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中國古代沒有海洋意識?看一看秦始皇對大海的熱情,顛覆傳統認知!

中國古代沒有海洋意識?看一看秦始皇對大海的熱情,顛覆傳統認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沒有海洋意識?看一看秦始皇對大海的熱情,顛覆傳統認知!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1975年,在廣州市區中山四路附近,考古專家挖出一座秦代造船遺址,大約建造於秦始皇統一嶺南時期。

中國廣州網介紹:這處造船工場的巨大規模,2000多年前我國造船技術和造船生產能力已達到很高的水平——當時可以造出寬8米、長30米、載重五六十噸的木船。

學者研究之後認爲,秦始皇設立這一造船廠,目的主要有兩個:一,專門建造大量船隻,供平定甌越(主要在浙江一帶)所需;二,延續商周形成的海上絲綢之路,開發海上貿易,將航海向遠洋發展。

秦始皇大肆造船,用於征服甌越,這可以理解,頂多驚訝於秦始皇的跨海登陸作戰思維。然而,開發海上貿易這一點就令人不解了,難道生活在內陸的秦始皇,有着不凡的海洋思維?

中國古代沒有海洋意識?看一看秦始皇對大海的熱情,顛覆傳統認知!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一共有過五次巡遊,但除了第一次之外,其他四次都曾“行臨海濱”。公元前219年到公元前210年,短短十年時間,4次巡行海濱,經歷黃、腄、成山、之罘、琅邪、碣石、會稽等地方。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漢武帝(壽命比秦始皇長20年)之外,別無他人。

如今,秦皇島名稱由來,渤海西岸多處秦代宮殿遺址等,都證明秦始皇曾經有過遠眺滄海。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身處內陸的“赳赳秦夫”,爲何一而再、再而四的“行臨海濱”?總不至於認爲大海好玩,所以秦始皇來海邊旅遊吧!

傳統觀點認爲,秦始皇想要長生不老,幻想海外仙山,所以後來纔有派遣徐福出海蓬萊求取仙藥。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這麼看待秦始皇“行臨海濱”的動機。

中國古代沒有海洋意識?看一看秦始皇對大海的熱情,顛覆傳統認知! 第2張

其實,秦始皇初次東巡來到海濱時,還沒有聽說海外仙山傳說,儒生方士的欺騙,才激起了秦始皇派遣徐福出海的熱情。

更爲重要的是,在琅琊石刻中(前219年巡遊所刻),還有“與議於海上”,有文獻記載是“鹹與始皇議功德於海上”。

琅琊刻石:列侯武城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丞相隗林、丞相王綰、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趙嬰、五大夫楊樛從, 與議於海上。

古往今來,拋開特殊情況(宋高宗趙構亡命於海),皇帝來到大海本身極爲罕見,更別說在大海上議事了,至少由此可見秦始皇的膽量和勇氣,超出了無數被歌頌的帝王,更顯示秦始皇一統六國並非偶然。

中國古代沒有海洋意識?看一看秦始皇對大海的熱情,顛覆傳統認知! 第3張

可見,秦始皇“行臨海濱”、“與議於海上”等的動機,絕非簡單的追求長生不老,而是另有目的。那麼,秦始皇到底追求什麼?

琅琊刻石給出了一個答案,即“東撫東土”,秦始皇種種舉動,顯示出秦始皇追求“東撫東土”的空間極點。簡單的說,在“平定天下”、“並一海內”目標下,秦始皇認爲東面已知海陸,全是大秦帝國的天下。

有趣的是,史記還記載了二件事,即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時,來到琅琊之後“夢與海神戰”和“連弩射殺海中巨魚”。秦始皇夢中與海神之戰,可以看到他挑戰“海神”的意志,至於“連弩射殺海中巨魚”,更是展現了秦始皇的海洋決心。

秦始皇認爲大海是東邊的空間極點,這與時代認知有關。因此,這說明秦始皇存在時代侷限性,但卻證明了秦始皇的確有一定的海洋意識。

中國古代沒有海洋意識?看一看秦始皇對大海的熱情,顛覆傳統認知! 第4張

如果說秦始皇在東部沿海舉動,對展現他海洋意識還不夠清晰的話,那麼在南海舉動,就足以證明了秦始皇肯定具有海洋意識。

鮮爲人知的是,秦始皇還未一統六國,就已經開始了南征百越之戰。《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記載,“歲餘,虜荊王負芻,竟平荊地爲郡縣。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賁,與李信破定燕、齊地”。可以說,進軍南海早就是秦始皇“平定天下”、“並一海內”的目標,而非侷限於區區關東六國。僅將消滅六國,看成秦始皇統一的規模,這是對秦始皇的誤解。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設置了桂林、南海、象郡,而且南海郡的郡所是在濱海的番禺(廣州)。更爲奇妙的是,番禺還是南洋航路的北端起點,又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廣州秦代造船遺址,又證明了秦朝海外貿易的存在。

在斯里蘭卡,考古學者發現秦半兩錢,證明從廣州出發的秦朝商船,就曾經去過斯里蘭卡。或許,去斯里蘭卡的船隻,就來源於廣州秦代造船遺址。

中國古代沒有海洋意識?看一看秦始皇對大海的熱情,顛覆傳統認知! 第5張

不僅如此,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或許是最早在皇家園林中,設計製造了一個微縮海洋的人。

《秦記》:始皇都長安,引渭水爲池,築爲蓬、瀛,刻石爲鯨,長二百丈。《三秦記》:始皇引渭水爲長池,東西二百里,南北三十里,刻石爲鯨魚二百丈。

從這些記載中不難看到,秦始皇嚮往海洋,以至在宮內製造了一個袖珍海洋。

關於秦始皇陵的地宮,《史記》有云,“以水銀爲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或爲鯨魚膏)爲燭,度不滅者久之。”

司馬遷對於秦始皇陵的這一段描述,我們廣爲人知,但卻往往忽略“以水銀爲百川江河大海”中的“大海”。死後不忘以水銀描繪出大海的秦始皇,又豈能沒有海洋意識?

中國古代沒有海洋意識?看一看秦始皇對大海的熱情,顛覆傳統認知! 第6張

其實,即便不能定論秦始皇有海洋意識,但秦始皇在面對海洋的表現,態度至少是熱情的、積極的、開放的、念念不忘的。雖然顛覆傳統認知,但這的確是事實,秦始皇的偉大超出我們想象。

對於秦始皇,《劍橋中國秦漢史》評價,“在中華帝國的歷史上,有六七位著名的君主.....他們的事蹟使其形象比實際生命更爲高大,而秦始皇就是其中最早的一人”。可見,並非古代中國沒有海洋意識,而是秦始皇對大海的熱情,只是沒有被後人繼承下來罷了。

因此,如今千古一帝滿天飛,但實際上真正一比較,唯有秦始皇才真正的實至名歸。令人遺憾的是,秦始皇的海洋意識,可惜鮮爲人知,我們只看到修長城、大一統、制政策等功績,卻遺忘了秦始皇的這一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