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德日意是如何在一戰後走到一起的?軸心國成立的原因是什麼

德日意是如何在一戰後走到一起的?軸心國成立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原歷史真相,讓我們在歷史的海洋裏,汲取營養,開闊我們的視野!

在以前的文章裏,我講過關於法西斯德國和日本的文章。今天所講的,其實是以前的一個延續。今天所要的講的是軸心國的形成。也就是德國、意大利和日本三個法西斯國家,妄想瓜分世界!

德日意是如何在一戰後走到一起的?軸心國成立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法國和美國三個帝國主義國家,按照自己的勢力,重新劃分了勢力範圍,可以說是最大的受益者。這種做法,引起了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的強烈不滿。

可以說,日本、德國和意大利以前都有過軍國主義和擴張主義的傳統。所以,這個三個國家是耿耿於懷。其實這三個國家,有一個更大的野心,就是妄想瓜分世界。

我們知道,在巴黎和會上,德國是以戰敗國出席會議,因爲德國是戰敗國,所以,德國的殖民地被無情的瓜分了,武裝也被解除了,更不能讓德國接受的是,本國的一部分領土,竟然也被分出一部分讓國際聯盟代管。

上面的所有這些,德國在魏瑪共和國,是可以暫時接受的。但這些,對希特勒是斷然難以接受的,畢竟他的野心太大了。他的野心是什麼呢?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奪取全世界的霸權。

德日意是如何在一戰後走到一起的?軸心國成立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爲了這個“雄偉”的的目標,希特勒還制定一份計劃,開始是先佔領西歐,再佔領中歐的歐洲大陸。然後,就把目光瞄向了英國、美國。希特勒相信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但實現這個目標是需要費一番周折的。怎麼做呢?於是希特勒就打着反共的旗號,說”蘇聯威脅“,要攻打蘇聯的言辭。其實希特勒這麼做,是有他很深的用意的。

一是:要消除美和英國的防範,而且美國和英國也是主張反共的;

二是:打着”蘇聯威脅“的旗號,在1933年10月,就光明正大的退出了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這樣就爲希特勒瘋狂擴軍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爲了消除美國和英國的戒心,德國這麼做(瘋狂擴軍),就是爲了自身安全考慮,並且信誓旦旦的說,除了蘇聯,別的國家都不會受到威脅。

德日意是如何在一戰後走到一起的?軸心國成立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其實英國和美國早就覺察到了希特勒的野心了,但爲什麼沒有制止呢?其實他們想讓德國去牽制蘇聯,所以也就任其發展了。

其實這麼做,希特勒心裏還是有顧慮的。於是就採取了更進一步的行動。在1936年,希特勒宣佈不再遵守《凡爾賽條約》,接着又出兵佔領了戰後被分出去的萊茵非工業區。

其實希特勒心裏也是沒有底的,當他做完這些事情後,竟然美國、英國沒有反應,所以,希特勒的膽子就更大了,變得肆無忌憚了。

當希特勒要進行對世界擴張的時候,他心裏也是明白的,單靠德國是很難完成重任的。於是,他就開始尋找”志同道合“的戰友了。

德日意是如何在一戰後走到一起的?軸心國成立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現在在說說我們的這個鄰國日本,在當時可是躊躇滿志的,雄心勃勃的,一心想佔領整個東南亞。

在1931年把中國的東北佔爲殖民地後,就一心想佔領整個中國。但日本這種行爲,直接觸碰到了美國、英國在華的利益。其實日本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畢竟英國和美國是帝國主義強國,而日本卻是一個小國,所以,審度再三,是不能硬碰硬的。

所以日本在當時也在”尋找志同道合“的戰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和日本一拍即合,交往慢慢的頻繁起來。

現在,再說說軸心國的最後的一個國家-意大利。就是在德國和日本簽訂了《德日關於反共產國際協定》後,德國和日本結成聯盟後。德國和意大利的關係也得到了改善和調節。

德日意是如何在一戰後走到一起的?軸心國成立的原因是什麼 第5張

德國爲了和意大利走的更近,開出了很多的優惠的條件,如德國擴大對意大利的出口,而且還支持意大利向非洲擴張,而且意大利在中歐、巴爾幹和多瑙河不再和德國爭奪等。

在1937年11月,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產國際協定》。

在意大利侵佔巴爾幹的阿爾巴尼亞時,由於和英、法兩國發生了衝突,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讓意大利認識到和德國結盟的重要的性,想急切的得到德國的幫助。在這種情況下,在1939年5月22日,兩國在柏林簽訂了《德意鋼鐵同盟》。

希特勒爲了更有效的西線進攻法、英兩國,東線向蘇聯進攻,讓日本和意大利從東西兩個方面去牽制,不至於使自己兩面受敵,而日本和意大利也是如此的想法,想讓德國對己方的敵國進行牽制。

德日意是如何在一戰後走到一起的?軸心國成立的原因是什麼 第6張

爲了讓三個法西斯國家更加緊密的團結戰鬥,於是在1940年9月,德、意、日在柏林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而且期限是10年。至此,以柏林、羅馬、東京爲軸心的三國同盟正式形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