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北宋皇帝登基之時遭宗室元老挑戰?

北宋皇帝登基之時遭宗室元老挑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皇帝登基之時遭宗室元老挑戰?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三個親生兒子全部夭折後,便收養了宗室趙允讓第十三子趙宗實爲子,仁宗去世後,趙宗實繼位,是爲宋英宗,但英宗繼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曾遭到宗室元老趙允弼的強力挑戰,英宗最終能夠順利登基,宰相韓琦居功甚偉,但殿前都指揮使李璋同樣功不可沒!

李璋,字公明,是北宋外戚,爲宋仁宗的舅舅李用和之子,憑恩蔭補三班借職,積官爲天平軍節度觀察留後、知澶州,累遷武勝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1)

任職期間,李璋擒捕敢於白天殺害縣令、攔路搶劫的盜賊;徵調民夫築路數十里,夾道植柳,頗有政績,但李璋一生中最值得稱道之事,當屬帝位交替之際,帶兵震懾覬覦皇位的宗室趙允弼,保證英宗順利登基,避免了北宋王朝出現內亂。

宋英宗趙宗實原本是宗室趙允讓之子,四歲時被無子的仁宗收養,但仁宗並未給予趙宗實皇子的名分,因爲仁宗並不甘心將皇位傳給別人,同時對自己生育子嗣尚且抱有一絲希望,故大臣們紛紛催促仁宗早立接班人時,仁宗稱:朕很快就有兒子了,你們再等等。“後宮一二將就館,卿且待之。(2)”

北宋皇帝登基之時遭宗室元老挑戰?

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豫王出生後,仁宗大喜,立即把趙宗實送回家中。令人遺憾的是,豫王和其他兩個男孩先後夭折,仁宗再次面臨無子的尷尬處境,只得再次把趙宗實接到宮中,並於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立爲太子,改名趙曙。

趙曙並非成爲仁宗皇子的唯一人選,其時,仁宗后妃和宦官們也都有各自的人選,所以,趙曙並未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和擁護。

仁宗也意識到這一點,擔心自己駕崩後,趙曙繼位時出現不可預測的變故,就提前找到兩個重量級人物,託付他們爲趙曙保駕護航,他們一個是宰相韓琦,另一個就是殿前都指揮使李璋。“宴近臣羣玉殿,酒半,命大盞二,飲韓琦及璋,如有所屬。(3)”

殿前都指揮使,也被稱爲“殿帥”,掌握“三衙”之一的殿前司禁軍,《水滸傳》中的高俅即爲此職,三衙雖然沒有調兵權,但在京城內,殿帥對朝局還是有極大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宋仁宗爲了讓李璋這位表兄弟能夠盡心竭力,還親自書寫了“忠孝李璋”四個字賜給他。

仁宗駕崩後,朝局果然出現暗流涌動之勢,攝政的曹皇后首先發難,她對趙曙被立爲皇子一直頗有微詞,此時更是公然對宰相韓琦宣稱“官家無子”,韓琦說:“皇子在東宮,何不便宣入?”曹皇后卻說“只是宗室,立了他,後莫有人爭?”(4)

對趙曙被選爲北宋王朝的接班人一事,宗室元老趙允弼一直忿忿不平,此刻更是跳出來質問韓琦:“豈有團練使爲天子者,何不立尊行?(5)”團練使指的即是趙曙,因爲趙曙此前的官階僅爲嶽州團練使,而尊行則指的是自己,趙允弼與仁宗同輩,比趙曙高一輩,且被封爲北海郡王,輩分和官階都要高於趙曙,故有此言。

當時,覬覦皇位的宗室不止趙允弼一人,還有人暗中煽動三衙禁軍,傳播流言,一時間,軍心惶惶,“時禁衛或相告,乾興故事,內給食物中有金,既而宮中果賜食,衆視食中無有,紛紛以爲言。(6)”

三衙禁軍一旦捲入此事,後果將不堪設想,宰相韓琦面對曹皇后和趙允弼能夠據理力爭,毫不退讓,可禁軍一旦有異動,恐怕根本無力阻止。

關鍵時刻,李璋挺身而出,召集禁軍士兵訓話:“天子未臨政已優賞,汝何功復云云,敢喧者斬!(7)”於是,“衆乃定”,李璋及時的制止了士兵喧譁和傳播流言,穩定了軍心!

執政此前打算加強京城警戒的兵力,李璋擔心部隊調動,會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否決了這個提議。“帝崩,執政欲增京城甲士,璋曰:例出累代,不宜輒易。(8)”

北海郡王趙允弼在韓琦面前飛揚跋扈、氣勢凌人,但當李璋率領全副武裝的殿前司禁軍趕到之時,趙允弼氣焰頓消,不敢繼續堅持皇位繼統應當“立尊行”的論調。

李璋和侍衛親軍馬軍司指揮使(馬帥)郝質囑咐殿前班值士兵:“一會入殿之後,看到我們叩拜新君時,你們就跟着一起跪拜。”

李璋向宰相韓琦請求上殿拜見新君,韓琦向曹皇后稟報,得到允許後,李璋上殿,看到太子趙曙散發被面,覆以帽子,便上前輕輕撥開其頭髮,確認是趙曙無誤之後,立即退後幾步,跪下高呼萬歲,殿前諸班值士兵隨即跟着山呼跪拜。“徐搢笏拂開發,審觀之,降殿山呼拜,殿前班亦山呼拜。(9)”

眼見禁軍都參拜新君了,趙允弼也只好跟隨衆人跪下行禮,徹底打消了身登大寶的念頭。

這一年,趙曙已經三十多歲了,在即位之前竟然披頭散髮、狼狽之極,可見其雖爲仁宗指定的接班人,卻對自己能夠順利繼位並沒有多大信心,甚至一直處於惶恐不安之中,連最起碼的儀表都無法顧及,趙曙繼位之後出現精神方面的問題,應該和這次受到的強烈刺激有一定的關係。

趙曙即北宋王朝第五位皇帝宋英宗,宋英宗對李璋的擁戴心懷感激,不僅讓李璋兼武勝軍節度使,還詔令李璋管軍,同百官入。(10)

覬覦皇位的宗室趙允弼則被英宗拜爲中書令,徙往東平府,熙寧二年,趙允弼去世。

李璋和韓琦堅定的支持英宗繼位,避免了北宋王朝在皇位交替之際出現內亂,得到世人的讚譽,“時朝論稱有如此宰相、殿帥,天下豈不晏然!(11)”

宋神宗時期,李璋以振武軍節度使知郢州,還朝時,在襄州去世,時年53歲,追贈太尉,諡“良惠”,朝廷錄其子五人,各遷一官,未仕者三人,爲左侍禁。

李璋雖然是外戚出身的武將,但喜歡讀書,所有俸祿全部用來購書,以至於去世後竟然沒錢治喪,李璋的弟弟駙馬都尉李瑋向襄、唐、許三州各借一千緡官錢才得以置辦喪事,事後,將所借之錢還給朝廷左藏庫,宋神宗知道後,將李瑋所借之錢全部賜還,“其以所貸錢賜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