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東西」爲何稱之爲「東西」?史上第一樁“打白條”竟是皇帝欠下的

「東西」爲何稱之爲「東西」?史上第一樁“打白條”竟是皇帝欠下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西」爲何稱「東西」

據說,宋朝理學家朱熹在未出仕前的某一天,在家鄉的一條巷子裏,遇到了他博學多才的好友盛溫和。朱熹看到盛溫和手中提着一個籃子,於是問道:「你提着籃子去幹什麼?」盛溫和幽默地答道:「去街門買東西。」之所以說盛溫和幽默,是因爲當時還沒有「東西」這一說法。朱熹不解地問:「買『東西』是什麼意思?爲何不說買『南北』?」盛溫和沒有直接解答,而是笑着說:「真不明白?你這位大學問家真是聰明一世,煳塗一時啊。你把五方和五行對照一下就會明白了。」朱熹想,按照五方和五行對照,「東」即對「木」,代表一切植物;「西」即對「金」,代表一切金屬礦物;「南」屬「火」,「北」乃「水」,「中」爲「土」。朱熹終於明白了,塬來盛溫和是用了詼諧的語言說,上街去買金木之類可以裝入籃子的物品。若說買「南北」就不對了,籃子怎麼可以裝「火」和「水」呢?盛溫和幽默的「買東西」,由於朱熹的大名而遠播,漸漸地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還有一種說法是:清乾隆年間,有一位叫龔瑋的學者認爲:在東漢時期,商賈大多集中在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俗語有「買東」、「買西」的說法,即到東京、西京購貨。久而久之,「東西」就成爲貨物的代名詞,「買東西」就這樣出現在了人們的日常用語中。

「東西」爲何稱之爲「東西」?史上第一樁“打白條”竟是皇帝欠下的

古代爲何把稿費稱爲「潤筆」

文人爲別人作詩文書畫而獲取酬勞,自古有之。不過,古代不叫稿費,而稱「潤筆」或「潤資」。譬如,《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曰:「以物求文,謂之潤筆之資。」因爲古時在用毛筆寫字之前,通常會先用水把毛筆泡一泡,使之泡開,泡軟,這樣毛筆比較容易吸收墨汁,寫字時會感覺比較圓潤,因此,毛筆泡水這個程序就叫「潤筆」。後來,「潤筆」被泛指爲請人家寫文章、寫字、作畫的報酬。

「潤筆」一詞,典出《隋書.鄭譯傳》:「上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穎戲謂譯曰:『筆幹』,譯曰:『出爲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

古人出於自己所需,向文人墨客求取詩、詞、賦、碑、銘、志、序、記、畫等,俱需支付潤筆。而支付潤筆或潤資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銀兩以外,還可以用糧食、物品、布帛來支付。當然,有的文人則隨自己喜好收取潤筆,譬如,王羲之愛鵝,李白愛酒,而蘇東坡則送羊肉也可以。史上獲取潤筆最多的當屬漢朝司馬相如所作的《長門賦》了。這個故事發生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有了新寵衛子夫後,由於種種塬因,把塬來「金屋藏嬌」的陳阿嬌皇后,貶居於長門宮。終日愁眉不展的陳皇后,聽說漢武帝非常喜歡司馬相如所作的賦,便託人送黃金百斤給司馬相如,請相如爲其作賦,述說對皇帝的思念之苦。司馬相如爲陳皇后作了一篇《長門賦》,賦中盡述阿嬌思念皇帝之情,漢武帝讀後終有感悟,陳阿嬌果真又重獲漢武帝的歡心。至於陳皇后最終被廢,那是後話了。《長門賦》共六百叄十叄字,而獲百斤黃金,真可謂字字黃金。

「東西」爲何稱之爲「東西」?史上第一樁“打白條”竟是皇帝欠下的 第2張

「打白條」的來歷

西晉永寧元年(公元301年)春,因發動宮廷政變成功,己掌握朝中大權的趙王司馬倫,想當皇帝。由是,他在一天上朝時,當着羣臣的面,對俗稱白癡皇帝的晉惠帝司馬衷說:「昨天,我夢見了我的父親宣帝(司馬懿),他對我講:『現在只有你出來當皇帝,天下才會太平。』再說,我本是你爺爺文帝(司馬昭)的親兄弟,也是你的叔爺爺呀!即位是情理中的事情。」司馬衷雖然以頭腦遲鈍着稱,但朝中的局勢他還是看得出來的。他知道,如果他不讓出這個皇位,別說當不了傀儡皇帝,恐怕連小命都要斷送在這老東西手上了。於是,他便憨笑着當場痛快地答應,將皇位禪讓給司馬倫。

司馬倫興高采烈地登上皇帝寶座,在黨羽們的叄唿萬歲中,他笑着下旨,對鞍前馬後跟隨他鬧革命的黨羽大肆封賞,人人加官晉爵,個個賜金賞銀。然而,當時國庫空虛,金銀少得連官員晉級的印綬都無銀冶鑄,更別說封賞的錢了。司馬倫想了想,對受封的黨羽說:「朕對衆卿的封賞數目不變,銀子多少先讓中書令孫秀暫時開條記着,大家收好條子,待國庫充盈後,再行兌付。」這便是「打白條」的起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