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晉國爲什仫在戰國時會走向滅亡?原因是什麼

晉國爲什仫在戰國時會走向滅亡?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國爲什仫在戰國時會走向滅亡,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有五位強大的君主,他們帶領着自己的國家走向強盛,並迫使其它國家對他們馬首是瞻,後世稱這個五個人爲春秋五霸。不同的史書對五霸的人選有不同的說法,但無論哪種說法,有兩個人是公認的,那就是齊桓公和晉文公。

但之後的戰國七雄中,齊國仍在,卻沒有了晉國的影子,這個國家甚至在戰國初期就消失在了歷史中。曾經強大的晉國爲什麼會如此迅速的灰飛煙滅?讓我們回溯晉國的歷史,找尋這一問題的答案。

晉國的第一任國君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兒子,成王的弟弟。成王時期唐國作亂被滅,成王便將此地封給了自己的親弟弟。

作爲周王至親的封地,晉國有着明顯的優勢:

晉國爲什仫在戰國時會走向滅亡?原因是什麼

首先是緊鄰天子。作爲天下的中心,王幾(指周王直接管轄的領地)集中了天下最優秀的資源,經濟最爲發達,而周邊與王幾接壤的地方最容易受到影響,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

其次,晉國是五帝之一的帝堯故土和夏朝舊都,是中國最早被開發的地區,因此本身也有不俗的經濟水平。

西周時期,晉國國君作爲天子重臣受到重用。進入春秋後晉國開始擴張,周邊國家先後被它吞併,晉文公時晉國擊敗楚國初次稱霸,之後從靈公開始國力再度上升,經成公、景公,到厲公時國力到達頂峯。

頂峯時的晉國佔有了今天的山西省全境,同時在陝西、河南、河北,甚至山東和內蒙古自治區境內都有部分領土,儼然成爲當時的超級大國。

彼時領土面積超過它的只有楚國。楚國雖然地大,它所處的長江流域在當時絕大多數卻都是未經開發的密林沼澤,大而無用,就像冷戰時期擁有大面積凍土的蘇聯。而處於經濟發達地區的晉國則與美國很像。

但晉國最後卻同蘇聯一樣走向了分裂的命運,這又是爲什麼呢?

早在春秋初期,晉國就埋下了滅亡的種子。這一切的發端是晉昭候,但故事卻要從他的爺爺晉穆候說起。

西周宣王時期,穆候奉命討伐戎狄。正當他在前線與敵人作戰之時,家中傳來消息,他的夫人爲他生下一個兒子,穆候就將他取名爲“仇”。之後他的小妾又爲他誕下一子,此時穆候正得勝歸來,於是將小兒子命名爲“成師”。

晉國一位大臣聽聞之後便說:“仇是敵人的意思,而成師是成功之師的意思,國君給嫡子起這麼不好的名字而庶子的名字卻這麼響亮,恐怕日後國家會出亂子的!”

我們當然不相信命名決定論,但事情的發展似乎印證了他的擔心。

或許是成師威望很高,晉昭候即位後,就把他的這位叔叔封到了曲沃。當時就有人預言這必定會生亂,因爲曲沃的條件實在太好——它不是晉國第二大城市,而是第一大。

晉國爲什仫在戰國時會走向滅亡?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是的,它比首都都要大。

在分封制的時代,這種做法是致命的。把一塊最好的土地送給一個優秀的人讓他自由發展,他的實力必將會超過你。到那時,你根本無法控制和約束他,只能期望他還能顧及禮制和親情。

但在權力面前,這些東西是脆弱的。

隨着實力和聲威的擴大,成師的野心也越來越大。終於有一天,昭侯的大臣殺掉了他並迎立成師即位。成師欣然接受,並準備進入都城。

但當時還是春秋初期,嫡子繼統的觀念仍舊深入人心。成師的做法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他們組織起來擊敗了他,並立了昭侯的兒子作爲國君。

成師雖然敗了,但是晉國此時已經分裂成了兩個政權。

此後,經過成師祖孫三代的不斷攻伐,在殺死了四任國君後,他們終於奪下了晉國江山。

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受到晉國人的反對,就連周天子也幾度發兵試圖阻止這一篡逆事件——或許周天子從中感到了威脅,他們彷彿在晉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最終,成師的孫子攻入了國都,坐上了王座,史稱晉武公。武公將在國都中搜到的寶物送給了周天子,終於使天子承認了他們的合法性。

周天子此刻也別無他法,日漸衰微的周王室已經無力控制這個天下了。

這場動亂前後長達六十七年,昭侯一脈被屠戮殆盡。而武公的兒子獻公繼位後,爲了避免類似事件的再度發生,又向自己的旁系親屬——即除自己子孫外的成師子孫舉起了屠刀。自此,晉國的公族(即晉國國君的親屬,與周天子的王族相區別)枝葉凋零。

