申儀領太守,以掣肘孟達。

220年至226年,這七年是孟達一生中最輝煌,最舒服的日子。雖然與鄰居申儀有一些小摩擦,但因爲有曹丕的信任,申儀一時半會兒也奈何不了他。

226年5月17日,曹丕死了,孟達最後的靠山倒了,好日子也到頭了。對孟達有偏見的司馬懿主政荊州,申儀頻繁地打他的小報告。蜀國的李嚴,諸葛亮也開始寫信拉攏他,東吳也對他伸出了橄欖枝。岌岌可危的孟達還覺得自己是奇貨可居,在左右搖擺中思謀着利益的最大化。孟達的心思被諸葛亮一眼看穿,給他來了個釜底抽薪,想加速他起義的步伐,因爲諸葛亮要北伐了。

蜀人郭謨帶着孟達的書信詐降申儀,申儀總算是抓住了孟達的小辮子,立即彙報給司馬懿。司馬懿接到孟達反叛的消息,一邊寫信安慰他,一邊急行軍。8日趕到房陵城下,讓孟達措手不及。司馬懿兵分八路,對房陵一陣猛攻。16天,孟達的外甥鄧賢,親信李輔開城投降,孟達被殺,傳首京城,結束了他顛沛的一生。

揭祕:孟達人生的悲劇到底是誰導致的? 第3張

(三)孟達性格的形成原因與他命運之間的關係

孟達在那個動亂的時代,如同一葉在大海中飄搖的扁舟,隨波逐流,在風浪中搖晃。他投奔劉璋,投靠劉備,投降曹丕,不過是想在夾縫中求得一線生機,可是命運,從來都不以個人的意願來設計結局。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小人物根本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本來歷史給了孟達抉擇的機會,可是,他卻錯了一回又錯了一回!

孟達一生漂泊,屢屢有貴人想助,可惜都好景不長。年少時他父親不擇手段地結交權貴,雖然名譽掃地,但也落得了不少實惠。這在他幼小的心靈,種下了唯利是圖的種子,忠誠就像風花雪月根本不在他的字典裏,從他的幾次人生轉折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他是一個標準的實用主義者。

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除了父親的潛移默化,好友法正對他性格的成型影響至深。法正頭腦靈活,智計百出,後來居上做了劉備的第一謀臣。法正的骨子裏帶着江湖氣,有恩報恩,有怨報怨,爲朋友兩肋插刀。在與法正的交往中,法正的處事原則悄悄地與他的實用主義融會貫通,自然成型。

揭祕:孟達人生的悲劇到底是誰導致的? 第4張

孟達的智商不低,情商不高。在與劉封的相處中顯得很弱智,給一個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任何人都會鬱悶,但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控制自己的情緒。孟達與法正避亂益州,十餘年間鬱郁不得志,從法正的身上可以看到孟達的影子。孟達有法正做後盾,他的實用主義和江湖氣,整得劉封也很鬱悶。

當法正一死,他突然發現諾大的蜀國,竟沒有他容身之地。跟着劉封受氣,回到成都作死。這時,要是劉備稍微重視一下孟達的感受,將劉封和孟達分開,可能還能挽救他的東三郡。可惜,這時劉備太忙了,忽略了孟達與劉封已經白熱化的矛盾。估計劉備也沒有想到,一直是乖乖仔的劉封,一旦脫離自己的視線,就找不着北。

孟達的這次背叛,有他性格上的缺陷,但更多的是命運的無奈。

劉備雖然丟了荊州,但蜀國初建,蒸蒸日上,在公司正在走上坡路的時候,選擇跳槽的員工,不是智商有問題,就是生存有問題!孟達肯定是後者,他被劉備放棄了!

孟達的這次背叛,是歷史上最爲奇怪的一次背叛。

他給劉備寫了一封辭職信,自比重耳,樂毅。大意就是你也是知道的,我在這裏活不了了,只能選擇離開,你也別怪我,我也不怪你,咱們兩清。有一首歌最能表達孟達此時的心聲:其實我不想走,其實我想留······

歷史沒有假設,人生不能重來。可是孟達卻跌倒在相同的地方,他雖然到了魏國,但處事風格一成未變,他還是用着老套路,緊跟着領導,看不起同事。最後,正是申儀這樣微不足道的同事,在他的背後捅了狠狠的一刀。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在孟達的人生悲劇裏,有歷史的偶然,也是他的性格一步步將他推進了深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