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此人含冤而死,李白爲他振臂高呼

此人含冤而死,李白爲他振臂高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李邕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開元八年,李白在渝州遊歷,此時的他雖然只是一個青年,卻已經有了相當的名氣。當時的渝州刺史,是一個叫做李邕的官員。他聽說李白的到來,盛情相邀,李白也希望藉此機會,結交李邕,便爽快地前去拜謁。

然而,這次交流卻是非常失敗的。雖然沒有文字記錄原因,但以小珏看來,大概是因爲李白初出茅廬,帶着年輕人的傲氣,再加上他本身灑脫豪放的天性,不守禮法的行爲,讓官場做派的李邕看不慣。李白在此時會面之後,就留下了千古名篇《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時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此人含冤而死,李白爲他振臂高呼

在這首詩中,李白自比大鵬,自信能夠隨風而起,扶搖直上青天。他相信,即使風停下來,他的力量仍然能夠將滄溟之水簸幹。在詩的後半部,李白就透露了和李邕相見時的不快:當時他人看到我出語驚人,經常說出奇談怪論,都發出冷笑聲。然而,孔子都說後生可畏,你們這些大丈夫怎麼還能輕視年輕人呢?

從這首詩的題目來看,就是李白專門寫給李邕的,因此李邕肯定也讀過了。那麼這首千古名篇對李邕有觸動,讓他重新認識了李白沒有?我看是沒有,他和李白如同兩條平行線,再沒有什麼生活上的交集。無論是李白接受唐玄宗的召喚,擔任翰林,還是後來被賜金賞還,都沒有與李邕發生過故事。

此人含冤而死,李白爲他振臂高呼 第2張

唯一的機會,是在唐天寶四年時,李白已經從朝廷辭官,與高適、杜甫共遊齊州。此時的他已經名滿天下,擁躉無數,而當時的李邕,正好擔任北海太守。李邕聞訊,不顧68歲的高齡,立即趕去,卻只是爲了與杜甫相見。

杜甫當時只有33歲,但在少年時就與李邕認識。他們的宴會安排在齊州的歷下亭,包括高適、李之芳在內的名士紛紛到場,唯獨缺少了李白。這很可能是當年那件不愉快的事情,仍然在兩人心中形成了難以逾越的隔閡。李邕對杜甫的關心是很到位的,還提及了他的祖父杜審言,杜甫更是感激涕零,留下了《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東藩駐皁蓋,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雲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此人含冤而死,李白爲他振臂高呼 第3張

初次見到李邕的高適,也表達了心中的無限崇敬,寫下了《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陰亭》,對其評價很高。

不過,李白在遊歷齊州的時候,對於李邕的印象也由此改變。因爲他聽說了當地的一個故事,那是一個女子,因爲丈夫被殺,奮不顧身報仇。李邕聽聞後,上書朝廷,請求法外開恩,救下了女子。唐朝很流行任俠精神,李白對這種事情更是心嚮往之,因此也很讚賞李邕見義勇爲的行爲,便在《東海有勇婦》記述了此事,並褒揚了李邕:

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舍罪警風俗,流芳播滄瀛。

沒想到,就在兩年之後,已經70歲的李邕卻遭到了飛來橫禍。他因爲結交宰相李適之,被中書令李林甫忌恨。李林甫以貪腐爲名,派出兩個心腹爪牙,前往山東,將李邕和淄川太守裴敦復“就郡決殺”。

實話實說,李邕可能確實有貪墨的行爲,但不經審訊,就將堂堂一郡太守杖殺,李林甫的做法也太狠辣了。李白聽說之後,悲憤地寫下了《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其中有兩句: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