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中國歷史上被稱爲“四無”皇帝的誰?

中國歷史上被稱爲“四無”皇帝的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朝,實行世襲制,傳位到了咸豐皇帝的時候,清文宗咸豐帝就成爲歷史上無力挽狂瀾的懦弱天子。咸豐帝是清朝祕密立儲繼承皇位的最後一位皇帝,他被後人稱爲“四無”皇帝,也就是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爲的皇帝。咸豐帝在位十一年,面對重大事件優柔寡斷、束手無策,且沉迷於酒色,荒廢朝政。咸豐帝在位時期,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又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進逼天津,他屈辱求和簽下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分別佔領了大連灣等地,清軍也嚴陣以待,大戰一觸即發。偏偏在這危急關頭,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率領軍隊從安徽進入浙江,攻佔杭州,以打擊清軍的重鎮,分散清軍的軍力,後又襲擊江南大營,打算解除天京的圍困。

中國歷史上被稱爲“四無”皇帝的誰?

接着,英法聯軍炮擊大沽口。面對內憂外患的環境,膽小懦弱的咸豐帝臨陣退縮了。他擔心清軍難以抵擋英法聯軍,更加擔心英法聯軍和太平軍勾結。這樣一來,祖宗的基業就會斷送在他手上。於是他給直隸總督恆福下令,如果英法前來修改條約,讓他們從北塘進京即可。在軍事上,他下令僧格林沁不能首先開炮,以至於痛失殺敵良機。

接着,英法聯軍繞過僧格林沁防守嚴密的大沽口,改從疏防的北塘登陸。面對這種局勢,咸豐帝難以下定決心,以至於下面的將領畏首畏尾,最後是英法聯軍攻佔了天津。

也就這樣,在咸豐帝臨陣退縮懦弱指揮的情況下,英法聯軍佔據了天津,咸豐帝派大臣去天津談判,英法方面無意談判,立即進攻通州。親王和兵部尚書前往通州議和,英法故伎重演,提出更多無理要求,僧格林沁和英法聯軍在張家灣大戰,結果節節敗退。直至最後,英法聯軍步步緊逼,咸豐帝攜帶後宮逃離京師,英法聯軍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恥辱的一幕。

真所謂一步走錯,全盤皆輸。咸豐帝由於懦弱怕事,一碰到複雜的局勢就臨陣退縮,束手無策,纔在大沽口之戰中一敗塗地,才導致英法聯軍處處佔了優勢,侵略中國步步得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