晉國爲什仫在戰國時會走向滅亡?原因是什麼 第3張

但殺戮還沒有停止,晉獻公此時不會想到,自己的兒子們日後也將遭難,而罪魁禍首就是他自己。

在解決完內部矛盾後,獻公將注意力集中到邊患上,開始討伐驪戎。

從夏桀開始,昏君們似乎就有一種常規操作:討伐他國→得到美女→專寵此女→廢嫡立庶(美女無子則跳過此步)→天下大亂。

於是當獻公開始討伐驪戎的時候,滿足了昏君和討伐兩個必要條件的昏君作死程序便被激活並一發不可收拾地運轉起來。

驪戎獻上了美女驪姬姐妹求和,獻公立即就愛上了她們。三人整日相伴,姐妹分別爲獻公誕下一子。而一旦有了兒子,下一步就該廢嫡立庶了。

此時獻公有三個成年的兒子:太子申生、二子重耳和三子夷吾。獻公以保衛邊疆爲名將三個兒子調離中央,接着就想立驪姬的兒子爲太子,但驪姬卻哭着表示反對。

或許是從獻公家族的歷史中看到了晉國人維護正統的決心,驪姬覺得這樣露骨的上位會招來危險。於是她表面上拒絕獻公立幼,私下裏卻設計陷害太子說他圖謀弒父。

獻公大怒,太子自殺。接着驪姬又誣告其他兩個順位繼承人,重耳和申生被迫跑路,於是驪姬的兒子順利成爲王位法定繼承者。獻公死後,他的兒子便登上了君位。

但驪姬顯然低估了晉人的智商,他們並不買賬。新君即位沒幾天就被殺死,支持驪姬的大臣又擁立了驪姬妹妹的兒子,這樣做的結果是新立的國君連同那位大臣和驪姬姐妹一起被殺。

驪姬之亂使獻公的四個兒子慘遭滅門

將旁枝盡除的獻公,他的五個兒子此刻也只剩下了兩個。夷吾趁亂回國登位,但他死後兒子又被重耳殺死,重耳成了這場內亂的最終勝利者,他便是晉文公。

等到文公即位之後,同姓已被殺盡,他所能用的,只有那些異姓大臣了。

春秋時期的卿大夫是世襲的,他們不僅在朝中擁有官職,還在國內擁有一塊封地,封地內的一切事務都由自己管理,只是定期向國君上繳一定的收入並在戰時派出軍隊給國君調遣。

這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諸侯國,既然周天子會無法控制諸侯國,那麼諸侯國也就有可能會控制不了卿大夫。而各國採取的辦法跟當年的周成王一樣,就是將好的土地和重要的職務交給自己的至親,靠親情來確保他們的忠誠。

晉國爲什仫在戰國時會走向滅亡?原因是什麼 第4張

曲沃政變已經證明了親情的不可靠,卻也不能證明異姓的可靠。

輔佐文公成就霸業的“五賢士”都是異姓,當中就有日後分晉的趙氏和魏氏。雖然此刻他們忠心耿耿,卻難以保證後代的忠誠,尤其當是他們做大做強以後。

文公的兒子死後,晉國的國政長期被趙氏把持,趙氏以大夫的身份代表晉國直接與他國的國君結盟,甚至殺死晉國國君另立新君。雖然後來趙氏受到打壓,卻又使其他異姓勢力崛起,一度多達十餘家。這些異姓卿大夫相互攻伐,在晉國國內形成了一個“小春秋”。

開始的時候,國君尚能制衡,到了後來,他們就成了和周天子一樣的看客。他們看着各家勢力互相吞併,從十餘家變成六家,變成四家,最後變成三家。

此時,晉國的土地都已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君只剩下兩城。而周天子則承認了三家的國君地位,就像當年承認他們篡位的先祖一樣。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將這件事作爲戰國時代的開端。

晉國又苟延殘喘了五十餘年,最後的領土也被不耐煩的趙國和魏國瓜分,至此徹底滅亡。

晉國的滅亡是周朝滅亡的序曲,他向世人揭示了分封制的末路。在同一時代,齊國田氏驅逐姜氏成爲國君,魯國季氏在封地獨立建國,幾乎每個國家的公卿都與君主產生了矛盾,不分同姓異姓。分封的危害逐漸顯現。

於是各國不約而同地開始嘗試變法,最爲成功的是秦國。此後經過200多年的努力,秦終於統一天下,用郡縣制替代了分封。

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